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肠。语文教材中充满了大量美好的情感内容,如自然美、心灵美、人情美、语言文字美等。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必然要进行情感教育。现行的语文教材提供了进行情感教育的有利条件,教学时,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变课文的"此情此  相似文献   

2.
叶琴 《教师》2014,(27):62-6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成为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回避不了的问题。相比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更具有实施情感教育的价值和空间。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不仅是手段,更是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组成部分,是语文教育的灵魂。小学语文教师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不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本文主要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8,(32):51-52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阅读教学要以情感为纽带,情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是具有人文性,语文教材中很多文章都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通过课文的感悟熏陶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和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最终提升语文素养。进行语文的情感教育可以通过积极备课、巧设情境、品读探析、巧留空白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门具有深厚人文色彩的学科,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的德育作用受到了高度重视。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具有德育价值的课文,这就需要教师深度发掘课文中的德育契机,发掘语文实践活动的德育价值,体现语文教学中"教书"和"育人"相结合的特点,这样才能实现语文教育和德育的无痕融合。基于此,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德育活动激发学生的正向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实现语文与德育深入融合。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情感教育因素。它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提高自身的情感素养,深刻理解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教师要结合教学实践从生活体验、朗读体验、情境体验等方面实施"体验-领悟"式的情感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材凝聚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哲理美于一身,涵盖宇宙人生,包罗万象;其诗文词赋,姹紫嫣红,不仅传递信息,也传递情感,更具有得天独厚的审美价值.陶行知先生说"语文当为学生人生且改良这人生",科学研究也得出"人的情感能动作用于才智",所以,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同时,还要利用语文教材的审美优势和情感优势,对学生进行情感美育.  相似文献   

7.
对青少年实施情感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语文学科在实施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作为载体的语文教材蕴含丰富的情感教育资源,正确处理和利用好语文教材中的这些资源,对学校情感教育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对教材功能有如下认识:1.语文教育不能等同于政治教育。以往的语文教育混淆了对两者的认识,往往把语文教育的功能单纯理解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忽略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情感价值,语文在学生人格的形成、心灵的陶冶方面所起的作用,从而大大弱化了语文的文学教育功能和情感教育功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那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激起并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呢? 一、钻研教材,把握情感语文学科具有明显的情感特征,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把握文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0.
付晓兵 《考试周刊》2013,(54):47-47
<正>情感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灵魂,它既是学习语文的手段,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用美文灌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会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的一种教育方式。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名家名篇,题材广泛、文质兼美、图文并茂,字里行间蕴涵作者丰富的情感和审美情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还要进行情感传递和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1.
以2009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在北京35中所评的"芦花荡"课为例,对语文课程进行考察可知,当前的语文课程价值观教育处于空无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课程尚未转换立场,尚未发掘语文教材中与价值判断有关的意义领域。为此,要确立语文课程的主导文化立场;要切实提高教师的价值观教育素养;要研制价值观教育的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并细化"捆绑"于语文教材;要当下与未来同时并重实施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选文工作是一种具有价值立场和价值尺度取向的行为。文道统一是语文教科书选文秉持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中的一条宝贵经验。坚持文道统一原则,有利于具有文化价值的内容选入教科书;有利于语文教科书编者守中持正,更多地从知识、社会、儿童三个维度的价值诉求,阐释和建构语文教科书选文的自觉价值立场和合理价值尺度。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朝鲜族学校教科书一年级汉语上、下册和七年级汉语上、下册(试用本)教材是延边教育出版社根据新课程标准编写的,已于2003年9月开始试用。该教材体现了时代性、实效性、灵活性、宽泛性和民族性等诸多特点。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把握好教材的特点, 对搞好汉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情感是一种能影响人的成长的重要心理活动。情感的成熟是人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语文》课中开展情感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而《语文》课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是开展情感教育的最好依据。学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接受,一方面丰富了情感的内容,另一方面改变了情感的内质。  相似文献   

15.
徐菲 《天津教育》2021,(8):45-47
英语学科育人价值指向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在教学设计中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实现育人价值观。本文结合2019版普通高中英语(译林版)新教材为教学实例,旨在探讨育人价值取向的内涵,结合江苏版译林版牛津新教材特点,探索课堂中结合语篇阅读中实施育人价值取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运用。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科书是聋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锻炼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形成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媒介。为了解我国聋校语文教科书的研究进程,采取内容分析法,整理了1991—2020年的101篇相关研究发现,一线教师是聋校语文教科书研究的主要实施者,研究内容主要关注教科书使用、开发和内容特点三个方面。我国聋校语文教科书的研究正从起步阶段迈向繁荣发展阶段,教科书的价值内容的课程社会学分析、新版教科书的使用、教科书资源体系的开发以及教科书的历史研究,可以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毕苑 《教育学报》2007,3(1):79-81
教科书是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的诞生物。基督教在华传教士于1877年成立学校教科书委员会(School and Textbook Series Committee),他们的工作对中国教科书的产生起到了很大作用。1897年,南洋公学外院使用的几种教科书是可考的“教科书”第一次在中国出现的时间。“教科书”在官方文牍中出现的时间稍晚一些。最早大约在1901年初,刘坤一、张之洞在其著名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中,在“教科书”的意义上使用了“教科之书”的说法。1904年初的《奏定学务纲要》中,对“教科书”的编纂使用作了详细的规定。教科书与近代文化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科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传播载体,担当了近代中国教育转型的重任;教科书的编审制度与教育行政体制相关联,在近代逐渐走向成熟。教科书的发展折射了近代文化的转移。教科书展示了近代中国人的知识结构转换历程。教科书承担了近代国族认同和国民塑形的教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教育的特点和任务之一,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故欲全面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与目标,必须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在方法上遵循定向、激发、传递、迁移的基本步骤,以顺利实施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三字经》是古代蒙学教材的典范,具有重要的文化教育价值。《三字经》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精神的价值。《三字经》重视教育,注重科学教育方法,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教育的必修课程,是提升职前教师和教师教育者专业素质的关键所在,教育心理学教材更是其课程内容组成和实施的重要载体。本文选取中美两国各五本教育心理学教材,比较了其在知识结构、编排体例、呈现方式三方面的异同,总结出三条结论:宏观知识体系趋向一致,知识单元各具特色;编排体例随教学理念革新,形式灵活适学;插图案例活动种类丰富,种类背后仍存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材编写的三条建议:立足本土,夯实内容;网络为翼,丰富形式;以生为本,加强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