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泰州学派"淮南三王"的"复初"思想非常丰富。王艮、王栋、王襞都就"复初"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观点。王艮认为,人生下来就有"气质杂性",只要人们诚意修身、体悟良知,就能恢复人之初的本性。王栋综合了王阳明的良知蒙蔽说和王艮的气质杂性说,主张体悟良知以保洁,以及反身格物、正心求初等修身复初观点。王襞认为人本有清纯的人性,但在后天的发展过程中被污染,出现了"失真"现象,他主张通过修养的办法去蔽复真。  相似文献   

2.
王栋以其独特的诚意观来纠正心学的流弊,价值很大.他综合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艮的"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王栋强调"诚意修身"必须立定主意,把诚意看成是彻首彻尾的修身工夫,特别要求在"诚心"上下功夫.他解诚意功夫为慎独,认为诚意本身就是一种功夫,而慎独也是一种功夫,而且这两种功夫是相通的.王栋认为这种慎独的诚意功夫,不是已发之功,而是未发之功.王栋不仅把"独"字解释为"意",且赋予以不睹不闻,未发之中的本体地位.王栋还针对当时的痼疾,提出"诚意祛病"说,试图用"诚意工夫"来防止现成派的"乱发"之弊的"狂"者意志.王栋认为诚意是为了正心,做到自心自性,自诚自明.  相似文献   

3.
王栋是中国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不仅有丰富的文学作品,而且有丰富的文学理论。王栋一心以传道者自任,主张文艺为改造社会服务,特别是为教育服务。在道德与文艺的关系问题上,王栋主张缓急有序,道德为先;在诗歌的表情表意问题上,王栋主张诗以表理,以意为主;在写作态度和风格问题上,王栋强调真实自然,提倡诗歌自然地从心中流出。  相似文献   

4.
桐城派的德育心理学思想是其文化心理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立德"心理为核心,比较严整而系统。关于如何做人与作文,桐城派强调"首立德,次立功,又次之乃立言";如何"立德",桐城派主张"融德"、"恕德"、"俭德"、"养德"、"鉴德";"立德"的具体方法,桐城派主张"立志"、"践行"、"慎染"、"慎独"以及"反求诸己"。  相似文献   

5.
明代教育家王栋强调教学以实,反对悬空说教,把讲学的着力点放在"言动事为上"。他认为提高讲学的实际效果,必须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在讲学的组织形式上,采取"学以聚之"的方式;在教学态度上,反对以"宽慢为养",主张严教严管。  相似文献   

6.
王栋继承了王艮的出处思想,主张出而经世。他与王艮一样,强调讲学的重大意义,并把讲学视为圣贤经世家法,作为为士者的一种责任,作为唤醒广大群众觉悟的一种手段。王栋突破了王艮的出处思想,他认为是出是处主要看社会需要,不要过多地考虑个人的安危。王栋还从出而经世的角度看,强调安身、修身,为更好地出打好基础,创造条件,以期为安人、安国、安天下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张轩 《宜宾学院学报》2014,(1):45-48,89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不仅包含着关于天人之际的玄思义理,还有丰富的修身思想。《中庸》开篇关于天命、性、道、教的阐述可以视作修身教化的指向,也体现了"修身"在《中庸》中的重要地位。《中庸》的修身思想以"诚与中庸"为修身之总纲,以"礼"与"和"为修身之关键,同时又有着三达德、五达道的具体德目要求。《中庸》的修身思想专注于"切中伦常",并注重道德主体之自觉,这对于当今社会道德建设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8.
王栋以其独特的诚意观来纠正心学的流弊,价值很大。他综合了王阳明的"致良知之学"与王艮的"格物之学",提出"诚意修身"说。王栋强调"诚意修身"必须立定主意,把诚意看成是彻首彻尾的修身工夫,特别要求在"诚心"上下功夫。他解诚意功夫为慎独,认为诚意本身就是一种功夫,而慎独也是一种功夫,而且这两种功夫是相通的。王栋认为这种慎独的诚意功夫,不是已发之功,而是未发之功。王栋不仅把"独"字解释为"意",且赋予以不睹不闻,未发之中的本体地位。王栋还针对当时的痼疾,提出"诚意祛病"说,试图用"诚意工夫"来防止现成派的"乱发"之弊的"狂"者意志。王栋认为诚意是为了正心,做到自心自性,自诚自明。  相似文献   

