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形而上学在西方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它的命运,尤其是它在近、现代哲学革命中的发展历程,对当代哲学重建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形而 主题和本体论,由古希腊哲学家规定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征。在发生认识论转向的近代哲学中,形而上学被哲学家们运用于认识论问题的研究并得到了新的发展。即使在“拒斥形而上学”运动中,它也没有因曹到批判而退出舞台。相反,现代哲学家们一直致力于重建形而上学,因为它是人的禀性,是哲学的基础。但是,重建形而上学必须以人及人的实践为出发点和核心;东、西方哲学精神的融合是未来形而上学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3.
政治形而上学是政治哲学的主要形态,它是对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方法与评价原则的理性反思,是一种“二阶”理论,它从反思政治理论之后的本体根据、基础出发来抽绎政治理念,构建理论体系,是政治本体论、政治认识论、政治方法论及政治价值观的统一。政治形而上学的视域从传统到当代经历了几次转换:古代客体或实体本体论、神学本体论、现代人本本体论、实践生存论、后现代政治观,而最后合乎逻辑地指向交往实践观。  相似文献   

4.
灾害研究与复杂性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四个问题:灾害研究属于复杂性科学,深化灾害系统论,灾害系统的复杂性,灾害系统中自组织与他组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课程走向自组织——后现代课程理论之复杂性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课程范式与科学范式的关系,从复杂性视角解读后现代课程的主要思想,讨论了后现代课程的基本走向——自组织。  相似文献   

6.
This paper has two main foci: (1) the history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2) implications from the new sciences of chaos and complex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s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Regarding the first focus, the paper posits that there exist—to use Wittgenstein's phrase—‘family resemblances’ between Peter Ramus’ 16th centu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at of Ralph Tyler in the 20th century. While this 400‐year linkage is by no means linear, there are overlapping strands from Ramus to Comenius to the Puritans to colonial New England to Horace Mann to Ralph Tyler. What unites these strands, all belonging to the Protestant Methodization movement that swept across northern Europe into colonial America and the USA, is the concept of Method. Taylor's ‘time and motion’ studies set the stage for Tyler's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design—those starting with set goals and concluding with measured assessment.

The second focus draws on the new sciences of chaos and complexity to develop a different sense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open, dynamic, relational, creative, and systems oriented.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n integration of the rational/scientific with the aesthetic/spiritual into a view of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informed by complexity.  相似文献   

7.
Human Research and Complexity Theor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科学主订还是人本主义的现代西方哲学和后现代西方哲学,他们之所以高举反形而上学的大旗,其理论原因在于他们都没有异清形而上学的深层本质和深层关怀,因而割断了古代西方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历史联系,其实,在玳西方哲学中已经孕育着现代西方哲学的精神,无论是亚里士多德,康德还是黑格尔等哲学巨人的思辨的形而上学体系中已经包含着一种现代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不过这种精神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都被种种思辨的浓雾遮蔽着。  相似文献   

9.
“道”为孔子思想体系的中心范畴,孔子的学说是道学。孔子道学并不仅仅是经验层面上的伦理知识之学,而是具有超验本体层面的、可以执一统多的人文整体精神的思想体系。孔子的道学形上学主要表现为价值的或境界的形上学。孔子主张个体生命以“道”(天、天道、天命)作为人的存在与发展的超越性根据,通过“礼”这一中介推展出伦理、规范和内在超越之路———践仁以知天,即使人在道德的自我修养过程中达到与无限的“天道”、“天命”合一的境界。因而,他的道学形上学体现出即超越即内在、本体与工夫相统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儒家道德形而上学以"天道"作为内在依据,它萌芽于先秦孔、孟、荀的道德论证学说之中,经历了两汉、宋明与近代的发展,最终形成了自身内在结构与运作机理.它通过对非感性世界的追问,为人们的道德生活与意义世界提供了源于生命内在自我领悟的终极关怀.在与"形而下"的沟通中,儒家道德形而上学具体转变为道德理想、道德规范、道德评价与道德修养等器化之物.而重实用性,重直觉的悟性则是儒家道德形而上学最重要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按照康德的逻辑轨道,形而上学是以理念总和为研究对象的。而当时的形而上学玩弄的是虚假的辩证,用只能使用在经验对象的理智来论证用纯粹理性才能论证清楚的问题,结果出现了普遍的“二律背反”。康德认为要使形而上学成为可能,只能通过理性的批判使形而上学成为先天综合判断。康德的错误在于忘记了思维的自我是不能脱离于经验的,不知道形而上学是不能用科学来要求的。  相似文献   

