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考现代文阅读,核心是意会与言传,“意会”须高效、“言传”要有效,现结合高考例题阐述“高效意会与有效言传”。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高效意会”和“有效言传”能力。这里所说的“高效意会”,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悟性”。所谓“意会”,就是要“据言得意”。“悟”,是阅读中的心理现象。而这种阅读中的心理现象,常诉诸于对言语的感悟能力。从这一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意会”和“言传”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一)“言传”和“意会”是词义教学中两种常用的手段。所谓“言传”,是用语言或文字对词语加以解释,使学生理解词义;所谓“意会”,是通过直觉或者联想,让学生领会词义。  相似文献   

4.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结果显然不利于素质教育理念的落实与语文教学水平的提升。本文首先回答如何理解"意会"和"言传",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从几个方面展开,探讨如何实现初中语文阅读中的"意会"与"言传"。  相似文献   

5.
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解读,除了靠大量高品位的文学阅读,在反复阅读中潜移默化、逐步提升之外,也是有门道的。找到这样的门道,就找到了解读的“钥匙”。文学类文本的教学解读,有三把重要的“钥匙”,分别是:抓文本矛盾处、抓文本反复处、抓文本易被忽略处。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课程被分为必修阅读文本和选修阅读文本两部分,而选修阅读文本又分为“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两类。文学类文本重于语文审美能力,而实用类文本则重于语文应用能力。对于学生而言,这两种能力本应均衡发展,以保持其语文素养和能力在总体上的协调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因种种原因,导致文学类作品普遍被忽视,而实用类文本被过于重视的尴尬。这一问题的确让人担忧,并引发出各种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人们读书读到精妙之处,常常感叹"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而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广大语文教师普遍以为所读之书"皆可意会,也可言传"。他们注重阅读教学中的"言传",即让学生充分地说、充分地表达,阐述着"有声语文"的精彩。这种用"言传"来了解学生对文本的意会,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阅读教学方法已习以为常。于是,意会作为一种阅读方法,在阅读教学中悄然失落,早已被很多教师遗忘或弃用。  相似文献   

8.
卢珊  吴倩 《语文学习》2024,(1):74-77
<正>纵观近年高考全国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不难发现,在所谓“反套路”命题的背后,实则是命题者对不同类型小说作品各不相同的基本阅读法的关注。无论是2018年全国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微纪元》要求考生回答“科学”与“幻想”的关系,抑或是2019年全国Ⅰ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要求考生“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考生在题干要求下得出的答案无疑对所有科幻文学和历史小说都适用。如今,高考试卷通过多篇语料组合联读的形式,引导考生关注不同类型作品的不同阅读策略以及不同经典作家各自不同的创作基本法,以期对教材中风格多元、主题多样、各具特色的文本作出个性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现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画蛇添足、节外生枝”题型占的比重很大,2008年高考18套试卷有11套试卷考查了散文阅读题中可以称之为“画蛇添足、节外生枝”的一种题型。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教育部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里就已经提出了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关于"论述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提法,最早是在2007年。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在内容上有了较大改变,将现代文阅读按文本分成了三类——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其中,实用类文本和文学类文本出现在选考部分。  相似文献   

11.
曾伟国 《学语文》2023,(2):50-52
2022年全国高考甲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已出现混合型对比阅读题,这可能是一个趋势,这要求一线教师既要会评讲此类题型,又要会设计或命制这种题。依托“群文阅读”理念,我尝试从诗歌鉴赏、文学类文本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个方向,利用现有文本资源,设计混合型对比阅读原创题。在设计诗歌鉴赏题时,我注重选择比较新鲜、时效性比较强的现代诗歌,与既有经典古诗进行对比,紧扣考点设计题型;在设计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和文言文对比阅读题时,我从跨文本体裁切入,寻找文本之间的关联点和差异点,多维度设计题型,开拓学生思维。这或许会给一线教师的日常命题带来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12.
纵观语文试卷,学生最感头疼的就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题”.20分的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得分率较低,一般维持在9-11分、能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解题能力,是很多高三学生梦寐以求的事,其实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所以得分率低,最大的问题不在于学生阅读文学类文本的能力差.而在于答题时,往往不知出题者的意图在哪里.答题角度不明晰。  相似文献   

13.
"文学性"在课程标准、教材及教学实践中都是重要的话题。本文结合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阐释"文学性"的具体特性;运用"文学性",读懂、读准文学类文本,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答题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占有重要位置,在平时的考试中阅读题也是占有很大分值的,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是离不开意会的,但是后半句就不适合现在的教学了,这样的教学效果也是不利的,不能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水平。所以,要加强语文阅读中的"意会"与"言传",将其合理利用,提升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考生普遍在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上得分偏低,这与阅读试题命制有莫大的关系。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应冷静思考学生阅读时是否是“真阅读”,  相似文献   

16.
在教学中,“言传”是手段,“意会”才是美术鉴赏的最高境界。能做到“尽在无言中”,我认为这时的“无言”却是“千言万语”,也就是达到了“悟”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17.
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集中在“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的阅读中,两者考查的要点各有侧重。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探究题的考查方向为: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相似文献   

18.
“言传语境”与“意会语境”是对低语境和高语境内涵的表征,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问题。两种语境差异有着不同的溯源,容易令交际者产生困惑、误解和不适。在“意会语境”中从事跨文化交际,应该在语言风格、逆向思维和交际观念等策略层面寻找突破口,并坚持差异性、倾向性和合作性三大语境交流原则。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剧、传播技术手段的进步和民权思想的崛起,“意会”语境中的中国文化有着向“言传”语境迁移的态势,不仅要求“知识共享”,还要求“价值互补”,既要坚持文化“本土特色”,又要加强外部语言文化的“认同”,这对于培养我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理解度和宽容度,增强我们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缩小不同文化之间的差距,从而促进跨文化交流,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学类文本     
试题回放《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课标考试大纲》)将现代文阅读分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并将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必考内容,将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作为选考内容。这样的分类是基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规定“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  相似文献   

20.
意会方式和言传方式,是传递信息、传播知识和培养技能的两种基本形式。各种各样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都是这两种基本形式的变化、组合和具体应用。意会与言传的关系和具体应用。在历代语文教学论著和文学理论著作中都曾作过多方面的探讨。只要稍许翻一翻,“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得意已忘育”之类的话,比比皆是。近十年来,随着国外教育理论的引进,特别是美国本杰明、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在我国语文教学中广泛应用以后,否定“意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