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由于新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以及国家调节机制的作用,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国内外某些人,抓住当代资本主义的某些新现象,极力美化资本主义,断言资本主义成了人类社会制度与体制的普遍的和最后的形式,人类社会的历史终结了。他们还认为社会主义经历了20世纪最大的失败,与21世纪无缘。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唯物辩证的观点和方法,才能揭示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奥秘,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一、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具有二重性,既要充分估计资本主义的发展潜力,又不能忽视资本主义固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可以被理解为“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建设社会主义,必须建立与垄断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市场的联系,并通过国家资本主义来利用垄断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以完善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探索国家资本主义及其二重性质,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3.
略论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中共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具有认识上的二重性。主要表现为:在政治制度上,一方面肯定人民民主专政需要有其他阶级、党派参加政权;另一方面,对阶级斗争基本结束后,应适时实行国家职能的转换,加强和扩大国家管理公共事务的职能,缺乏足够的认识。在经济制度上,一方面提出“主体—补充”的新经济模式;另一方面,要求彻底解决非社会主义经济的残余部分的改造问题,进一步强化了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单一化趋势。此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反复与曲折,与上述认识上的二重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历史资料是已逝历史事实的再现,是证实历史的依据。历史资料有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碑史料三大类。史料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遗存,具有主观与客观二重性。正确认识和把握史料的二重性,对于学习和研究历史,知古鉴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的社会实践具有二重性,它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辩证统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辨证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辩证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重复性和创造性的辩证统一。深入探究实践的二重性,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相似文献   

6.
<正>邓小平同志在去年年初的重要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邓小平同志的这一精辟论述.不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而且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进一步告诉人们.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管理的重要职能,也具有二重性.马克思对经济管理二重性的论述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的.他认为,凡是直接生产过程中具有社会结合过程的形态,都具有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资本论》中始终贯穿着二重性思想,其二重性是一个结构严密的完整图式.从劳动、商品到资本二重性的演绎,这构成了原初图式,而资本要不断生产与扩张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空间来进行,这其中经济空间(社会流通网络系统)成为它不可或缺的场域.经济空间的生产同样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力与劳动资料耗费的自然性与社会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主要是人与人之间的权力关系)的社会性的统一,它构成了《资本论》中二重性的"新"图式,而马克思将劳动、商品、资本、经济空间的生产二重性都沉将到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系统二重性之中,即生产力系统(自然技术系统)与生产关系系统(社会动力系统),这就构成了二重性的完整图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资本论》中二重性思想,并在此基础上才能洞见到二重性本质——马克思通过物与物的关系来抽引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本质就是资本权力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技术群发式突破与融合发展正将人类社会推进到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时代。智能技术的革命本性推动智能时代“政治”概念的革命。国家治理的智能化场景改变了“政治”的技术形象;以技术快速迭代为推动力的资本集聚的瞬变性、智能化塑造了个人能力的均等性,改变了生产关系和国家概念中的权利共享性;个人自由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公共性悖论;人类共同体概念在智能压迫下呈现出国家间愈加合作与竞争的二重性;智能主义政治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与市场经济相结合、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为目的的日本经济模式,具有市场性与非市场性并存、外部性与内部性并存的二重性,随着二重性中负面影响日益明显,日本经济模式正在走向衰退。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虚拟经济的定义入手,分析了虚拟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二重性作用,并从发展虚拟经济的视点初步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发展民间资本,治理通货紧缩,防范泡沫经济等问题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人类劳动方式的变革。数字劳动改变了人类劳动的形态,但没有改变劳动的本质。数字劳动不同于数字化时代的劳动,它是用户消耗在数字平台上的一种创造性劳动,具有数据商品化、产消一体化、算法优化的特征;数字劳动仍然符合劳动价值论,它同样具有劳动二重性,成为价值创造的源泉,并实现了劳动形态的创造性飞跃;数字劳动表现出一种自由自愿的劳动形式,使生产与消费趋于统一,劳动成为人类生活的第一需要具有了现实可能。在劳动价值论视域下对数字劳动的本质及价值进行探析,推动数字劳动为数字经济服务,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解放。  相似文献   

12.
从虚拟经济的定义入手,分析了虚拟经济对经济发展的二重性作用,并从发展虚拟经济的视点初步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发展民间资本、治理通货紧缩、防范泡沫经济等问题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社会应用具有价值取向,人类基因组研究及应用,作为一种科学活动,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必然会显现出伦理道德的二重性: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益处,具有“善”的价值,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危害甚至灾难,具有“恶”的后果。因此,对其科学价值和造成的伦理困惑进行深入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道德调控,对于保证这一科学研究及应用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这也是科学技术应用中的人类责任。  相似文献   

14.
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干年来,我国经济理论界对马克思的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有一种广为流行的解释,认为经济管理的二重性就是管理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管理的自然属性,处理人与人的关系是管理的社会属性,自然属性没有阶级性,社会属性有阶级性;资本主义经济管理自然属性的部分可以吸取和借鉴,社会属性的部分必须抵制和批判。这种对经济管理二重性原理的传统解释,在改革实践中往往起着束缚思想、  相似文献   

15.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是从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开始的。在古希腊罗马哲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企图说明个别和一般关系问题的人。他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推动了人类认识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在一般和个别关系问题的认识上又表现为二重性。  相似文献   

16.
论运动中的私有资本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提出“运动中的”私有资本具有二重性的观点,论证了私有资本及其经济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中的法定地位的客观现实性。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依然存在,精神产品具备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因而精神产品具有了商品属性,但精神产品产不仅仅是为了交换才生产的劳动产品,其价值难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来衡量,它的使用价值主要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因而又具有意识形态性。  相似文献   

18.
未来的教育管理是开放的,这种开放机制是从社会基础矛盾运动中和知识经济的需求中产生的。这种开放机制与原始管理的二重性一脉相承:既体现着人类生产方式的进步,又体现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及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本从分析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状况入手,探讨了马克思、列宁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并以此为根据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二重性,明确肯定以资本为主体的经济全球化既是资本主义的必经阶段又为瓦解资本主义准备物质条件。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造成了对人类生存空间的破坏,对生命安全的威胁,人与社会的异化和传统伦理道德危机等诸多困境,这源于科学技术复杂的二重性,科学技术背离了服务于人的初衰,遗忘了人的本质,人既是知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对待科学技术要防止三种错误取向,唯科学主义,实用主义和反科学主义,关键在于以人文主义精神指导科学技术,将人的全面发展视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指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