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同时也扩大了网络舆情的参与群体。大学生群体数量大,探索能力强,思想多元,充满表达欲望,是网络中最为活跃的群体。同时,心智不成熟、“三观”尚未成型等特点也导致大学生极易被网络言论影响,从而引发舆情事件。本研究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从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现状和问题入手,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引导、健全舆情管理机制、及时公开信息和培养“意见领袖”的具体举措。  相似文献   

2.
浅谈高校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延伸和体现,高校网络舆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重要影响。近年来,高校的突发事件大都与网络舆情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舆情信息的研判、引导工作,对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高校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高校网络舆情的内涵、特点、发展规律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提出了高校网络舆情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高校网络舆情是关于在高校网络空间内,围绕中介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以及大学生对此的评价和所持的社会态度。中国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互联网。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表达和传播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极易形成网络舆情。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形成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本文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论文的整理归纳,将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成果做系统的总结,以便为其研究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疫情防控的宏观背景下,网络舆情本身复杂的传播特征加上疫情新闻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导致网络舆情的引导和管理难度较大.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不仅会影响大学生的态度和思想观念,还会对整个网络舆情生态产生间接影响.高校应高度关注疫情防控背景下的网络舆情问题,通过采取积极的引导和管理策略帮助大学生正确参与网络舆情,为网络舆情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关于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维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加强对高校网络舆情的引导与管理,及时掌控网络舆情的发展动向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网络舆论是大学生关注社会热点或敏感事件的态度、立场、看法和观点。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晴雨表和风向标,做好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是做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保障。面对当前高校网络舆论的新形势和新要求,文章通过梳理高校舆论引导工作引导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从优化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加强高校网络舆情教育内涵建设、牢固掌握网络舆论话语权和主动权三个方面,探究分析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对策,以期能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7.
高校网络舆情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重要因素,如何实现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正能量引导,发挥其积极效应,显得十分必要。文章基于对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关于网络舆情的分析,了解到网络舆情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苏娜 《江苏高教》2014,(3):123-125
新媒体所构建的拟态环境通过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作用于大学生网络舆情。文章分析了新媒体拟态环境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影响,提出从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辅导员引导作用、发挥学生自组织积极作用、构建大学生网络舆情监测机制五个方面着手,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  相似文献   

9.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养成具有双重影响。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积极的影响包括激发大学生关心政治,帮助大学生评判价值,培养大学生公共精神,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消极影响包括致使大学生判断失误和传播谣言,诱导大学生行为失控和道德失范,引发大学生价值迷失和信任危机,因此强化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正确引导要从大学生自身,网络环境,学校引导,社会环境做起。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网络互动能力不断增强,加大了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监控的难度。本文通过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内涵与特点,将其分为生成、爆发、扩大和消亡四个发展阶段,并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在应对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应对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舆情对高校维护校园安定至关重要。为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分析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总结高校网络舆情的社会心理分析,梳理高校在大学生网络舆情方面开展的工作,提出通过树立权威有效的网络威信来创新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多元性、随意性、多样性、无序性等特征,与大学这一特定环境相结合,使得高校网络舆论空间因其参与主体的平等性、舆论活动的开放性、参与方式的互动性,作用变得日益强大。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有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树立正确的政治态度、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形成科学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对于校园网络舆论空间存在的舆论参与主体不具有代表性、网络舆论主体责任与权利不对等、理性与非理性的交织、网络言论统一性不强等问题,要采取构建理性的网络舆论文化、把握引导校园热门话题的主动权、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有效性、构筑高校管理者与大学生协商交流的网上互动通道、加强高校网络舆论空间伦理道德建设等措施,强化对校园网络舆论空间的引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同时伴随网络舆情集群行为的产生,对社会、学校的和谐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发生在高校在校大学生中的群体性事件,具有和社会化群体行为不同的特征。基于"共享心理"视角,准确定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分析影响大学生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要素,为预防和引导大学生群体性事件行为,以及高校的舆情网络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提供较为合理的依据,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种特定的表现形式,是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各种情绪、态度的总和。网络舆情与传统舆情相比具有自身的特点。网络舆情在给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形成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的关照是破解网络舆情危机的重要内容,坚守"底线伦理"是破解网络舆情危机的基础,坚持道德自律是破解网络舆情危机的根本,以宽容为原则是破解网络舆情危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工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形象性、时效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受网络舆情影响大等特征。目前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重视程度不够、内容和形式单一、专业人才匮乏以及基础理论研究滞后等问题。应确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战略地位、增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建立高素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重视网络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推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关于网络舆情与高校群体性事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环境下,高校群体性事件与网络舆情联系紧密.正确把握高校群体性事件网络舆情的主要特征,充分认识网络舆情会引发高校群体性事件,加速其恶性发展,使其处理复杂化的影响.为了有效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高校应从思想上重视网络舆情、加强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增强"疏导"的理念,把握正确的网络舆情引导;建立网上网下联动机制,妥善处置高校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必须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对舆情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文章从分析"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变化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影响入手,探讨了微时代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点,并重点就如何建立健全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情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引导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作为时代和科技发展的产物,已成为舆情的新载体。随着网络舆情对大学生影响日益显著,从网络舆情的概况及其特点出发,分析网络舆情为大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引导对策,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引发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就是网络舆情。网络舆情一方面对大学生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对事物的判断力、辨识度还处于薄弱阶段,容易受到不良网络舆情的影响。对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引导关系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社会的安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高校应客观分析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现状,剖析大学生网络法制,道德素养的缺失,从大学生自身,学校,政府三方面出发确立正确引导大学生网络舆情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是网络应用的主力军之一,是参与网络舆情的重要群体。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网络舆情引导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引导工作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厘清大学生网络舆情内涵、把握大学生网络舆情特点、探寻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路径,是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课题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