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能力的核心是语感能力。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流,在一听一说时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及细微差别,这是语感在起作用。我们直接凭借这种语感进行语言信息交流,而不是直接凭借语法知识进行语言交流。没有人在语言交流时进行语法分析,所以,培养语言能力,实际上就是培养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电教》2003,(8):36-37
语言的交流与掌握大量的词汇、句型、语法是两回事。就语言本身的知识来说.我们已经过关了。我们缺少的就是在交流中运用英语.只有在交流中我们才能与对方进行思维密码的相互破译。同样的话在不同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所表选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3.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教学课程,最重要的就是"说",如果学了不能说就等于白学。作为一种国际性的语言,我们学习它就是为了和不同国界、不同领域、不同文化背景的形形色色的人交流,而在交流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说"。如果学了不能说,那如何更好地与人交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老师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讲英语的能力,而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口语能  相似文献   

4.
莫春雷 《幼儿教育》2000,(12):36-36
把孩子当作“大人”来交流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有思想的,语言上的可塑性非常强,你用什么样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会学习什么样的语言。因而,从孩子一生下来,我们就把他当作一个有一定理解能力的“大人”来交流,每天不厌其烦地与他说话,不断重复呼唤他的大名或小名,向他介绍家里的各种物品名称,跟他说每天发生的新鲜事儿。我们从不用“糖糖”饭饭”这类词语,事物原是什么样的,我们就怎样去教他。稍微大一点的时候,我给他讲故事,只要不是很费解,只要他  相似文献   

5.
论读书     
青少年朋友们,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英语和汉语一样。我们不仅要学会语言的正确表达,而且应该学会用更美的语言去表达,开辟“英语作文”这个栏目,就是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不是只围绕着考试为目的。据调查,初、高中的英语学习目的性太功利,应试的倾向太明显,到头来,我们的学生交流的本领就显得很薄弱。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朋友们,作为交流工具的语言,英语和汉语一样。我们不仅要学会语言的正确表达,而且应该学会用更美的语言去表达,开辟“英语作文”这个栏目,就是培养中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不是只围绕着考试为目的。据调查,初、高中的英语学习目的性太功利,应试的倾向太明显,到头来,我们的学生交流的本领就显得很薄弱。  相似文献   

7.
英语是一种语言,而我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与他人交流,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自由交流的能力。因此,通过各种语言场景的现实交际活动,推进英语教学语言是促进学生掌握语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与传统教学相比,最重要的一点变化就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等全新的学习方式,从学生的"学"开始,一步步地达到英语教育的目的。从这个角度出发,英语就是一门用来交流的语言,只不过是因为在世界发展中它的地位比较重要,我们要融入国际社会,就必须得懂得英语。所以,作为一种交流语言,注重高中英语的口语教学便当属自然。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就必须得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进而提升我们的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9.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 ,因此 ,我们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语言的结构规则 ,更要注重语言的使用规则。也就是使用语言要得体 ,否则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 ,有时还可能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这反映了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学习语言和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是不可分的 ,是同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语言共性论     
语言是人类认知现实 ,进行交流的工具。我们生活在一个语言文字的世界里 ,时时刻刻都有人在说话、写字或阅读。语言对人类来说实在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赖于正确而高效地运用语言。这就是语言的共性 (普遍性 )。但我们知道世界上有上千种语言 ,不同的民族使用的是不同的语言 ,这就是语言的个性 (特殊性 )。语言的差异并没有给人类的交流带来障碍 ,在人类的成功交流的后面是什么在起作用 ?这就是撰写本文的目的。许多学者对于语言的个性感兴趣 ,试图挖掘语言的差异性 ,并撰写了许多这方面的文章。正好相反 ,本篇通过分析普遍语法的发展过程 ,着眼于语言共性的研究并试图探索语言共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跨化交际过程中有个不可低估的问题就是化差异。两种不同语言的交流实质上就是两种化的交流。在跨化交际时,不重视化的差异问题就不能进行有效的、正确的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主持人: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是语文。"可见,口头语言在语文学科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长期以来,我们重视书面语言而忽视了口头语言,以致学生学了十多年语文,却还是不善说话,不会与人交流。长沙市教育局拟将口语交际纳入语文中考进行考查,此举的意义不可小视。欢迎大家就这个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在考察语义时,有两个层面不能忽视.分清这两个层面,对语言交流以及语言教学都具有重大意义.这两个层面就是本文要讨论的“认定”和“非认定”层面.我们用语言进行交流时,或者是在对确定的事和物(或事实)加以描述,或者是在对我们主观认为具有真实性的事物加以描述——不外乎是在语言交流过程中让对方确信我们所涉及到的内容是真实的.这些语言交流过程所处的语义层面,就是这里所说的“认定层面”.从逻辑上讲,“认定层面”与“非认定层面”就象“事实”与“非事实”一样,是一对具有矛盾关系的概念.因此,不在认定层面上的语言交流过程,必定处在非认定层面上.在这个层面上,最典型的例子是表达与事实无关的主观过程,比如思想、意见、建议、要求、命令……等等.  相似文献   

