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紧扣康乾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和贾府由盛而衰的总体演变趋势,肯定贾政在吏治腐败、贪黩泛滥的宦场能够清廉自守、秉公办事的可贵品质,肯定他在人欲横流、腐败成风的贾府坚持以身作则,清正传家的原则立场,并赞扬他在势单力薄、家道衰败以后,能与具有初期民主主义经济改革思想的年轻主子一起领导全家走出低谷、力图中兴的精神。另一方面,也批判了贾政由于前期思想保守,对初期民主主义者宝玉探索政治改革的言行理解错误而给以沉重打击,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最近,笔者听了一场名曰“成功学”的报告。主讲者在谈古论今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古代凡成才(材?)的人,都是科举考试的成功者。乍一听时,颇感惊愕。古来失意科场而彪炳史册的人不胜枚举,这样的事实难道会视而不见?继而又想,不知主讲者说的是“成才”还是“成材”?若是后者,倒真能反映出某些人的观念。古今确有许多人把取得功名(今天则是考上名牌大学)看作是成了“材”,而真正的“才”反而成了次要的标准。譬如贾政:贾宝玉给大观园题匾额时表现得才华横溢,未得到他片言只语的嘉许;而宝玉不愿参加八股科考,则被他视为“不成材”,非遭一顿痛打不可。  相似文献   

3.
全纳教育自1994年提出后,迅速成为继终身教育、全民教育后的世界性教育理念.平等、差异与多样性是全纳教育的核心,承认差异与多样性的宽容是自由和人权的本质和必要条件.宽容是源起民权运动的全纳教育的实施的必要条件.全纳教育的兴起彰显出宽容的历史驱动性与宽容精神的人类自觉;全纳教育的实践彰显出宽容的教育支撑力和宽容精神的理性探索;全纳教育的目标彰显出宽容的社会需求和宽容精神的生态建构.全纳教育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个能够将宽容精神从个人道德升华为社会道德,并将之内化为基本社会价值理念的文明演进过程,是一种具有普适性并超越一般性意义的教育基本理念.全纳教育中国化进程中,宽容精神的培育必然成为全纳教育所需要的社会生态环境建构的合理内核,全纳教育的实施又将推动宽容精神的现代化发展,成为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发生过两起父亲责打儿子事件。一是贾政拷打宝玉,二是贾赦杖责贾琏。这是两场不同缘起,不同方式,不同目的,不同结果的恶作剧。其间蕴藏着贾府由盛转衰之必然性的深层原因与写作深意。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含蓄的心灵悟对,在教育活动中,许多学生的心灵都是有待灌溉的花蕾,教师应把自己的一片深情化为更多呵护,用一双审美的眼光去教育每一个学生。我校“三自教育”活动的开展,使我认识到教育者只有施加情意绵绵的师爱,再加以各种教育唤醒的手段和方法——信任和宽容,惊叹和鼓励,期待和发现,启发和引导,教育才会变得灵巧而有效,从而产生“神奇的力量”。教师要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那纯洁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和谐民主、轻松愉快中张扬个性、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人生历程的角度阐释贾宝玉这一人物形象.通过宝玉对人生名、利、情、爱的取而舍之,体现宝玉抉择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7.
打开与教育有关的网站,翻开与教育有关的书籍、报纸,出现最多的字眼是“素质教育”。那么,什么才是素质教育?怎样才能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需要什么样的课堂?作为老师又应该怎样来管理这素质教育的平台———课堂教学呢?很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把握好课堂气氛是关键。日本广岛大学教授片冈德雄把课堂上积极的气氛称为“支持型气氛”,把消极的气氛称为“防卫型气氛”。“支持型气氛”的特征是:(1)自信与信赖。学生和教师都充满自信,教师与学生双方互相信赖。(2)宽容与主动。教师对学生是宽容的,学生采取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3)自发型与多样化。学生自发地学习,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在这种气氛中,学生无须担心集体压力与他人的眼光,不拘泥于惯例和常规。这样的课堂气氛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防卫型气氛”则让课堂充满着恐惧与不信任;充满着控制与服从;充满着策略与操作。这些当然是素质教育亟待改进和予以摒弃的。素质教育就要求教育者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很好地培养和维护好“支持型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让学生愿学、乐学。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要的课堂纪律是素质教育成功的必然要求。缺乏对学生的关注,缺乏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缺乏学生个性的...  相似文献   

