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认为不同的美学对应于不同的美学基本问题,仅就哲学美学而言,也不存在贯穿古今的美学基本问题,美的本质问题的退场,并不意味着哲学美学的衰乏,而新的美学基本问题一提出,怡恰意味着一种新的美学的诞生,马克思的实践美学就是这样一种新的美学。  相似文献   

2.
3.
回眸自王国维以来的百年汉语美学历程,神学美学的叙述在三次美学热中的缺席耐人寻味。通过对百年汉语美学历程的反思与追溯,初步揭示神学美学在汉语学界缺席多年的历史与文化困境,进一步探讨神学美学在当今汉语美学语境中生成的现实与前景,并认为神学美学将会成为汉语美学叙事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5.
韦尔施与柏林特分别提出"超越美学"与"介入美学"的美学重构,后现代多元化的原则是他们共同的起点。韦尔施的"超越美学"从形而上出发提出美学是认识论的基础,美学是能够横贯所有领域的跨学科,创造出美学与伦理学结合的"伦理/美学"。柏林特则是回归美学形而下的"感知经验",消解美学的认识论基础,反对传统美学的普遍性,提倡欣赏者与审美物体共同作用、身体介入审美的"介入美学"。两人是后现代的两极美学重构,分别代表了德国古典美学与美国实用主义美学在新时期的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6.
生命美学再认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美学校认为是“中国当代美学第五派”。生命美学产生于实践美学并对实践美学有所超越,真正地恢复了美学自律与审美自律,还美、审美于人。  相似文献   

7.
虽然孔子的著作中并没有直接讨论美学的文段,但是其中体现的美学思想已经渐成隐形体系,因而被认为是中国古典美学的先河。社会现实与伦理政治是孔子美学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孔子美学具有非独立型与实践性。孟子无疑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此外,孟子将"儒家道德隐形体系"显型化,其中自然包括美学的思想,即便如此,孟子也依然是从人生的道德境界上来谈美学的。学界一般认为这是由于先秦诸子的思想受制于"原始思维的天人不分的混沌、模糊思维的影响",但是在笔者看来,这是由于孔孟美学不以自身的感性素质启迪审美的自由,而将其印证道德的自由。"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孔孟美学显然把强调重心放在了"理念"之上。  相似文献   

8.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生命美学理论是在对实践美学进行超越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理论观点的,但是生命美学理论在对实践美学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同时,却处处显示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这让人首先不得不对生命美学理论的提出基础产生质疑。文章简单从三个方面讨论一下生命美学理论对实践美学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11.
启蒙美学与政治美学是一对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实践美学概念。从表层结构加以比较,二都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但启蒙美学的重心在于个性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侧重于探讨“审美的政治化”,而政治美学则致力于探求“政治的审美化”的内在秘密。从深层结构上比较,二更为相似的形式在于,都试图通过欲望、情感、理性、意志、信仰诸方面的激荡化合作用以期达到“自我的实现”。二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通往自我实现的路径恰恰是相反的方向。廓清二各自的本质特征对于认识美的规律和美学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美术”与“美学”等词从内涵模糊、外延交错到内涵明确、外延清晰的过程正是汉语语境中羡学视野的现代确立过程;也是从美学的观念引进到学科对象与方法的成型再到方法多元化的论域成熟的过程。具体来说是王国雏、蔡元培、宗白华、朱光潜等学者建构哲学美学、社会美学、艺术美学与心理羡学等维度确立了现代汉语语境中关学视野。  相似文献   

13.
魔幻现实主义的美学追求体现在三个方面:表现民族文化内涵、创建民族文学特色的追求目标;密切关注现实生活、勇于探索与创新的美学原则;寻求思维模式多维、撷取方法手段多样的美学方式。  相似文献   

14.
当今美学界牵强附会的把马克思美学往消解主客二分的现代西方反形上学上靠,以为这样就可以和中土"天人合一"的主客合一的思维模式相融合。事实上,马克思的美是"人的本质对象化"的结果,其共产主义可以达到彻底的人道主义和彻底的自然主义的统一观点也还是在西方文化的大背景下发展而来的,其思维特征也还是先向外然后再向内,是主客二元的对象化思维。与此对应,中土则是向内再向外翻跃,是消解主客二元对立的融贯型思维。前者侧重"目之见",后者侧重"心之见",但是两种不同文化是可以互相补充的。  相似文献   

15.
通过用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和理论来审视批评暴力美学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读者的参与批评,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空的。同时无论任何影视作品,当读者观看完之后,它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感情是真的,人性是善的,让人觉得世界和生活是美的,是值得我们留恋和珍惜的。  相似文献   

16.
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都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两门学科之间存在着一些共性,但又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本文对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做了简要的介绍,同时对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分析,意在使生态美学和环境美学的研究目的更加明确,促进人文科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彭谊 《柳州师专学报》2011,26(2):4-7,18
壮锦是壮族民间传统艺术品,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也有着鲜明的民族美学特征及美学内涵。从壮锦的图案、色彩、质地等三方面分析其外在的美学特征,并探索其内在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浅议图书馆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论述了图书馆应如何以美学原理指导工作,尽量满足读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需求,不断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实践美学将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美的根源 ,强调实践对于美的唯一意义 ,这使它面临一个基本的难题 :如何解释人类对天然之美的喜好。这一难题是现实的———当今人类更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谐和 ,更是历史的———相较于西方传统美学 ,中国传统美学更加强调人作为自然之一部分的方面。其实 ,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属自然的一面 ,并未被马克思所忽略。这一以人的自然性存在为基础的本然美学 ,对于消解美学研究中的西方中心论 ,创建 2 1世纪新的美学体系 ,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薇臻 《文教资料》2012,(33):165-167
作为中国引人注目的新生代导演,除近期才开始上映的《王的盛宴》,陆川凭借早期完成的三部电影,向大众展示他独特的电影世界。如果说在处女作《寻枪》里,陆川初试牛刀并由此在影坛站稳脚跟;那么《可可西里》便是他探求独特拍摄风格和自我独立价值,并广受赞誉的作品;《南京!南京!》则是陆川对于这种自我独立价值的坚守。就陆川较为经典的这三部电影来看,悲剧题材无疑是陆川所钟爱和擅长的题材,同时,以《可可西里》为代表的冷漠美学的运用,在陆川的影片中也焕发着令人着迷的光芒。本文将分析陆川的这三部电影,从色彩的运用、人物的塑造、题材的选择等方面入手,试探其电影中蕴含的冷漠美学和悲剧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