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浩 《成才之路》2020,(10):32-33
有爱才有教育,爱为师德之魂。教师应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育氛围,用自己的真情感动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树立良好的形象,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教师只有关爱学生,才能引导学生不断提升道德素养,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从而获得丰硕的教育成果。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核心理念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加强学困生转化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教师要掌握学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培养学生自信心,品尝成功的喜悦。教师用一颗爱心关爱他们,给予他们最大的信任。  相似文献   

3.
以爱育爱     
<正>爱是教育的前提,是师德的核心内容,更是特教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法宝。要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教师就必须有良好的师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特教学校中,教师应让学生始终生活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理解和尊重是关键。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人格。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在进行批评教育时应循循善诱,一味训斥只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特教班主任要从爱出发,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真心帮助特殊学生健康成长、融入社会。教师有爱心,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精神涵育精神的过程.课堂是生长智慧,培育灵魂的土壤.一个具有良好人文素养的教师,必定是一个知识渊博、富有爱心、人格高尚的人道主义者.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就像一个光源,时刻散发着人性的光辉,照亮课堂的每一个角落.点亮学生心灵的火花,对学生人格的养成和发展形成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它潜在地影响着整个敦育教学工作。师德不是抽象的,它实在而又具体。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一个毫无爱心、只注重传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书匠,是很难做一个合格教师的;一个不尊重学生人格,动不动就对学生发脾气、使性子,不为后进生着想的教师不是称职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师德的本质,既非外在于人的一种社会道德规范,也非单纯体现为教师表现出的道德行为,它是教师内在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展现,凝结着教师自身独特的道德人格。师德建设的重点应聚焦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培养,在教师道德实际的基础上予以价值引导,将外在于教师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道德品质;师德建设不应忽视师德心理建设,道德人格的养成是师德心理建设的核心;以中国智慧帮助教师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通过智慧训练促进教师由"经师"成长为"人师",用自身的人格来促进学生精神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以良好的师德昭人,以扎实的功底教人,以诚挚的爱心育人。——刘玮以良好的师德昭人,以扎实的功底教人,以诚挚的爱心育人,是刘玮25年教育生涯一直坚持的座右铭。面对85%的学生是新市民子女的乡村学校,他坚守乡村教育情怀,致力于让乡村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提出了"立仁义之德,树诚朴之人,为学生智慧而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主张。他引导教师树立每个孩子都重要的育人理念,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他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编制了立人小学"儿童成长七礼";  相似文献   

8.
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教师要在教育教学中扎实素质,用自己的教育行动见证师德;建构爱心,夯实教育基础;要注重铸造良好师德,强化师魂,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要燃烧激情,锤炼教育教学的内在素质。  相似文献   

9.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用爱心来教育学生,用人格来塑造学生,用真心来关怀学生,用温馨来感化学生,用童心来了解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教有所成。  相似文献   

10.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关系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课堂上要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教师首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合乎人性的平等师生关系去打动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健康、自由、愉陕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11.
佟辉 《黑河教育》2014,(2):15-15
正作为人民教师,要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丰富自己的知识,还应以自己模范的品行来树立榜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只有加强师德修养,强化平等、保护、关爱三种意识,才会走进学生的心灵,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一、用尊重和理解平等对待学生我们的学生是很尊重老师的,这种尊重来源于学生对老师人格品质的敬佩,来源于对老师文化修养的敬仰,来源于对师  相似文献   

12.
曾几何时,我们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依法履行教师职责,用爱心和智慧来培育、用真情和行动去激励、用人格和情操去感化我的学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毕生精力……"
  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他们既要培养、造就21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又要努力使自己融入到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中来[1]。因为,教师的师德既决定了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搞好教育的行风建设和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没有爱心的教育不是教育."爱必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顺利开展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是走进学生内心的捷径,更是培养学生善待他人、主动合群等良好品格的良方.每个教师都应深刻认识师爱的重要性,随时随地用爱心对待教育工作,与学生建立平等关系,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人格,营造一个师生通力合作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中小学班级管理提出了更高、更细、更新的要求。爱心和宽容是教育基础,也是一名教师应具有的师德核心内容,更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要使学生从小就获得健康人格,成为社会有用人才,就必须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爱心和宽容去经营和教育,让学生从小就在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而告终的学校内许多冲突,其根源都在于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往。”在当今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要有慈母般的爱心。爱心是教育的润滑剂,它能够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使学生进而意识到自我价值,产生高兴、愉快、乐观等积极向上的情绪,迸发出奋发进取,拼搏向上的力量。 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样才能真…  相似文献   

16.
张光清 《教师》2014,(30):119-119
正1.真情让教育有温度爱心滋润教育,教育才会拥有温度,孵化出生命的光彩、温暖与幸福。教育工作必须根植于热爱这一土壤才会枝繁叶茂,情真意切的师爱才会让学生健康地茁壮成长,这份爱源于对学生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孩子的缺陷甚至无知,唯有拥有了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和理解,才会具有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滋润心灵的教育智慧。2.教育更需要智慧智慧让教育有品位。爱因斯坦说  相似文献   

17.
爱是教育的主题.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对学生倾注爱心是教育本质的要求,教师要用爱心、细心呵护学生成长,用爱维系师生关系,如何培养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做法. 一、爱与尊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第三条规定: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一位老师说得好:"如果没有爱,教育在开始的时候,就已经结束."关爱学生首先要懂得如何去尊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应该表现在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给予每一位学生充分的宽容和信任.  相似文献   

18.
爱心是每个教师必备的教育素养之一,也是教师良好师德的重要体现。胆怯型和内敛型的学生往往不爱发言或不敢大声发言。对待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关注,倾注爱心,让学生敢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爱说,用爱心开启学生的口。  相似文献   

19.
教育学生要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这一分析、处理问题的原则。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对自己的人格看得很重要。即使学生犯了错误,老师进行批评教育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学生,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地训斥,只能促成学生逆反心理产生,更不能对他们挖苦、讽刺,教师若对学生尊重就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愉快。老师要有爱心,关心爱…  相似文献   

20.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做一名称职的大学英语教师,要求教师首先具有良好的师德。没有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就无法教育和影响学生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而师德的核心又可归结为责任感,这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它体现在教师对教育工作意义的认识,即教师期待效应,为学生设定可以达到的、有价值的学习目标,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动力,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行为表现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