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愚公移山的故事定型于《列子·汤问》,而后历代传承。2008年,阳城愚公移山传说被列为山西省晋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列入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这一故事传说起源地却历来说法不一,颇有争议。本文通过愚公移山故事与阳城民俗对比研究,揭示阳城特有的地域民俗思想与愚公移山故事精神内涵相似,也是愚公移山故事传承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罗钰 《陕西教育》2011,(10):75-75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选自战国时期的《列子·汤问》。其主要通过愚公移山的思想和行动.告诉人们在困难面前要下定决心。坚决斗争,用坚忍不拔的毅力去战胜艰难险阻.争取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阮直  夏纯健 《阅读与鉴赏》2010,(5):30-31,56
人类的忧天意识也许是从《列子》记载的那个杞国人开始的。那时别说天没有遭到破坏,连破坏天的物质人类都没有制造出来。杞人所忧之天要塌下来,连科学预言都不算,无非是没有根据的臆想。  相似文献   

4.
李俊 《文教资料》2007,(36):44-45
文章通过比较宋陈景元补遗《列子释文》中的异文与今所传北宋本《列子》,从而得出《列子释文》所参考的一种《列子》乃宋景德中的国子监本,即今所见四部丛刊所影北宋本《列子》的祖本。《列子释文》所据本则是唐本。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这样一个问题:在庄子的《逍遥游》中,“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的鲲鹏。和“决起而飞”“控于地而已矣”的蜩与学鸠,两者谁更逍遥?读过《逍遥游》的朋友.也许会对这一问题不以为然。因为庄子对“逍遥游”给出的定义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是“无所待”,而无论是鲲鹏还是蜩与学鸠,与“御风而行”的列子一样.它们的飞行至少都离不开一样东西,那就是风,所以它们都称不上真正的逍遥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我们常说,写作就是写作者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事情写下来,这就成了文章。也就是说,写文章强调的是写实,那么,写作都该是写实吗?我认为不一定。《愚公移山》是一篇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按常理说,任凭愚公怎么努力。他想要移走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是永远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作者列子就写到这儿,那么这样的文章还有什么意义呢?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总喜欢把世间难以解决的问题诉诸浪漫主义的想象,在梦幻中寻求解决难题的出路。  相似文献   

7.
与儒家生死观比较,庄子的生死现避开人的社会性,重视人自然纯朴的本性,从而表现出飘逸脱俗的道家特色.<列子>兼杂儒、释、道三家理论,形成了有关人生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庄子和<列子>的生命观表面上看来颇为相似,都把个体生命自身的意义看得高于一切,并且二者都重视养生.但实际上,庄子的生命观与<列子>的生命观有很大的不同,庄子可称为养生派,而<列子>则属于厚生派.  相似文献   

8.
关于《愚公移山》的种种问题,师生间进行了三次讨论即三次思考。现择其要点,简记如下。  相似文献   

9.
《列子》一书为魏晋人伪作,其书的寓言创作受到《庄子》诸多影响。从文献角度对《列子》应用《庄子》寓言的情况作一全面的梳理,大致可分为三类,即直接引用型、扩充型、杂揉型。  相似文献   

10.
马叙伦《列子伪书考》认为《列子》是魏晋以来好事之徒聚敛了包括《吕氏春秋》在内的诸家之言而成。然而当对《列子》与《吕氏春秋》基本相同、一部分相同、只是极少部分相同者,实事求是地逐一进行比较研究之后,就可以匡正马叙伦的这一论点,得出《列子》书先于《吕氏春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余绯 《山东教育》2007,(4):56-56
在童年的记忆里,故乡的石碾犹如一张破旧的唱片。吱吱咛咛地播放着生活的劳苦和辛酸。我的父老乡亲用他们那永不疲倦的脚步。在碾道里一圈又一圈地丈量着艰难岁月的长度。石碾,用它的笨拙和勤快勉强地扶起一道道苍白的炊烟,又勉强地把故乡的儿女养大成人。在那些日子里.忙碌的石碾也演绎出一幕幕难忘而又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三个寓言故事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孩子的初级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学到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有一个谦虚谨慎、胜不骄、败不馁的人生态度,以及拥有目标如一,滴水穿石的意志品质,孩子就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才能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13.
说教材: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183;汤问》,是一则具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本篇课文是本单元的第二课,通过一个年近九十的老人带领全家人每天挖山不止,最后感动上帝,把山移走的情节,反映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具有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对这则寓言的寓意,今天许多人认为它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理想,赞美了为追求理想而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这种解渎显然并非著者原意,而是后人的一种创造性阅读.  相似文献   

15.
马振亚先生《从词的运用上揭示<列子>伪书的真面目》一文,通过考证《列子》一书中的“蘭”、“住”、“憾”三字的用法与意义来阐明《列子》的伪书性质。对前两个词语在《列子》书中的用法和意义的阐释多有未当,以后一个词作为论证《列子》的伪书性质亦不妥。文章参考先秦两汉文献的用例和小学专书对《列子》中“蘭”、“住”、“憾”三字的用法与意义作了辨正。  相似文献   

16.
古文助读     
【原文】关尹子教射——《列子》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相似文献   

17.
《列子》一书多寓言,文中故事汪洋恣肆意蕴丰富,其中心理学思想更是言前人所未言。它以冷静的理性精神,正确揭示了意识的一般规律,细致描绘了意识清醒状态、睡眠状态、以及催眠状态。其对感知觉理论的理解相当深入,对变态的感知觉及其原因作了初步分析;释梦理论充满活力,内涵了现代心理学的多种释梦思想,为研究中古时代人们对心理的认识提供了可借鉴的材料。对《列子》的心理学思想提玄钩要,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源头,进而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建构具有中国化主题、实证材料和结构体系的中国本土心理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愚公移山》历经几次课改仍然出现在中学的课本上,是经典的课文之一,人教版的注释中有些解释欠妥,有些解释是错的。有的词语通过版本的对比,其他的词更适合语境。文章中选取了5个词语进行了考释,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细致分析基础上,指出《列子叙录》为伪说的诸多纰谬,将它作为《列子》非伪书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只听郑嘉怡充满歉意地吹道:吹总,您老近来可好?听说您最近正在收一张“我的力气最大”的牛皮,我正好有一张上等的,请过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