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出现在我国公元五、六世纪之交的《文心雕龙》(以下简称《文心》),是一部伟大的文艺理论批评和文章学巨著。它内容宏富,体大思精,征引浩博,弥纶群言。既卓立当时,又雄视后世。鲁迅先生将它与亚里土多德游学》并称。他说:“东则有刘彦和之收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之游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导流,为世楷式”①。可见收心》一书不仅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学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既便在世界文学宝库里也堪称瑰宝,熠熠生辉。收小》全书共五十篇,仅三万七千多字,却有着自己较为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除最后一制自序》外…  相似文献   

2.
现在的青年学生,正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激情洋溢,按理说,写篇文章是不成问题的。然而,确有不少人,一遇作文便空咬笔杆,感到无话可说。有的人虽有满肚子的话,却又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结果不是“跟着感觉走”,就是“十步九回头”。这种情形,固然与写作基础较差、生活阅历不深有关,但不会构思或不  相似文献   

3.
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刘勰指出了神思与虚静的关系——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第一次把创作主体心灵的虚静引入文学创作构思中。虚静状态,是创作主体进行构思的心理条件,也是创作主体的一种境界。这一观点启发了后来的意境说,对后世文学理论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刘勰《心雕龙》的创作论是全书的精华。《神思》篇是创作论的总纲。在这一总纲中,刘勰对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艺术想象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论述:一、“思想为妙,神与物游”;二、“神用象通,情变所孕”;三、创作“灵感”的根因。  相似文献   

5.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主要论述艺术形象的构思问题,认为艺术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又可以形成“珠玉之声”“风云之色”的具体艺术形象,而“神”要受制于“志气”,“物”要受制于“辞令”,而且形象思维的过程就是物我相融、“神与物游”的过程,于是“登山”“观海”时,才能“情满于山“意溢于海”,并且通过“虚静”使得“万涂竞萌”的情感巧妙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探讨了何为"神思",并围绕"神思"二字对"神"和"思"进行分阶段论述。全篇以"神"为核心,以"物"为载体,以"游"为终极目标,以"思"为贯穿,经过"神居胸臆"的酝酿期,"神思方运"的准备期,达到"神与物游"的最佳状态,实现心与物、情与景的相融,达到主体内省的第二自然对客体之第一自然的超越,在突出"神思"艺术美的同时,实现创作主体之"神"与客观世界之"物"的相融相通,彰显其文学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神思”等概念的深入剖析,阐释《神思》在《文心雕龙》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对艺术思维理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8.
《知音》篇是刘勰论述文学的鉴赏和批评的专篇,是《文心雕龙》的重要篇章之一.“知音”本来是对音乐有正确理解和评价的意思,这里借用来指文学的鉴赏和批评.《吕氏春秋·本味》篇记载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相似文献   

9.
《神思》的中心论题是论述艺术的想象。全文首先提出什么是艺术想象,进而指出艺术想象的特征,正确进行想象的两个关键。然后,回答了解决这两个关键问题的正确方法,又从“创作的过程”、“作家的才能”、“作品的修改”三个角度来论证结论的正确性。最后,总结全文。这就是《神思》大致的逻辑线索。根据这个逻辑线索,我认为全文可分做五段。  相似文献   

10.
对“神思”的具体内涵,学界一直持有不同看法。其实,作为《文心雕龙》创作论部分的首篇,它是一篇全面系统的创作总论,对艺术感知、艺术想象、艺术表达及其特征,都作了深入论析。  相似文献   

11.
《神思》篇是刘勰《文心雕龙》中讲创作论的第一篇。《文心雕龙》是一部杰出的文学理论著作,也是讲文章的巨著。《神思》篇既讲文学的创作论,也讲文章的写作法。全篇主要讲了五个问题。第一,主要讲观察事物和酝酿文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即身在野,心在朝廷,这就叫神思。神思就是想像,因为身在江海上,心思可以想到朝廷,很神妙,所以称神恩。怎样神妙呢?“文之思也,其神远矣。”作文时用心用,可  相似文献   

12.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主要阐述了文章的构思及成熟,语言文辞的表达,文思的快慢,文章写成后的修改等方面的问题,本文就以上方面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从对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关于艺术思维理论建构的研究中 ,指出《神思》艺术思维的特质由“神”与“物”、“志气”与“辞令”两个层次所形成的结构模式及其与《文心雕龙》整个理论体系的内在关系。并就这一理论体系所具有的鲜明的主体性、清晰的理论性和较严密的理性思维方式等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陆机的《文赋》,是刘勰《神思篇》的思想依据和出发点,《神思篇》甚至援引和阐发了《文赋》中的许多观点。一般认为,刘勰在陆机的基础上,对创作构思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得出了许多超越前人的观点,刘勰究竟怎样深入研究和超越陆机的,却语焉不详。我认为,刘勰《神思篇》中提出的“意象”一词,是刘勰深入探讨创作构思的关键,他通过对意象的生成、构成及特征的认识,才得以进一步地揭示作家想象构思的规律,得出许多新的结论和命题。  相似文献   

15.
刘勰的《文心雕龙》现在已经成了一门显学,其开首的《原道》一篇更是这门显学中的一个热点难点。本文打算从《原道》中一个重要术语“道之文”的分析入手,探讨一下影响《原道》写作的传统思维模式,并附带对《原道》作些初步评介。  相似文献   

16.
《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散见于全书的各篇之中,特别详细地表现在第二十六篇《神思》及以下十多篇里。刘勰在《神思》篇中提出了"三情"、"三化"的创作理论、创作构思,同时也强调了加工修改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关于文学创作论的总纲。神与物游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构思时的物我状态,“情以物兴”,“物以情观”。同时,创作主体要达到这种状态,必须具备心灵上的虚静,在虚静的前提下又要求积学以养术。这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境界,它对后来意境的形成起了铺垫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历来关于"驯致"的注解颇有争议,各家解释总结起来大致有两种:第一种解释为"顺着情致":第二种解释为"逐渐达到"。从语义演变、用语习惯和文本间的联系角度出发,"致"理解为"情致""思致";"驯致"理解为"对自身情致进行驯化、调适"则更为恰当,这一过程以六经呈现的情致为依据,以圣人的操行为典范,创作者驭文谋篇,建言修辞,须养"宗经"之术,才能"博而能一",步入"垂帷制胜"的境界。如此释读,方可在不失字义的基础上贯通文意,更好地把握刘勰的创作论思想。  相似文献   

19.
1 关于“神思”概念的理解 “神思”二字,众多注释家或以为论构思,或以为论想象;也有将二者捏合拢来,二张本就说本篇是“论述作家构思时的艺术想象问题”的。解释均不为误。但是,将“神思”的概念理解得更宽泛些,译成现代汉语即可写作“论作家的精神活动”,是否更为确切,对全篇的涵盖力也更强一些呢? 一则,全篇对于想象和构思,都作了详细的论  相似文献   

20.
创作论是《文心雕龙》全书中的精华所在。全书五十篇,《神思》是第二十六篇,又是创作论的首篇。按照全书的编排体系,应是创作论的总纲。神,指构思时的精神状态;思,指创作构思。《神思篇》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论述了创作的全过程;构思以想象为中心,论述了文思与表达的关系。可见本篇在于论述创作构思和想象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