12.
知识复杂性之考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哲学史上知识观的演变构成了关于知识的复杂图景。知识的复杂性表现有三:知识的结构复杂性,知识是一个复杂的网络系统;知识的运动复杂性,知识是一个复杂的进化体;知识的组分复杂性,知识性质的文化性、境域性与价值性。对知识复杂性的考察,有助于我们以整体主义的知识观指导社会实践,以批判的态度构建知识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结束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旧时代,他通过对作为研究超验对象的形而上学的批判,重建了一个庞大的思辨形而上学体系。黑格尔哲学既是传统形而上学的顶峰,又蕴涵和预示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倾覆和现当代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再版时,加入了“逻辑学概念的初步规定”这部分内容,其论说充分深入,思想深邃成熟,富含辩证法思想。关于旧形而上学的缺陷的说明是诸多方面的一个内容。在黑格尔看来,旧形而上学是用片面的、抽象的、孤立的概念去表达全面的多样性的统一体,把抽象的思想概念等同于真理;用表象的方式把握理性的对象,以表象为标准去评判理性的对象,坚持非此即彼的独断论思维方式.因而达不到多样性的统一和具体的真理。  相似文献   

15.
复杂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认识和理解当前的学校及其变革过程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当前,整体性的学校变革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趋势,为此,迫切需要冲破对于学校变革简单性认识的束缚,用复杂性思维去分析学校及其变革过程的复杂性,从而为进一步推进学校的深度变革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形而上学与现代科学的兴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通过科学发展的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家两个方面的考察,说明与辩证法对立的形而上学在科学发展的特定过程或特定阶段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传统形而上学的内在本质在于它是一种现实性哲学。现实性哲学把思维的反思局限于现实性范畴之内,至于现实性范畴本身则是自在自为、无条件,呈现为内在超越性,而把现实性无法解释的现象当作外在、不实、空洞、抽象的东西加以排斥。正因为传统哲学的视域只局限于现实性范畴之内,而思维的内在冲动又促使其试图突破现实性的羁绊,才导致了传统哲学不得已表现出形形色色的形而上学特质。但是,这种现实性哲学到了现当代逐渐暴露出其缺陷,各种试图超越现实性范畴的批判理论也由此应运而生,彰显了传统形而上学的真正危机。现当代哲学的繁荣,正是在置疑、反思、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方面是深化了传统形而上学的内在超越,另一方面则是开启了新型的哲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在西方哲学中一直占统治地位,形而上学体现了一定时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许多哲学家精神智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形而上学在实践中和理论上都难以立足,而康德通过自己开创的哲学革命,一举推翻了形而上学的统计地位,西方哲学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相似文献   

19.
本评述了海德格尔对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尼采为代表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在评述中,作展示了海德格尔心目中传统形而上学的发展轨迹以及他的看法,指出了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影响。不过,作同时也指出,从后现代哲学观点看,海德格尔仍然是用形而上学反对形而上学。他所说的本真存在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20.
卡尔纳普在《通过语言的逻辑分析清除形而上学》一文中宣称可以用逻辑的方法终结形而上学。然而其论述并非无懈可击,并不能使人信服。文章从其应用逻辑标准自身的合理性,逻辑分析方法与其“科学性”的主张存在自相矛盾的因素,实证逻辑的标准在经验领域内运用等方面,对卡尔纳普的观点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