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意识是家长、学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文章分析了非理性消费与心理账户之间的联系,从心理账户的视角分析其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决策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2.
殷志 《继续教育研究》2014,(12):109-112
大学生消费价值观的非理性特征是在全球呈强劲发展态势的消费主义对我国青年群体产生深刻影响的突出表现。以NH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阐释非理性消费与心理账户的概念及关系,分析心理账户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潜在影响,提出相应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NH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阐释非理性消费与心理账户的概念及关系,分析了心理账户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潜在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网民构成的主体,上网是为了娱乐、人际交往和信息搜集,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往往是非理性的,是基于其追求好奇、时尚、自我认同、自我满足及补偿的心理产生的。不良的网络行为会使个体角色混乱,人格扭曲,道德感弱化。因此,必须重视大学生的网络心理,积极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理性的、健康的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群体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原因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方式。在对"理性消费"与"非理性消费"概念解读的基础上,以NH大学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非理性行为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莉  周兰 《宜宾学院学报》2004,4(6):220-223
处于青年中期大学生 ,受生理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容易产生非理性行为。本文拟就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的表现、原因及矫正大学生非理性行为的对策作一初浅探析 ,以引导大学生理智克服非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7.
行为财务理论认为,对经济现象的研究应从经济行为发生、变化的内在心理机制及心理活动规律入手,研究投资者如何在决策时产生系统性偏差,从而探索一种经济现象与其它经济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揭示经济现象的本质。投资者存在“心理账户”,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的行为受心理账户影响;投资者是“损失厌恶”的,损失带来的痛苦会需要更多收益弥补;投资者具有后悔厌恶和损失厌恶心理,为避免后悔常做出非理性行为。为有效改善证券市场监管,应在强制性信息披露基础上实施实质性信息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的退避行为是适应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主要表现为害怕竞争、交往焦虑等,大学生退避行为的形成有着社会、家庭、学校、个体等多方面的原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大学生实际出发,通过寻求社会支持、重构认知、提高个人控制感等方式来应对非理性的退避行为。  相似文献   

9.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非理性信念量表,对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的特点及其与自我同一性的关系进行施测,结果表明,大学生非理性信念的总体水平不高,绝对完美的诉求是当前大学生存在的最主要的非理性信念,大学生非理性信念水平呈现出不同性别、年级的群体差异;大学生非理性信念水平越高,其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水平越低。了解大学生的非理性信念,有助于高校有针对性地纠正大学生的不良认知,帮助他们走出心理误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集群行为是指一定数量的大学生出于共同的特点或共同利益聚集到一起形成临时群体,以表示对某事、某物关注的一种行为。它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即良性集群行为、中性集群行为和恶性集群行为。这三种类型集群行为形成的主要原因分别是:道德情操的觉醒、正当利益表达与从众心理、非理性与不法诱导。实践层面应注重从大学生集群行为理论出发,加强应对策略研究,妥善处理大学生各类集群行为。  相似文献   

11.
侯艳 《辽宁高职学报》2013,(10):108-110
在当今时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高职院校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在此从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的构建,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主观体验、个人品质及人际关系为主要目标.实施对积极心理学理论与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对接的研究.旨在将积极心理学理论精髓转化为实践,并恰当地融入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体系之中,实现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消极转向积极、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补救转向预防、从面向个别问题学生转向面向全体学生潜能的开发的新方向、新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于当代大学生,网络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激烈的竞争中,高职大学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群体。因此,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心雨桥"心理网站为例,探讨网络在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中的作用、实现方式及成效。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关键能力是一个包括心理素质和专业技能在内的能力综合体。我国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忽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文章分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现状,并以提升高职学生关键能力为出发点,提出了提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几大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明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趋势,采用潜在转变分析,使用SCL90对1694名高职女大学生做18个月共计3次的追踪测量。结果显示.高职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高、中、低三个心理健康潜在类别;同时,随着入校时间延长,高职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向好,中等心理健康组和低心理健康组均有较大概率向心理健康高一级组转化趋势。因此,建议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需从入校适应教育着手。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民办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必须开辟新的途径。民办高职院校要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建立严密的心理普查制度,针对不同心理类型学生,开展不同的主题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体系,加大对学生干部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和在院系班级开展团体辅导活动等方式,不断促进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作为中国高校学生中一个特殊群体,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高职院校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体系,全面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注重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应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和“大五人格”问卷以及自编调查问卷,对某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对影响高职生心理健康诸因素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从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安全感、心理成熟度、心理问题等方面的调查研究,总结目前高职生存在的心理发展问题,并从社会家庭背景、高职生个体以及高职教育本身进行了归因分析,探索高职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