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5支红烛,45圈年轮,45级台阶伴随陕西电视台走过了创业的艰辛,收获了一茬一茬成果,跻进了区域强台的行列,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闻一多《红烛》汪曾祺说过:"能够像闻先生那样讲唐诗的,并世无第二人:因为闻先生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而且对西方美术十分了解,因此能够将诗与画联系起来讲解,给学生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听闻先生讲唐诗是八十年前的往事,我那时在西南联大就读,闻  相似文献   

3.
张永军 《今传媒》2007,(9):0-30
还记得前段时间,数家知名报刊忽然围绕着教师的称谓问题,曾刊发了一系列文章.其结果是,"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红烛精神",这些与教师相关的美丽称呼受到了质疑与否定.因为,依照作者的观点:园丁修枝剪叶、矫曲求直,工程师操作机械、只追求产品的模式统一,若老师成为"园丁","工程师",势必要去抹杀学生的个性,并最终影响到素质教育的实施;而"红烛"只会燃烧而不懂得汲取,如果鼓励教师发扬"红烛精神",必然会怂恿他们故步自封,不注意及时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充实自己,从而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冯茵 《兰台世界》2006,(13):65-66
由青年时代以诗集《红烛》饮誉一时的诗人,到中年时代成果颇丰的旧经典研究的学者,再到晚年(年仅40多岁)无畏的民主斗士,闻一多的一生短暂而光辉——犹如红烛——生命有涯,精神无涯!在他身上具有中国知识分子最优秀的品德在不同人的眼睛里,闻一多是诗人、学者、美术家、教育家,  相似文献   

5.
冯茵 《兰台世界》2006,(7S):65-66
由青年时代以诗集《红烛》饮誉一时的诗人,到中年时代成果颇丰的旧经典研究的学,再到晚年(年仅40多岁)无畏的民主斗士,闻一多的一生短暂而光辉——犹如红烛——生命有涯,精神无涯!  相似文献   

6.
《闺意献张水部》为唐代诗人朱庆馀的名篇,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对首句中的“停”字,各说不一.有释为“放置”者,如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停,停放.”②又有释为“停留”或“留”者,意在强调红烛之通宵不灭,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唐诗选》云:“停,,留,即不吹灭.通夜长明之意.”③沈祖棻先生《唐人七绝诗浅释》与《唐诗选》同,云:“停,停留.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把红烛比喻那些一生奉献给别人的无名英雄: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有的人认为红烛燃烧时只照亮他人,并不照亮自己。我的20余年馆员生活使我不这样认为。 1971年12月,我要求到图书室工作时已是37岁的人了,当时正处在那场天天斗的浩劫之  相似文献   

8.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恰巧也是诗人、学者、民主斗士闻一多先生诞辰11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2009年,闻一多先生的次子闻立雕亲笔著述的、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红烛:我的父亲闻一多》一书,是倾情献给祖国的一份厚礼,也是  相似文献   

9.
当我翻开新到馆的《图书馆杂志》92年第3期,新颖的题目“红烛也照亮自己”深深吸引了我,一口气读下去,竟一遍还不够。  相似文献   

10.
女:让我们燃起五十支喜庆的红烛男:照耀五十朵深情的玫瑰合:献给你中国女:当亿万人民欢天喜地庆祝新中国诞生时,我们怎能忘记,发生在重庆歌乐山下悲壮的一幕。黎明的曙光已经照到古城的城头了。身陷囹圄的共产党人和革命者早就预感到,为之奋斗一生而翘首期待的胜利已经到来。她们拿出一面烈土珍藏下来的红旗。尽管她们不知道五星绣在哪里,却通过炽热的心,把无穷的向往赋予祖国。“一颗红星绣中央,光芒四射,象征党。四颗小星摆在四方,祖国大地,一片光明,一齐解放!”男:我们永远记得,1949年10月1日,五星红旗在开国大…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业余写作,我磨秃了一支支笔头,换过了一支支钢笔.我舍不得丢,它们静静地躺在我的抽屉里.  相似文献   

