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钢同志要我来讲讲新闻写作。这个题目很大,我想集中讨论一个“短”的问题。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为什么必须短?为什么短不了?怎么样才能短些?抛砖引玉,请同志们指教。为什么必须短? 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都应该短,我以为是报纸的特性决定的。报纸上各种类型的文字,包括社论、新闻、通讯以及理论文章,都  相似文献   

2.
打开《市场》报,从今年年初起,一篇篇散发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短社论扑面而来。这些语言朴实、生动活泼,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短社论,引人阅读,给人启迪。这些社论,长则七八百字,短则三四百字,都是配合一条或几条新闻而发的。它们一改过去新闻评论中常见的八股腔,突破了社论写作的老框框,活跃了报纸的版面,改变了报纸的面貌。综观《市场》报的这些社论,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就群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发  相似文献   

3.
1994年3月27日,《湖北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要敢于负责》的社论.社论指出,在自己的岗位上敢于负责,敢担担子,是每一个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有的品格和态度.这是一个重要的原则问题.社论认为,今天之所以强调这个问题,一是因为时代的重任对干部的工作责任性提出了更多更高的需求,这个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二是因为当前有的干部对工作极不负责、不敢负责的现象严重,出现了一些“懒官”、“混官”和当“甩手掌柜”的“太平官”.社论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了如何从根本上、体制上、思想作风上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社论的文字不长,大约一千一百字,但一发表,即受到社会普遍关注.尤其是在广大普通老百姓中引起共鸣,纷纷来信赞扬社论,同时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所谓评论,就是要对某个事件或人物进行正确的评价,对某种社会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这就要求写评论不仅要摆事实,更要讲透道理。讲透,是指要有一定深度,围绕着论题,紧紧抓住问题的实质和要害,像剥大葱一样,层层深入地分析论证。只有增强说理的透彻性,才能增强新闻评论的战斗性。 有人说,大块头的评论如报刊社论、编辑部文章,容易把道理讲透,而小言论不好讲出多深刻的道理,这话是没有根据的。人民日报的言论专栏“今日谈”,发表的言论长则四五百字,短则二三百字,可谓微型言论,但都能做到以事论理…  相似文献   

5.
除“三怕”     
新闻报道该短的为什么短不了? 我觉得从记者角度来说,除了一些人有思想意识问题以外,在业务思想上存在着“三怕”,也是形成长风的一些原因。一怕稿件单薄,说明不了问题。因此,不管什么新闻都把事件的前因后果统通写进去,人证物证,一应俱全。  相似文献   

6.
目前报纸上的社论都太长。以人民日报为例,去年一月至九月国内问题的社论,二千五百字以上者占百分之八十多,三千字以上者占百分之四十五多。人们工作之余,要学习的东西很多,大家希望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东西。新闻要短,社论也应该短一些。不然,写得再好,一般  相似文献   

7.
反对特殊论     
短不了的思想障碍之一,是特殊论。有人说:一般报道可以短,典型报道不能短。这是一种特殊论。是的,介绍先进经验先进人物的典型报道,要求比一般报道写得具体一些,深刻一些,因此,可以写得稍长一些。沒有一定的篇幅,就说不清楚问题,就  相似文献   

8.
新闻记者是专业的文字工作者,精通语法修辞,掌握熟练的写作技巧、流畅的文字表达能力,应是编辑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语言的使用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条件,是每人每天所离不了的。学习把语言用得正确,对于我们的思想的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的提高,都有极重要的意义。”这是1951年6月6日《人民日报》社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里面的话。社论说:“很可惜,我们还有许多同志不注意这个问题,在他们所用的语言中有很多含糊和混乱的地方,这是必须纠正的。”社论进而指出:“我们的学校…  相似文献   

9.
面临社会主义大跃进的新形势,报纸怎样更好地、更多地和更及时地发表社论,抓住当前思想情况加以分析而有力地推动和指导当前的运动和中心工作,是各报迫切需要研究改进的重要课题.北京各报编辑部在整改中都遇到了这样一个重要课题.具体到编辑业务上来说,就是怎样提高社论质量,怎样制订社论计划,怎样组织和动员社内外力量撰写社论等.如何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呢?各报负责人聚会一起相互交流经验是一个好办法.人民日报总编辑吴冷西同志在一月七日邀集光明日报、大公报、中国青年报和北京日报等报编辑  相似文献   

10.
前一时期,报刊上谈短新闻的文章不少,有许多精辟的见解。这都是谈“写”的。从自己的工作实践来看,还有一个如何编的问题。我感到编辑短新闻,需要有一栏节目的整体观念。有些新闻稿件,经过我们编辑的手,还是短不了,原因是多方面的。我想要说  相似文献   

11.
在当年颐园的评读会上,胡乔木经常谈到报纸评论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社论是报纸的旗帜,是报纸的灵魂,是报纸的主要声音。”他说“报纸上除了社论以外,还要有其它形式的评论文章,它们的共同任务是评论社会的各个方面,解决当前的实际问题。要有的放矢,不讲空话”。记得1955年5月,人民日报上刊登了一篇题为《重视商业工作》的社论。社论的前半部分,讲了商业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论的后半部分讲的是  相似文献   

