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两汉音乐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为“一代之文学”,是汉代儒士文人承《诗经》、《楚辞》创作的一种文体。其中,音乐赋十四篇,留存音乐内容之赋三十篇。其内容承载着丰富的乐舞形象,阐释着汉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汉音乐赋研究已涉及源流、题材、艺术手法、思想等范围,但缺少对具体的乐舞内容的系统论述。我们应利用汉代美术作品和出土文物交验互证,挖掘其丰厚内涵,以呈现汉代经典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2.
汉代对《诗经》的研究继承了先秦研究《诗经》的成果,同时也注入了汉儒对于《诗经》的独特思想和汉代的时代特色。上博简《孔子诗论》的出土,使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入地认识先秦与汉代在说《诗》态度、对《诗经》社会作用认识、对《诗经》政治作用认识、对《诗经》历史性认识等各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焦氏易林》作为汉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占卜书,本与《易经》关系密切,与《诗经》则瓜葛不大,因其全书以短诗形式出之,存诗极为丰富,并且这些短诗颇具文学韵味。汉代距《诗经》成书时间并不遥远,加之汉代学官五经并重,其受《诗经》的影响自当顺理成章、显而易见。故本文从其师承关系、写实手法、句式特点、语言风格、表达方式及用韵方法等方面与《诗经》做了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从而认为,该书深受《诗经》的影响,并具有多方面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文学文体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存在体,它是按照特定的语言——思维程式营构的。《诗经》中的早期祭祀诗标志着中国文学文体的正式确立。中国文学文体的发生与确立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咒语——神话——《诗经》早期祭祀诗。本文还以思维、语言为导向,考察了中国文学文体的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南宋朱熹《诗集传》是《诗经》注释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其注释语言大量使用判断句,形式多样,语义关系复杂。文章从《诗集传》判断句的形式、构成成分及语义关系三方面展开共时描写。同时,与汉代的《毛传郑笺》和现代的《诗经注析》中的判断句进行历时对比,以揭示判断句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6.
《诗经》中以归隐为题材的作品虽然不多,但为后代这类题材的作品奠定了原型。到了汉代,隐逸诗又有进一步的发展,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出现,成为汉代诗歌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所反映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是驳杂的,已不像《诗经》隐逸诗那样纯净,带有明显的时代的烙印。汉代隐逸诗有的沿袭《诗经》四言体,有的则采用长短不齐的句式,在诗体上有所突破。不过,从艺术成就方面衡量,汉代隐逸诗远远低于《诗经》同类作品,缺少那种深远的意境和一唱三叹的韵味。  相似文献   

7.
《韩诗外传》是汉代今文《诗》学流传至今较为完整的文献。在今文《诗》学均已亡逸残缺的情况下,它成为汉代《诗经》研究的重要文献,也是汉代经学研究、文学研究,乃至汉代思想研究的不可忽视的文献资料。该文在《韩诗外传》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现存《韩诗外传》的卷数问题,并分析了《韩诗外传》对荀子、孟子关于“学”、“人性”等观点的批评与继承。  相似文献   

8.
楚辞     
《楚辞》是汉代刘向编订的一部文学总集,收录了战国时代楚国人屈原、宋玉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辞赋共十七篇,它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它的文学影响,要高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相似文献   

9.
汉代骚体赋中儒学意蕴浓厚,推动了骚体创作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又因违背楚辞本身重自由抒情和摹写的特质,而陷入文体僵化的局面;魏晋骚体赋由汉代的重讽谏劝教原则向重抒情、个性和生活化等方面转变,儒家经典中文学性最强的《诗经》、《周易》与楚辞深度融合,促进了骚体赋的时代新变。  相似文献   

10.
分析汉代人对《诗经》、楚辞、乐府、当代创作的论述,认为汉代人对诗歌的文体功能的认识有二:一为抒发怀抱,二为叙事。汉代人的这种认识是继承了“诗言志”与“知人论世”的传统而来,也体现了汉代人要把诗歌的文体功能与社会功能统一起来的努力,这就是汉代诗论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11.
汉赋为“一代之文学”,是汉代儒士文人承《诗经》、《楚辞》创作的一种文体.其中,游艺作为一个特殊题材在数量上颇为可观,其内容显示着汉民族在民族文化形成期的文化特质,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对两汉游艺赋的研究目前大多涉足题材源流、民俗文化价值的范围,在篇目校勘、艺术物质等方面少有提及,还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2.
方玉润的《诗经原始》以“原诗人始意”为根本宗旨,以“总览”为基本原则,以“绎情”为研诗通例;从多种角度阐发《诗经》的抒情风格、语言风格、情景表现、虚实法门等艺术特征,突破了自汉以来以政教功利主义研究《诗经》的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汉赋在写作技法上,表现出夸饰、用史、杂说、谶纬衍文和模拟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诗经》是先秦时期重要著作,是西周至春秋时期重要的语言材料,所以从汉语语法研究的角度来说,它对研究当时的语法现象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文以《诗经》全部“及”字用例为基本材料,对其中“及”字的用法作定性定量的考察分析,试图描绘《诗经》中“及”字的使用状况,为研究虚词“及”的用法及变化提供佐证。同时分析“及”在虚化过程,认为“及”语义演变的主要动因和机制是人为认识的主观化和语境制约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5.
孔子删诗说辨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影响了我国经学、诗学、文学几千年。历代研究者很多,据过去的著录,单是宋代研究《诗经》的专著就是七百五十多卷,而清人的著作更在一千一百卷以上。由于秦火之后,周代《诗经》的原貌已不可知,汉代的齐、鲁、韩今文三家诗,除《韩诗外传》外,又早亡逸,今所传的仅有汉代古文《毛诗》。因之,关于《诗经》的许多问题,至今无法得出不可移易的结论,“孔子删诗说”,就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6.
《滁州学院学报》2016,(4):75-77
淮北汉代画像石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有着鲜明的人文和地域特点,集中表现了汉代人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意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淮北市汉画像石的雕刻艺术语言、造型艺术语言、图案形式语言三方面进行淮北汉画像石的视觉形式语言研究。我们发现二千年前的的淮北汉画像石融合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艺术、民间艺术等多种艺术语言于一体,与当代艺术有很多相似的形式语言。  相似文献   

17.
《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一部重要的诗歌总集,共选录自汉迄梁的诗歌七百六十首。该书大多采录当世之作,从—个方面反映了当时语言的实际面貌,对于研究汉魏六朝语言有一定的价值。本文对该书中六个词语的词义进行考释,兼指字典词书中的瑕疵。  相似文献   

18.
碑文的形成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其形成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文体自身演进的结果.碑的形制由古代的识日影、丽牲、下棺之碑发展到汉代的墓碑,汉碑的形成还受刻石文字等的影响.一般来讲,碑文主要是指墓碑文.  相似文献   

19.
碑文的形成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其形成是社会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文体自身演进的结果。碑的形制由古代的识日影、丽牲、下棺之碑发展到汉代的墓碑,汉碑的形成还受刻石文字等的影响。一般来讲,碑文主要是指墓碑文。  相似文献   

20.
略论汉代的三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三老制度是汉代的一个特殊问题。它不仅对汉代的政治影响很大,而且性质与一般的官吏不同。它出现得很早,《汉旧议·补遗下》、《通典·职官二》、《汉官仪·卷下》等书,均称“三老五更三代所尊也”。但文献并未记载夏、商、周三老的具体活动,考古也未发掘出这方面的材料。从春秋开始,才有关于三老活动的具体记载,如《管子·度地》、《墨子·备城门》、《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