8.
历史,在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应是生活经验和理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不能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的民族和个人,是没有真实的现在和未来可言的.中国经历了多少次沧桑巨变,却最终以博大与精邃包容了一切,成为世界上延续最长的文明.如今的中国,正以恢宏的气度,敞开胸怀,走向世界.人们日益认识到,宽容是迈向新世纪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健康态度.而对现实的真正理解孕育于对过去的善意大度和理性的了解之中.中华民族的宽容性由来已久,但是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本文试图侧重通过对往昔尤其是近代和当代中国两种宽容的对比分析,揭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深厚文化背景,找到坚实有力地走向世界的宽容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以其势不可挡的趋势到来,诸多的教育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不能够宽容地对待异域多元文化,学生宽容品质匮乏等。和谐是现代的主旋律,宽容也正是时代赋予主旋律的一个诉求。因此,培养学生的宽容意识,进而形成宽容品质是教育应该直面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北静王--宝玉的精神领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抒情型人格的爱欲倾向使北静王和宝玉相互倾慕,结为知己.作为宝玉人格发展的参照模本、影响宝玉"情种"个性发展的精神领袖,北静王"不为官俗国体所缚"的行为方式,当出自于他特殊的心理内存,客观上也体现了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三、中华民族繁衍昌盛的保障—中医学中医学是以人的生理、病理以及卫生、保健、疾病治疗等为研究对象的中国传统学科.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是华夏国粹中的宝玉.中华民族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才能,是令世人惊叹.以下就略作叙介,以表弘扬传统文化精粹之诚意.早在远古时代.中华先民们就留下了“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的传说.从《汉书·  相似文献   

12.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一篇重要的教育文献,其中所提到的启发教育思想在当今的教育实践中依然有很强的借鉴作用。它的启发教学的内涵实质是“喻”,“喻”对教学原则、教师表述、教学方法都做了具体要求。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爱护学生、了解学生,灵活机动地运用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美国荷裔学者房龙是20世纪人文主义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的<宽容>一书饱含了浓厚的人文主义气息.作者以严谨的态度分析了人类之所以"不宽容"的原因,提出了自己的宽容理想,勉励人们为这个世界的和谐发展而努力.对人类的关怀与忧患,对人性的尊重与宽容,对愚昧守旧势力的批判和对追求自由者的歌颂,都深刻体现在他的<宽容>一书中.从某个角度来说,<宽容>就是一首人文主义的赞歌.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晚唐词人温飞卿和《红楼梦》主人公贾宝玉进行了对比,意在说明雪芹在塑造宝玉这一艺术形象时,有意识地移借了温飞卿的性格特征,遂使宝玉的形象更为贴近客观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本报告是对“2013-2014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即“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实验”所开展的研究.本文旨在探索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机制,形成社区教育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流程,并将实验结论应用于实践,开发由不同门类组成的数字化课程课件,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库,更好地为居民提供数字化学习课程资源和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  相似文献   

16.
周作人作为现代文学理论建设领域的奠基人,他不但以文学即“人的文学”享誉理论界,而且,第一次提出了“宽容是文艺发达的必要的条件”,主张还文学以自由、以宽容的眼光来对待文学的发展以及反对文学的统一等,这些观点在今天仍有很深的指导意义。同时,他在中西文化问题上所秉持的“中庸”的态度也为解决中国文学现代化进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基本的教学能力。其修养包括:对学生的友善、宽容、慈爱、公正;良好的仪表、风趣的语言、广泛的兴趣以及对差生的关注、耐性等等。 待人和善公正,对所有学生都富于宽容仁爱之心,是做老师的准则之一,教育家孔子说“仁者爱人”,这是起码的道德。孔子不分门第高低招收学生的“有教无类”的教学原则,绝没有  相似文献   

18.
一缺乏对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视,是我国教育上一直存在的问题。中国传统教育重视“读书”,“读书人”是“知识分子”的代名词。传统社会对青少年的奖励是“学而优而仕”,就是现代父母、学校和社会对学生的褒奖也是说谁“读书好”、“学习好”,国家还通过高考规范化地以“学习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要求和检验中小学教育的结果。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的教育严重缺乏对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视。这样造成的问题,在中  相似文献   

19.
党的二十大对高职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提出了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对“双师型”师资队伍内涵进行了丰富和多维度发展,并总结了现阶段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现实困境,最后通过所提出的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模式,为新时代高职教育发展要求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20.
王小波的艺术精神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王小波的杂文世界中所凸现的对“消极自由”的向往和智慧的追求 ,其底色是英美经验主义的理性思辩力。他的思想世界是传统知识分子“自由之思想、独立之意志”的精神血脉在当代的延续。集冷静、宽容、思考与理性于一身的王小波既为当代思想界进一步拓宽知识视野提供了可能性 ,也身体力行地走出了一条“开满牵牛花”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