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蒋永涛 《中学物理》2012,(11):75-76
追及问题是运动学中常见的题型,也是运动学中的难点.高中阶段的追及问题不仅涉及追及物体复杂的运动形式,还由于题目设问的多样性,都给解决这类问题带来了难度.以下是笔者试通过三种方法来求两个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追及问题的实例.  相似文献   

2.
例 一客车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同时,在车尾的后面离车头为s远的地方有一乘客以某一恒定速度正在追赶该客车,已知司机从车头反光镜内能看到的离车头的最远距离为S0(即人离车头距离超过S0,司机不能从反光镜中看到该人),且S0〈S,同时司机从反先镜中看到该人的像必须持续时间在t0以上才能会注意到该人,这样才能制动客车使车停下来。  相似文献   

3.
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其实验目的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原理是: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α,在各个连续相等时间T里的位移分别是s1,s2、s3……,  相似文献   

4.
匀变速直线运动有这样的特殊规律:一个物体(如汽车)做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从运动开始计时起,通过连续相等位移S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t2,t3…tn,它们之比为t1:t2:t3:……:tn=1:(√2-1):(√3-√2):…:(√n-√n-1),(n=1,2,3,…),如图1,证明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典型运动问题:物体由静止开始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紧接着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静止。用图1描述该过程,设AB段和BC段的加速度、位移、时间分别为a1、s1、t1和a2、s2、t2,物体从A到C的总位移和总时间分别为s、t,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相似文献   

6.
梁桂珍 《考试周刊》2012,(84):139-140
对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打下的纸带求解加速度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相邻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比为“1:3:5:7…:(2n~1)”.笔者的《“1:3:5:7…:(2n—1)”的应用》一文,发表在贵刊2002年第二期上,曾对此问题进行过讨论,现有几个问题需要作一点补充.  相似文献   

8.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可以用比值法快速解题.而对于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变换,也可以运用比值法.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运动学>一章的复习,谈到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章节复习时,要注重能力培养.文中强调复习时,首先要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习题训练,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运动学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内容,其中追及和相遇是高考常考的知识,在每年的高考巾都有所体现,可谓是一大热点,也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这种类型的题目大多由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和匀速圆周运动组合而成。解题方法和类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运用逆向思维求解在运动学中运用逆向思维求解的方法,可以使繁题化简,难题化帮助我们解决思维定势上的一些问题.例1一汽车以2 m/s2的加速度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它在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通过的位移是多少?解析:如果设汽车刹车时的速度为v0,从刹车到停止所用时间为t,再运用运动学公式可以进行求解,但过程非常繁琐.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就很简单.因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与匀加速直线运动互为逆运动,该车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 s可对应其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的第1 s内的位移,由公式s=at2/2,将a=2 m/s2,t=1 s  相似文献   

12.
例1 如图1所示,质点甲从A点由静止开始向右做加速度为a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同时乙质点恰好在圆上D点,且做顺时针方向的匀速圆周运动.已知AB=L,直径BC=2R,若要两质点相遇,乙运动的角速度w应等于多少?  相似文献   

13.
本介绍一种处理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数据的方法:“外推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理论证明与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14.
1假设法 若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时间一半时位移小于一半;若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则时间一半时位移大于一半。所以位移过半的瞬时速度总是大于时间过半的瞬时速度。  相似文献   

15.
正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过去在图中往往用云来表示电信网,后来也用来表示互联网和底层基础设施的抽象."云教学"由一系列实际的教学资源组成,这些资源可被所有学生共享,学生们可根据个人的需要使用这些资源.教学资源好比是小孩子的压岁钱,家长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利用;教学资源又像水和电一样的物质,提供给学生,让这些资源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新的资源.让学生对其产生好奇从而进行主动学习.集教学管理、学习、娱乐、分享、互动交流于一体.想象一  相似文献   

16.
二期课改后的物理教材将《匀变速直线运动》放在第一章,这一章所涉及的物理量特别多;对一段匀变速直线运动而言有初速度V0、末速度V1、位移S、加速度a、时间t五个量,物理关系也较繁杂,其中任意四个量之间就有一个关系式:  相似文献   

17.
赵渭东 《学周刊C版》2013,(5):154-155
学生在学习了直线运动的规律之后,已能较熟练地解决单个物体的运动问题:找出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对物体的实际过程进行联系等。而对于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物体的追击和相遇问题,学生对实际问题很难联想,对问题难以抽象处理,不知如何分析,若教师此时能利用速度—时间图像(以下简称v-t图像)帮助学生分析实际物理过程,使运动形象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由于加速度和力瞬时对应,所以加速度常常突变,而在加速度突变的“拐点”处,速度却不能突变,这样必然有前一阶段的末速度等于后一阶段的初速度,这一特点在解题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根据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介绍一种测量速度和加速度的新方法,并导出测量公式。方法与原方法比较,测量简捷,而且精确度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0.
题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设从A点到B点所用时间为t,AB段位移为S,若物体在AB段的中间时刻具有的速度为v1,在AB段的中间位置具有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