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略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过程,传播的效果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程度。管理规程的不完善、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信息传播的自由化、信息的无归责状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效果。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管理规程,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新媒体传播实施的正确舆论导向,主动研究受众选择性接受心理和认知水平,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网络传播专业技术条件,成为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过程中的重要任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为群众理解并被自觉运用到实践中的过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探索和制定的群众路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终极追求是不谋而合的,二者之间是内在统一的。坚持群众路线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大众群体中的传播过程,其主体、内容、路径和实践效果四个维度都有不同要求。在当下的社会变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必然面临挑战,也带给我们有益的启示。从大众化的传播来看马克思主义,对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社会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备了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是一种特殊的传播现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传播对象)和传播效果五个要素各有其特定内涵;在当前条件下,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更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媒介;力求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语言生活化、通俗化、时代化;突出社会实践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多重传播学角色;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超 《华章》2010,(2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伴随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之中,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强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在以前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吸取经验,以更好的促进我们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备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注重发挥群体领袖的作用;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表述内容的通俗化和多样化;发挥论战与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现代化;提高普通民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参与度;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7.
网络信息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现实基础,而平等沟通理念是全球化时代的主旋律和不可抗拒的历史发展潮流,因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最根本是要把受众置于这样一个新的视野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不能有意的忘却受众,而是以当代中国大众为传播本位,切实重视受众的心理诉求、接受方式以及接受指向,进而建构新的契合受众生活境遇、认知能力和接受情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多元化思潮在高校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与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形成冲突,并加剧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多元化传播载体之间的竞争.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应当积极回应现实,以学术性和思想性吸引学生,增加理论课的说服力;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对社会实践的理论指导,强化社会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功能;利用新媒体打破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营造的“心理真实”,引导学生接近客观真实;发挥高校“意见领袖”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应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冲突与竞争.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业已成为大众媒介的一个主要传播平台,现今我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可以试以网络媒体做为媒介这个角度去寻找全新的一种传播途径,解决当前社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彻底解决人民群众和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由此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普通大众中的普及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全局,提出了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需要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等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初的苏联,很多的心理学者都力图借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来建构自己的心理学体系。作为马克思的继承者,维果茨基深刻的意识到,“继承”不是以马克思主义方法取代心理学方法;真正的“继承”应该是采用马克思的思想方法,回到心理学的具体问题中建立自己的“元理论”。在此基础上,维果茨基接受了马克思对于人的发展的两个基本假设——将人的心理视为环境的产物,内在的智力起源于活动,并采用历史的、整体的、发生的、比较的心理学方法,针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考察,最终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学派”。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心理也在发生变革。如何在文化的现代化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在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中推进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心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并以马克思主义创新精神进行文化现代化建设,也就成为一个重要而有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在唐山的早期传播,媒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传播内容、传播主体、传播场域满足媒介动员条件下,经过媒介动员实践,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媒介气候基本形成:唐山各类机构和组织蓬勃兴起,将马克思主义推向更广泛的传播;以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唐山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相似文献   

14.
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饶有旨趣的一个课题。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苏区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团体,从传播学上的传播者、讯息、媒介、接受者和效果等五要素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其基本经验对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也颇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播心理学基础理论的深厚程度决定着传播心理学生命力的大小。传播心理学基础理论是关于传播心理学自身建设的理论,也就是关于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目的、任务、方法和理论框架等方面的理论,而不是传播心理学对象化后所揭示的普通理论。传播心理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就是关于传播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方面的理论,这两个研究内容上的收获或失误都会在整个传播心理学发展战略上造成正面的或负面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自苏联心理学家倡导建立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学以来,马克思主义心理学已有近一百年的历史。其间,国内外广大学者努力研究,争鸣拓展,促使马克思主义心理学不断发展完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持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对于克服当代心理学危机,促进心理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发端于20世纪中期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各种学术思潮、流派、观念的综合或拼凑,其主要理论来源有结构主义、浪漫主义、虚无主义与怀疑论倾向、20世纪分析哲学、大众化文艺运动、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现象学和解释学等。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后现代心理学,对目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思想、方法、学科性质等问题做了深刻的反思,对主流心理学的研究范式提出异议,主张构建新的心理学模式,被视为对主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的反叛。我们认为,后现代主义对心理学发展的批判与期望,也许可以看成是其现代化道路的完善,是其发展史上向前迈出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8.
充分利用大众艺术媒体传播艺术的形式和手段,不搞模式化的硬性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而是利用各种媒体,以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以艺术化的方式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手段,达到社会大众全面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为目的。艺术化方式,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汇通到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或艺术形态中,以“艺”感人、以“情”动人、以“美”化人、以“乐”育人,将马克思主义推向社会大众,使社会大众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有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有个性的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不仅本身就是人的全面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它有利于人的其他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