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自考像条河     
三年前的今天,我选择了面向社会开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本来我以为自己两年就可以通过全部课程,三年毕业应该没有问题。事实上,人的动力、火一样的热情是很难持续两年的。我永远记得第一次收获成功时,所报四科全部通过,那种激动和喜悦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以后,我就再没有什么超越了,有时通过两科,有时仅仅一科,有时竟然是零。  相似文献   

2.
一路走来     
李昕 《现代教育》2005,(8):53-53
我的自考经历其实只有三句话:一次沉重深刻的教训.一次无奈痛苦的遗憾,一次死里逃生的惊喜。其中的每句话都代表着一个故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刻骨铭心,难以磨灭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管霆 《现代教育》2005,(2):56-56
两年多以前,怀着一颗年轻的心,我迈入了大学的校门。大学里的一切都是新鲜的,这里不是高中,没有老师的耳提面命。没有排得满满的课程表,没有成堆的作业……年轻的心总是充满躁动的音符,这种躁动的心绪让我无所适从。没有了压力。我体会到了失重的感觉.犹如我们的航天英雄杨利伟登上了太空.只不过他心中充满的是民族自豪感。而我心中囤积的则是失落。  相似文献   

4.
完美自考     
焦玉冬 《现代教育》2004,(5):102-102
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喜欢追求完美,自考也不例外。于是在第一次考试时就制定了“有必报,报必考,考必过”的原则。所以每次都是用尽全力自学,用尽全力考试,从专科到本科一路高奏凯歌,无论多少课程,每门都是一次性过关。直到遇到了接近尾声的《英语二》,才亮了红灯。  相似文献   

5.
从2002年秋,我开始参加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本科。因为自己对诗辞歌赋的偏爱,所以汉语言文学各科除英语外,一路精品细读,书过三遍,便怀揣自信进入考场。且每战必胜。  相似文献   

6.
生命之河淌过了三十年,经历过许多的挫折、磨难,懂得了世事的艰辛。少时,总是把未来设想得那么美好,心中充满了憧憬。也许是命运在捉弄人,其实是虚荣心在作怪,高二那年分文理科,一半是因为受“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说法的影响,一半是因为不服自己就学不好数理化的个人英雄主义起作用,于是选择了并不擅长的理科,放弃了原本有很大优势的文科。  相似文献   

7.
一、指导思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以高等教育学历考试为主的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设置要求,在总体上与全日制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水平相一致;同时,在保证基本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根据社会需要和自学考试的特点,注重考核应考者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能力。二、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本专业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具有较好语言…  相似文献   

8.
9.
在这个秋叶满地的季节里,我终于通过了毕业论文答辩,结束了长达八年的自考本科段考试历程,大学毕业了!  相似文献   

10.
鹿廷 《现代教育》2005,(1):54-54
1996年秋。我是含着热泪走进师范学校大门的。14岁的我心比天高。我想上大学。而且非名牌不上——这是我自小许下的誓言。然而.母亲的病逝最终使我要协了,我走进了中师,以便能早日养活自己。那一段时间,我异常消沉。理想的破灭,使我对一切都感到厌倦。太阳依旧升起,但我的眼中却只有阴影。我整天浑浑噩噩的生活,打算混一张中专文凭。就回生我养我的小山村,做个教书匠。  相似文献   

11.
苦旅     
记得初识自学考试.我正在拜读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想想做学问挺有“味”的,当然也对作者之言有点不以为然,毕竟还年轻。“少年不识愁滋味”吗!正好同事约我陪他去报“自考”,看着报名的人挺多,也赶了次“时髦”,报上了自己。  相似文献   

12.
13.
成为自考生那年我三十岁。报考前我像许多朋友一样曾有过矛盾、复杂的心态,其中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我得问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需要知识?需要文凭?精神寂寞?还是自己直面人一的勇敢?似乎直的被我说的“复杂”了,不就自考吗,有必要搞得像哈姆雷特说的“是生,还是死?这是个问题”那般肃穆吗?  相似文献   

14.
15.
16.
    
我是一位写作爱好者,所以我自考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2001年完成专科学业之后,2002年又开始向本科进军。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各门课程的学习,使我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我掌握了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融通,在融通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的写作方法,更是获益匪浅。  相似文献   

17.
王同光 《现代教育》2005,(11):100-100
有幸结识自考是在1998年。当时我在中专学习,班上40多个同学集体去报考,我报了自己喜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中专的生活本来闲散而平淡,而报考后的日子便有了诗一样的激情:大家互相督促着学习,互相提问;在睡前饭后抓紧学习,在教室里,在树阴下,在校园里不起眼的一隅,都能看到我们捧着课本自学的身影。我在这样的自学氛围里便有了一种紧迫感,把手头的零花钱攒起来,买一些参考书,或向同学借一些资料,然后就像饿狼似的吞食这些猎物。  相似文献   

18.
我参加最后两科考试的时候,女儿还没过满月,家里人都一致反对。因为稍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坐月子是不能过度劳累的,尤其用眼不能过度,否则,日后身体会有损伤。我固执地坚持考完最后两科,不想放弃这次机会,爱人担心我用眼过度,他白天上班时,嘱咐我千万不要翻书,等他晚上读书让我记忆。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平稳安定却又枯燥单调的工作一度使我丧失了斗志,沉迷于麻桌、酒场不能自拔,香烟、酒精的麻醉掩饰不住曲散人终时无尽的落寞。自考杂志的出现,使我在烟雾缭绕中窥见了自己平庸卑俗的魂灵,读着自考杂志上同龄人奏响的一曲曲嘹亮的青春之歌,我不禁汗颜了,汗颜于我的无知浅薄和无聊空虚。为了充实自己也为了圆我的大学梦,我加入了自考的行列。自考犹如给我的体内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使我猛醒了。  相似文献   

20.
那是二十年前,自考刚刚兴起的时候,我报名参加了H学院举办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自考辅导班。当时,H学院从别的城市刚刚迁到本市的郊区。建校初期,杂乱无章的建筑工地,低矮的工棚,耸立的脚手架,成堆的沙石,一垛垛红砖,多处掘开的地基,一切显得那么遥远渺茫。只有一座乳白色的教学楼,孤零零地从绿油油的菜田拔地而起,引发人们无限的向往与遐思。由于我下班比较晚,等收拾完工具起身时,离上课仅有二十多分种的时间了。这是辅导班的第一次开课,人生地不熟的,可不能迟到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