9.
修身促德育     
"90后"大学生频现道德失范,高校德育亮起红灯,如何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做到以德修身,以修身促德育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亟需并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阐述了修身是大学教育的本质,对修身促进德育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宜宾学院学报》2015,(5):34-40
关怀伦理以知识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以关切为核心,以责任为准绳,体现为一种广泛的"爱"。这种"爱"关照个体、家庭、国家,表现为修身之德、齐家之德和治国之德,而"修身、齐家、治国"正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内核。离开了关怀伦理,难以养成伦理的德性,"修身、齐家、治国"是儒家德性伦理的关怀路径,"平天下"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政治理想和终极德性关怀,因此,关怀伦理是儒家德性伦理的有效生长点。  相似文献   

11.
<正>本专题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模块的第二专题,主题为"获得教养的途径",学习方式为"问题探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主题来选文组元,每个模块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专题。本专题重点指向"人与自我"的关系,从求学问道的意义到自我修养的途径阐述了修身立德、完善自我、提升境界的重要性,"立人",打下"精神的底子",是本专题内涵的核心。这堂课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通过学习,你还是  相似文献   

12.
慎独是儒家的重要思想,"慎独"思想在古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今天仍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及个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注意"慎隐"和"慎微"从而达到"慎独"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3.
从出土的竹简《老子》,我们可以看出老子与孔子有诸多思想会通之处。其一,从道论中可看出二者对人世的共同关切;其二,从德论中二者都认为至德之人是他们所追求的圣人;其三,从无为上两人认为无为而治是人类修身、治国的最高境界;其四,从仁范畴上看,孔老对仁本身的看法是相同的;其五,从治国方略上两人都主张以正治国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综合以上,说明道与儒在早期思想发展上相通性占有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西周时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孔子及儒家学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系统的法的观念和主张的思想家.有关周公思想和言论的文献主要记载在<尚书>中的<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多士>、<无逸>、<多方>、<立政>和<诗经·大雅·文王>等篇.周公在这些文献中提出了"以德配天"、"敬天保民"、"明德慎罚"等宗法思想为核心的"礼治"思想,其中"明德慎刑"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在古今中外伦理思想中,关于报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主张,即"以怨报怨"、"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以怨报怨"方式源于原始社会的行为习惯,"以德报怨"方式以基督教和佛教为代表,"以直报怨"方式则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所倡导的。报怨方式的选择,不仅影响矛盾纷争的解决效果,而且体现做人的境界。以直报怨思想符合现代伦理精神,有利于正确解决矛盾纷争,实现社会公正与和谐。  相似文献   

16.
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于自身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对于自身价值的提高更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首先探讨了人的本质和价值,认为人的本质就是人在奉献自己实现自身中追求境界不断超越的本性。然后,又对儒道两家对于人的超越的看法进行了对比阐述。儒家主张用礼规范人的行为,通过修身,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中兼顾修身与实现自我价值。道家主张效法自然,在清静无为中实现自身的超越,最终达到自在超脱的逍遥的境界。接着,又根据诸位思想家对境界的不同理解阐释了各自的理想社会的愿景。最后,又论述了人的超越性对理想社会实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对于任何人,品德是最为重要的。人要有德,必须自我修养,所以古人重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以修身为首,做到修身,才能治国平天下,所以墨子说:“不能洽身,焉能治国?”即使不负有治国平天下的重任的一般人也要修身崇德,“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后汉书·张衡传》)那么,如何来修养自身的道德呢?古人讲究一个“慎”字:慎言、慎行、慎始、慎终……其中古人阐发得最为精到的有“三慎”:慎独、慎微和慎其所处者。慎者,谨慎重视的意思。此三者,是古人从三个方面总结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指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和谐修身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和谐思想贯穿《道德经》始终,破解其中"为身"而"为天下"的致思理路,推阐其治化思想的微旨,寻绎其与立德树人的高度契合性,抉发其时代价值,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修身观,要统筹道德观、荣辱观、义利观、审美观和幸福观等"五观",协同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四维",体道修身、修身体道,以道化风、以道治学、以道齐家、以道修身,引导学生在修德、学学、修心、修行上自觉自为。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明修身是现代人自觉提高精神生活质量和促使理性高尚、能动创造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是在生活世界生成的活动。从静态上看,它是人的修身体验和精神境界的反映,回答了生活的意境;从动态上看,现代文明修身回答了人“应当怎样生活、为什么这样生活”的问题,这涉及到人的生命本质和存在方式等问题。现代文明修身的过程特性体现了理性认知与感性实践的统一,功能特性体现了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价值取向体现了社会主义义利观。总的来看,现代文明修身是以道德感为内核的人格养成和精神生命不断生成的活动,它的基本立足点不是理性世界,而是现实生活,现实关切是不断增强人的主体性,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综观历史上各教育家提出的道德教育思想,可以得出关于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几点特征,即古代教育家眼中的道德教育以个人的"修身"为起点,以"家庭伦理"为着眼点,同时体现出以"德"治国的教育政治功能,"天人合一"的教育和谐理念.这些特点对当代高校的德育建设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