12.
2009元旦来临,新年即至,各大主流报刊正是"新年致辞"纷纷,"通版社论"芸芸之时.然而,报纸之间,媒体之上,却也涌动一股新潮,既不像新年贺辞那样喜气洋洋,也不像社论那般严肃有加.这些文字或主编亲自操刀,或编辑部全体共撰,或二三记者执笔,当然还有完全用读者"言说"取代.它们用非言论的形式,阐述着主编者的观点;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着社论性的思想;用人情味的笔墨,彰显着平民化的境界.新年伊始,这些别开生面的文字在社论、贺辞之外,以一种较为新颖的新闻表达方式,宣传办报理念、传递媒体信息、表达人文情怀,向读者送去祝福,给受众捎去问候.这种形式、这种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体味,并加以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3.
有人问,你从事评论工作多年,哪一种式样的言论难写?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社论难写!”也许在有的人看来,这个说法有些言不由衷,因为许多人认为,社论好像没什么奥妙:文字直白,道理朴素,一看就懂,并无妙趣。当然,这些同志包括多年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试写过之后,多半能体会到“社论难写”不是虚言。  相似文献   

14.
二月二十二日的解放军报,在第一版登了一篇社论,题为《怎样突出政治》。看其题,真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让一些喜爱长风的同志写,洋洋洒洒、滔滔不绝,沒有三千、四千、甚至五千八千字是写不下来的。可是,解放军报这篇社论,全文总共只有六百五十六个字,可谓短矣! 在这样短的篇幅里,阐述这样大一个问题,是不是说理不透呢?否。请看全文的內容:既说明了为什么要突出政治,又说明了怎样突出政治,其中还包括部队突出政治的內容和方法。再看看仅有一百五十九个字的第二段,其中有毛主席对突出政治的论述,林彪同志对突出政治的论述,有政治工作和其它工作的关系,还有我军突出政治工作的历史经验。而且说得简要明确,一看就懂,容易领会。既短小,又精粹。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该短短不了?我在编辑工作中深切体会到指导思想不够明确是个重要原因。今年十月份,我编了一篇《英山县医院抽调一批思想好、技术好的医生充实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治息。作者在这篇消息里。谈到这个医院抽调医生充实基层、组织三分之一的医务人员下乡巡回医疗以及医院內部采取措施实行  相似文献   

16.
试论党报社论的改革——为纪念建党80周年而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报社论随着党的成长而成长 ,随着党的宣传任务的变化而变化。它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 ,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党报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 ,进入新时期以来 ,党报社论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 ,遇到了一系列严峻挑战。一个不容回避的基本事实是 :报纸上的评论特别是社论等一些大型评论 ,不大受读者欢迎。社论的这种尴尬处境近年来虽然有了一些改变 ,但也很难尽如人意。从总体上看 ,社论的题材比较狭窄 ,时效性比较差 ,表现形式单调僵化 ,以及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等弊病还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在今天这样一个“注意力经济”时代 ,这些问题不解决 ,就足…  相似文献   

17.
3月4日,本报发表了题为“一类苗乘风破浪,二类苗一步不让,三类苗迎头赶上!”的社论。省委负责同志在审稿时加了批语,指出这篇社论“内容文字都好。今后一个时期内,新华日报社论要以此作为标兵”。省委对我们的工作是经常提出批评的,但是对于微小的进步也是鼓励的;省委对这一社论的批语,对我们来说,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回顾近半年来新华日报的社论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质量虽然有所提高;但是,在大跃进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8.
今年5月28日是解放日报创刊十周年。27日下午,报社全体同志举行了庆祝大会。会上,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石西民和解放日报总编辑魏克明讲了话。石西民在谈了报纸工作中的几个问题的时候说,报纸的主要问题是提高质量,首先,好东西要多起来。问题很多,经验很多,报纸要根据市委意圖起宣传、组织者的作用;要发现问题,用鲜明的对比,吸引人注意。文章要写得生动,富于理论色彩;社论要虚实结合。他  相似文献   

19.
鼓舞型评论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国家建设很多重点工程,党报新闻评论在这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发表了一批鼓舞型评论。这些评论着重论述这项或那项重点工程的经济价值和政治意义,通过新旧社会对比,对读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954年12月,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通车,人民日报在25日发表了社论《在“世界屋脊”上创造幸福生活》。社论中说:  相似文献   

20.
言之有理启迪人 围绕申奥成功这一突发新闻撰写评论文章,在许多人看来,无须讲更多的道理,只要能以饱满的热情、激越的文字表达诚挚的祝贺,反映广大读者的心声就行。其实不然。作为报纸“旗帜”的社论、评论员文章,除了应有情感的注入,还应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思索的空间。综观各大新闻媒体有关申奥成功的评论,在论事说理方面有3条成功之处: 一是着眼实际讲求实之理。北京以较大优势在第二轮投票中胜出,其成功的原因何在,是广大读者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对此,各新闻媒体的评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阐述,《解放军报》的社论运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