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术的发展须以学术独立与自由为前提。在中国古代官学教育中,由于教育性质、教育目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制约,无法提供学术发展的土壤。而与之相反,中国古代书院具有显著的学术独立、自由特征,也因此促进了宋代学术(理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2.
明成化、弘治年间,余干之学的代表人物胡居仁、张元祯及其后学娄性等通过在白鹿洞书院讲学、立规、为书院撰记、推荐人才等多种方式,力图廓清书院与科举、书院与官学的关系,努力使书院回归讲求义理培育真儒的办学宗旨.余干之学诸儒是明代白鹿洞书院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在白鹿洞书院发展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作为传统教育文化的载体之一,学规蕴含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展现了古代学校的教学和生活情形。十一世纪起,学规被视作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官学、书院和蒙学之中形成了相应的"学规传统"。官学学规详订管理规条,具有权威性和惩罚性,缺少对于教学、学习的阐释。这促发了注重劝谕、启发的书院学规传统的诞生,《白鹿洞书院揭示》就是典型的代表作。朱熹等人还开启了以"须知"、"学则"训练儿童道德行为习惯的蒙学学规传统。明清之际,三类学规传统形成定式。钦定"卧碑"、"圣谕"的出现意在管制士子、教化百姓;书院学规以生徒进德立品、读书治学为中心,亦会受到官方教育政策、科考举业和不同学术思想的影响;蒙学学规以训练道德行为和传授基础知识为鹄的,以达"蒙以养正"的"圣功"。  相似文献   

4.
后书院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之下顺应产生,如何更好地发展后书院儿童研学教育,培养更具"底蕴"的现代化人才,构建更具特色的研学教育是后书院发展的重点所在.以碧溪书院为例,对后书院儿童研学教育项目进行再生设计,打破历史建筑的传统视角,为更好地实现儿童研学功能,在课程方面着重从关注学生主体性发展、创建丰富多彩的学习形式、立足社...  相似文献   

5.
科举场域是科举制度在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自身的发展逻辑。科举场域、科举资本、科举惯〉--j的研究领域与“书院学”研究有着内在的关系,“科举学”研究不仅是“书院学”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而且“科举学”研究拓展“书院学”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书院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教育组织形式.但是,在书院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书院的官学化趋向.书院的官学化在南宋就已初见端倪,元代更是具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发展到明清时期则彻底地官学化了.  相似文献   

7.
书院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时间长达一千多年,它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重要的且不容忽视的教育组织形式。但是,在书院发展史上存在着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书院的官学化趋向。书院的官学化在南宋就已初见端倪,元代更是具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发展到明清时期则彻底地官学化了。  相似文献   

8.
书院自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教学机构,便开启官学化的发展历程。尤其在崇儒的视域下,为维护政统、彰显道统和赓续学统,书院又行走在“庙学化”的道路上,通过对官学中庙学礼制的因袭与创新,将祭祀空间与教学空间予以合理建构,呈现出“完全庙学化”和“不完全庙学化”两种相关联的教育形态,既为书院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又促使书院努力践行“成圣成贤”教育目标及树牢书院人儒教文化信仰的神圣使命,所形成的书院庙学文化又深刻影响到韩国、日本等中国周边诸多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9.
在书院出现之前主要有两大教育系统即官学和私学,但两大系统并没有和谐地发展,经常出现官学压制私学的现象.书院的出现可谓是给教育系统带来了一缕春风,使教育在培养对象、教育理念和教育职能上都活力奔放.从此,教育不再是一汪静水.因为书院已经对传统教育有了巨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南宋的官学与书院都是为封建政府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两种并存的教育组织形式,其办学思想各有所重。官学的学科齐全,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方面人才;书院则注重道德修养与学术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学和书院之间互相影响。南宋中后期,理学成为官方学说,理学家们讲学的书院也成为官学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所谓成人之道,是通过自身的修炼,成为一个理想的、完善的人。对于中国传统伦理来说,成性就是成人,人性的完善就是人的完善。孟子提出了性善论;苟子提出了性恶论。孟苟两派的人性理论最终成为儒家人性善恶双重设计的理论基石。在儒家眼里,理想人格的标准有三层,分别是君子、豪杰、圣人。儒家非常注重实践,并且还把它总结成一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操作程序。这一套程序实际上就是儒家对如何成为一个高尚的、对社会有用的人的回答。  相似文献   

12.
宋太祖赵匡胤为加强中央集权,以文人治理国家,将科举作为选拔文官的主要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士子读书应试的热情与需求,官学因之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官学的发展主要是集中在宋仁宗之后,而此时北宋实行科举已有60余年,官学的发展明显滞后,难以满足士子读书应试的需求。而北宋建立之初创建和修复的书院不仅在规模、办学条件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而且其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又能满足士子获取应试知识的需要。因此,书院在北宋前期弥补了官学之不足,成为科举应试教育的主要承担者。与此同时,由于书院与地方官学的职能高度重合,在朝廷大力扶植官学的举措出台之后,书院面临着或被改为官学,或停止办学的局面,盛极一时书院逐渐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书院名师大儒具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意识,他们讲学论道,身体力行,举贤纳士,尊师继学,有教无类,推动了我国古代学术的繁荣昌盛,维系和提升了我国古代乡村社会的道德与文明水准。抚今思昔,以其为鉴,反求诸己,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河北张家口的书院始于元朝.相较全国而言,这是较为滞后的,在河北境内也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但尽管如此,在65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张家口仍然出现了对后世影响较为深远的书院,向世人展现了书院独树一帜的教学活动及办学方式,使之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官学和私学所无法替代的作用.探讨古代张家口的书院,对于传播张家口的古老文明,发展张家口的教育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郭明 《天中学刊》2007,22(4):111-114
大梁书院是明清时期河南省惟一一所省办书院,其创办与当时科举及官学教育的衰败不无关系。大梁书院在办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改革,积累了许多值得今人珍视的教育特色,成为中原地区有名的书院,曾一度为河南的最高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人才。  相似文献   

16.
自元朝开始,衡水开启了书院发展的历程。相比全国而言,衡水书院发展态势相对滞后;而在河北省域内,衡水书院发展居中等偏上水平。在500多年的发展中,一批较有名望的衡水书院相继出现。书院的多元化筹资保证了书院文教活动正常展开,使其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迥异于古代官学和私学的显著作用。发掘、整理和研究古代衡水书院教育文化,对发展衡水教育事业、增进社会文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闫祯  郭建耀 《教学研究》2004,(4):296-298
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在其曲折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重要制度,如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以励品行,非以弋功名、各用所长,因材施教及讲会制度等,不仅对当时社会政治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而且对现代研究生教育也具有极大的启示,亦可为我们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
李昕 《考试周刊》2014,(62):144-145
中国书院教育起于唐,兴于宋,延续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古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术的繁荣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学生发展存在学生价值观念亟待引导、自学能力亟须提升、创新思维亟待加强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了本科教育质量。书院模式的内核是导师制,书院导师制具有更加偏重师生交往程度、注重导师体系建设、着重导师综合素质等特点。大学书院导师制的实施能够以濡染观摩为原点,提领本科生价值取向;以启发诱导为本原,提升本科生自学能力;以合作科研为基础,提高本科生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研究宋代书院问题的学者很多,但是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宋代书院的官学化,四大书院研究或者同一地域之内书院的研究等方面,而对北宋与南宋之间书院对比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论文从兴办书院的目的、书院发展的过程以及书院的授课内容三方面分析白鹿洞书院在北宋和南宋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不同特点.以便通过书院这个切入点窥见南北宋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对研究宋代教育史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