12.
《每月聚焦》一年谈红烛《每月聚焦》的影响《每月聚焦》是光明日报在1995年一版上推出的一个新栏目,是话题新闻的一种新形式。全年共“聚”了12个“焦点”,它们是:倡导插挂国旗、黑米专家陷于困境、虚报浮夸的问题、第一生产力的位置、医疗市场亟需整顿、殡葬改...  相似文献   

13.
在1934年国民政府的阅兵大典上,有一支神奇部队突然走过了各国公使的视线,这是一支大约有四千人的队伍,却是完全的德国军队装束,配备的也是当时最先进的德国全自动式冲锋枪.凡是稍微有一点军事常识的人都可以看出,这是一支具有极强战斗力的部队.  相似文献   

14.
刮目相看《世纪风》红烛《世纪风》是光明日报去年12月开辟的一个短评专栏,每周一、三、五在该报第四版右上角固定刊出。专栏诞生半年来,已在新闻界产生一定影响,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以“激浊扬清,扶正祛邪”为己任的《世纪风》专栏,一问世就旗帜鲜明,锋芒初露,...  相似文献   

15.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S城一向无声无息的茶馆在市场规律的动作下渐渐走俏起来.茶艺之道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好多人都把饮茶品茗当成高品位的享受.是啊,围坐在雕花的红木圆桌前,几杯香茗,几碟时兴点心,几盏朦胧的红烛,外加几位穿着典雅的小姐在一旁精心服侍,无论是叙古怀旧、情人幽会,还是为亲友接风洗尘、商家们洽谈小宗生意,在这种环境下都会别有一番情趣.  相似文献   

16.
移就,即故意将属于描写甲事物的行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移于乙事物的修辞方式。移就可以使标题俏皮活脱、幽默风趣、字少意丰、引人联想,并富有立体感,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 从移就辞格常见形式上看,有这样几种类型: 1.最多的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为边陲人民开出幸福泉》,把用于修饰人的“幸福”一词,移用修饰“泉水”。再如: (主)尊师重教 红烛情深  相似文献   

17.
袁丽 《湖北档案》2016,(7):33-34
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大地上曾活跃着一支来自异国的抗日队伍——朝鲜义勇军.这是一支由流亡在中国的朝鲜爱国青年志士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部队.他们与中国人民一道浴血奋战,抗击日寇,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一曲国际主义的悲壮战歌.朝鲜义勇军1938年10月10日在武汉成立,之后转战各战场,以奋不顾身、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的精神配合八路军、新四军给敌寇以巨大打击,是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要有一支广播记者队伍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中,为了使广播真正起到党的宣传者与组织者的作用,我们越来越感到有建立一支坚强的广播记者队伍的必要.只有如此,才能使广播充分发挥它特有的作用.当然,各级党报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报纸,是广播宣传材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再加上全党全民办广播,建立起一支庞大的通讯员队伍,广播宣传的材料是不会缺乏的.不过,报纸的材料毕竟是第二手的材料;通讯员是业余的广播爱好者,同时他也不可能有广播记者的一套装备.为了争取宣传上的主动,为了发挥广播的迅速、声音、群众性的特点,就必须下决心建立一支广播记  相似文献   

19.
全面抗战前湖北红军与党的工作 七七事变后进入全民抗战时期,在湖北境内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主要有二支,一是活跃在大别山区的高敬亭领导的红28军,另一支是湘鄂赣边区的傅秋涛、江渭清领导的红十六师余部.这二支部队在主力红军离开根据地长征转移后,一直留在根据地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斗争.  相似文献   

20.
一流记者写本报红烛中国大概是顺口溜的王国,每个时代每个时期都有群众创作的顺口溜问世。前一个时期,在新闻界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一流记者炒股票,二流记者拉广告,三流记者拿红包,四流记者写外稿,五流记者写本报。”(据说有好几个版本,有的说一流记者“卖情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