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古代史》(选修)第四章第五节中讲到,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学生普遍认为开元为唐玄宗的年号,唐高祖时不可能铸开元通宝,其实,学生之所以出现上述疑问,关键是未能弄清此处“开元”的含义。那么,此处“开元”究竟为何意呢?一般来说,我们常见到的古代“通宝”钱币,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时代或国名,铸于币面。如南唐的大唐通宝、宋代的太平通宝、元代的大元通宝、明代的永乐通宝、清代的康熙通宝和乾隆通宝等。其中,冠以年号的通宝钱较多,尤其是清代,全是冠以年号的通宝。但是,开元通宝钱上的“开元…  相似文献   

2.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历史七年级下册(2007年11月第3版第15页)在叙述“开元盛世”时,出现了一幅插图“唐‘开元通宝’钱”。同时在该图的右边有一段文字“唐玄宗统治的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这样的安排容易让读者理解为“开元通宝”是唐玄宗开元年间发行的货币。但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3.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选用了一幅“开元通宝”钱的图片(如右),旨在说明唐时经济发达,商贸繁荣,值得肯定。但这幅图片却被置于唐玄宗“开元盛世”部分,笔者认为不妥,因为这很容易使学生误以为“开元通宝”钱是在唐玄宗开  相似文献   

4.
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5课《海内存知己》中有一幅“开元通宝”的古钱币图[另见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28页],并注释曰“始铸于621年”。这样注旨在避免望文生义,即不要让学生误以为此钱币为唐玄宗时所铸。因为,“开元”为玄宗后期的年号。实际上,此处的“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之意,非指年号,以后历代曾沿用。  相似文献   

5.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P32有一幅《日本“和同开弥”钱》图,页底注释①写道:“这枚银币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形制和重量与唐‘开元通宝’完全相同,钱文中的‘开弥(宝)’即‘开元通宝’的简称。”但是,日本历史上只有“和铜”年号而无“和同”年号。这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确凿史料论证唐朝宰相姚崇对“开元盛世”形成的奠基业绩,给后世为官治世者以明鉴。  相似文献   

7.
李志娟 《文教资料》2011,(5):103-104
唐玄宗统治前期出现了开元盛世,这与他文治武功有很大的关系,然而,天宝年间他的统治却出现了危机,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强盛走向衰落,这与他后期的昏庸统治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七月十日,朝廷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方孔圆钱。“开元”有“开新”的意思,“通宝”指通行的宝物,即钱币。“开元通宝”四字在币面上作上“开”下“元”左“通”右“宝”分布,可是民间不这么上下左右地读,而是上左下右逆时针打圈儿读为“开通元宝”。阴差阳错,久而久之,“开宝”成为一个固定的词,特指重约50两的大银锭,而“通宝”则专指铜钱。银锭与铜钱之间,银锭为“大”,这大概是银锭被称为“元宝”的一个潜在原因。到明清之际,西洋银币流入中国。这是与中国传统的银锭形制完全不同的另一种“银元宝”,简称“银元”。…  相似文献   

9.
1985年高考历史试题中有一道识图题,要求从图形答出钱币的时代和种类。第一枚是平阳布,答案为“战国,铲形币”。第二枚是开元通宝钱,答案为“唐,圆形方孔钱”。平阳布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一节所附的“统一货币”图中出现过。但开元通宝钱图,在教科书中没有,也无关于该钱的文字记载,很容易引起考生的误解。如果考生不知道是两个概念,很可能联想成唐玄宗开元年间的铸币。  相似文献   

10.
开元末期(公元736年—公元741年)是唐蕃关系比较紧张的时期,在经历了开元中期的长期战争之后,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开始与吐蕃进行谈判。随着谈判的失败,双方又开始了长期的战争争夺。后来随着金城公主的逝世,唐蕃之间的"舅甥关系"也随之陷入低谷之中,双方用和亲方式连接起来的彩带也逐渐失去了昔日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开元制衣女     
开元中,颁边军纩衣~①,制于宫中。有兵士于短袍中得诗曰:“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②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着绵~③。今生已过也,结取后身缘~④。”兵士以诗白~⑤吁帅,帅进~⑥之。玄宗命以诗遍示六宫,曰:“有作者勿隐,吾不罪汝。”有一宫人自言万死。玄宗深悯之,遂以嫁得诗人。仍谓之曰:“我与汝结今身缘。”边人~⑦皆感泣。  相似文献   

12.
翟宇 《中学文科》2007,(12):134-13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岳麓版比年级下册。对唐朝的历史从第二课开始,就直截了当地切入正题一“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展示了一代王朝的强盛时代。进而介绍唐朝的民族关系、外交关系和隋唐的科学技术、文学艺术。在“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内容中,不知道编者为什么没有把“安史之乱”载入教科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李唐王朝发展到玄宗李隆基时,在开元后半期到天宝年间,出现了一个盛期,即史家所谓的“开元盛世”。“开元盛世”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宇文融的括户是诸多原因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它使国家重新掌握了大量编户和土地,维护了均田制和祖庸调制,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国家与官僚地主之间的矛盾,缓和了阶级冲突,促进了生产发展,推动了“开元盛世”的出现。  相似文献   

14.
“虎子被改称为‘兽子’”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瓷“虎子”用途问题的再研究》一文指出“虎子”为溺器,且在唐代为了避唐高祖之祖李虎名讳改称为“兽子”,文章通过考证,提出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15.
某电视台在为即将播出的某大片造势时,打出如下字幕:“某某电视台为你倾情呈现。”此处“呈现”使用不妥,应使用“呈献”。《现代汉语词典》对两词的解释是: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武周革命"之后,唐玄宗从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进行了改革,以期厘清思想,确立封建秩序。这种秩序化和结构化的追求,造就了后世称道的"开元盛世"。传统史学习惯于以物质标准来评判一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态势,但是,开元时期的这种繁荣是否限制了思想和文化发展的空间,值得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7.
释“论语”     
在教读《论语》选文时,经常有学生问:“论”为何要读作“lún”?“论语”是什么意思?这部著作为什么要以“论语”来命名?有些老师对这些问题或者各持一说,莫衷一是,或与学生一样,不知所以。而广西民族出版社《〈论语〉赏析》一书的解释是:“《论语》就是孔子的论和语,论就是议论,语就是告知,使人有所觉悟。”这纯属妄加揣测,不得不予以辨正。  《论语》之“论”之所以读“lún”,是因为此处它是个通假字,其本字即古体字是“仑(lún)”。《说文》段注:“论者,仑之假借。”“伦、论字皆仑会意。”那么,“仑”又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8.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的教学评析何玉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是九年义务教材《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二课。这节课介绍的是李渊建立唐朝经唐太宗、武则天到唐玄宗这段历史,年代跨度大,涉及的历史人物多,篇幅长并配有七、八幅图画。教学好这节课就...  相似文献   

19.
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插图学习历史,既可加强对相关史实的理解,又有利于开启形象思维的大门,从而为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创造条件。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在叙述唐朝对日本的影响时,有两幅货币插图,一幅是《开元通宝》,一幅是《和同开(王尔)》。这是两幅性质相同的插图,教材把它们放在一起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比较之意,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两幅图充分展开“唐朝对日本文化影响”的比较学习。  相似文献   

20.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