14.
英语教学已经在我国普及多年,从中小学开始,一直到进入高校或更高层次的进修,都需要参加英语学习,并取得相对水平的成绩。但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考核标准作为衡量英语学习质量的天平,这就使得许多英语学习者,甚至英语教育者走进了语言教学的误区——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学习英语的本质目的。每一种语言被学习都是因为交流的需求。毕竟,语言是一种交流工具。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了语言学习的本质目的——communacation。英语也是如此。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语言教育者把语言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一边学习者们更好的学会使用这门语言,而不仅限于应付考试。  相似文献   

15.
小学英语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那么什么才是交流能力呢?交流能力就是知道在什么地方,对谁,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怎么说。简言之,就是言语不仅要语法正确,还要适宜得体。适宜得体其实质就是语言使用者的社会文化能力。这样看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就势必要重视语言文化教学,使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一种文化 ,掌握一门语言就是掌握一种文化。没有丰富的英语文化知识 ,不具良好的英语文化意识 ,就无法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们进行有效地交流 ,一个人就不可能真正掌握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跨文化教育已经引起人们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不同的文化必然具有不同文化的内容。无论哪种文化都有其典故和出处。什么是典故?即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这就是典故。”在日常英语中,典故的使用十分活跃。没有它们,我们的语言就会相当枯燥,不了解它们,我们对语言的学习就等于不全面,在语言的交流过程中,就会显得被动。  相似文献   

18.
杜玉东 《考试周刊》2011,(79):68-68
一、数学交流的含义 数学是反映符号与关系的一种语言。既然是语言,就需要交流,就必须懂得它的含义。数学教学很重要的一个目标,就是"数字交流",使学生获得"数字交流"的机会,掌握数学交流的技能、叙述、讨论、阅读、倾听等形式都是数学学习和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讲、写、读、听是数学交流的主要形式,数学交流的时间应是充分的,参与的应是绝大部分学生乃至全体,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课本,学生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在数学交流过程中我们既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提起思想教育,我们很多学生比较反感,原因很简单,就是我们许多思想教育工作者没有把握好自己的位置,喜欢居高临下,盛气凌人,颐指气使,态度粗暴,语言生硬。这样的思想政治课当然难教,也就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想达到教育的目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平等待人,以朋友的身份,用艺术的语言进行交流、谈心、沟通,这样一定可以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认为教育的语言的艺术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做到跨文化交流,达到彼此沟通,彼此学习,彼此理解。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和口头使用语言的能力,即交际能力。所谓交际就是意义的交流,英语如果不表达成意思,也就构不成交流,达不到英语的运用目的。“听、说、读、写”是考察英语综合能力和水平的四个方面,如果进一步辨别其各自特点和最终用途,我们就可发现,其最终目标和意义在于说和写,可以说,一个人的外语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最集中表现为外语表达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交际表达能力。一、哑巴英语现象的出现,客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