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也谈“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兼与彭泽平同志商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理论指导实践”这一命题自身所蕴含的存在域境保证了这一命题的合理性。教育理论指导实践具有多结构性、多层次性和复杂性。教育哲学指导实践是指道实践,是一种运思。教育哲学通过超越实践,从而达到指导实践,实现实践和自身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语言文学系’改为‘中国文化系’,可以说是把‘中文系’这条被抛在海滩上的大鱼又重新投入了大海深处。”这是文丁同志在找不到自己的学生而坐卧不安时,撰写《“中文系”的出路》一文(载《中国电大教育》1988年第10期)所下的断语,颇有清新之气。然而,文化范畴之大,似有无所不包之嫌。虽然广播电视大学名之为“开放性大学”,但实质性的措施和方法又有多少是开放态势呢?中文系可以向宗教、艺术、旅游、文物等领地进军,但师资严重匮  相似文献   

4.
《职教通讯》2000年第2期刊载了吴昌盛同志的文章《论职教市场》(以下简称“吴文”),“吴文”认为“职教市场是指职校为社会培养的专门技术人才和用人单位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并进行供需双方交换的场所及交换的总和。”“是指教育产品(教育所产生出来的人的劳动能力,其现实形式是学校输送出来的毕业生),按照其各自形成过程中各自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进行交换的过程形式。”我认为这是值得商榷的。在有关教育经济问题的研讨中,不少同志提出的新观念,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也促进了教育实践。但有些思想观念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人民教育》2011年第24期上,读到了李昌官的《对"先学后教"的理性批判》一文(以下简称"李文")。"李文"首先高度认同了"先学后教"实践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然后分析了"先学后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的结论是"‘先学后教’可以作为适用于某些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语文知识》1993年第4期上发表了宋广富同志的《关于“兵精足用”的“足用”》一文,文章中心说的是对高一册语文《赤壁之战》一课中“兵精足用”句的“用”字应该怎样理解的问题。宋同志认为“课本注释说:‘足用,足够使用。’……这条注释欠妥当。”又认为“‘足用’应解释为:‘物资充足’。……‘兵精足用’意  相似文献   

7.
我认为,应用题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即分析已知条件和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和要求问题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而不能抓住只言片语,轻易下个简单的结论,交给学生解答某类应用题的固定模式,因为应用题的条件以及叙述的方式是千变万化的,并非一两个模式所能套得住的。所以,我赞成周木云同志文(注:见本刊1983年第10期)中的分析法,而对于“直观法”及某些结论持有异议。现也分类型陈述于后。  相似文献   

8.
徐俊良同志的《“庶几”解》(见本刊八三年第三期),在没有什么有力的旁证的情况下,就否定了历来对“庶几”的解释,徐文认为,《庄暴见孟子》中的“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后半句与其意译为“政治该会相当清明了吧”,“倒不如理解为‘齐国的政局该会相当危险了吧’,更恰当些。”“庶几”不是用于积极方面的指“政治清明”,而应该是指消极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游顺钊同志所撰《原“耻”——历史态势学与古文字研究》(载《中国语文》1991年6期)一文(以下简称“游文”),从分析态势语入手,证明古文字“耻”的耻辱、羞耻义与“耳朵”有关。其意义来源是社会性的。游文用目前流行于我国北南方不少地区的妇女们对孩子(或孩子们之间)一边用指头在脸颊上向前(或向下)轻轻擦两三下,一边说取笑对方“没羞、没羞”这种态势语,来说明“耻”义的历史来源。游同志探究语源的方法是值得称道的,但作者因此得出结论说,耻字的“导发因素是个刑例”。即耻的羞耻、耻辱义来源于古代的“(耳刂)刑”——割掉罪犯耳朵的刑罚。那时,指着耳朵的这个手势是警戒别人不要做羞耻行为的讯号,“小心你的耳朵”。往后,这个手势慢慢弱化,今天只作为嘲弄不知羞的动作了。游文认为循着这一结论,可以解释古汉字的字源。我们以为,作者的观点和结论值得商榷。即游文之原“耻”,溯非其源。且循着这一结论,并不能解释另一些从“耳”的古汉字字源。我们不揣浅陋,陈管见如下,以就正于游同志及方家。  相似文献   

10.
王凡《读<古汉语虚词>》(载《中国语文》1983年第4期)在评述杨伯峻先生《古汉语虚词》关于“彼其”的解释时,提出了如下看法:“‘彼其、此其、是其、夫其’这类现象,实为古汉语中的同类近义词连用现象(即同属一个词类、意义相近的两个或几个词的连用),这种连用现象,成为古汉语复音虚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这个看法实出于裴学海《古书虚字集释》,该书上册“其”字条认为“彼其”(或作“彼已”“彼记”)“夫其”都是“复语”,并批评毛、郑以下释“彼其”之“其”为语助者是“误甚”.该书下册“此”字条亦谓“此  相似文献   

11.
《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谢质彬文《“新发于硎”解》对庄子此句提出新的解释,似有几处不妥,下陈愚见,就正方家。历来对此句的解释,的确多有失误。盖为说解者臆会庄文,而后代承袭沿用,遂成此误。我认为旧说将“发”简单解释为“磨”,确实欠妥。在这一点上,我与谢文观点一致,  相似文献   

12.
也谈短语的分类———兼与张桂清同志商榷吉林/孙立权《语文教学通讯》1996年第12期张桂清同志的《关于短语分类的探讨》一文(以下简称《探讨》),认为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材对短语按“并列、偏正、动宾、动(形)补、主谓”五类划分属于分类标准不统一,...  相似文献   

13.
贵刊在1991年第4期刊登了李柯同志题为“关于重点小学热的思考”的文章,文中提出了“设立收费小学”的观点,我们认为这并不符合我国当前教育的实际,设立收费小学只能是一种“设想”,难以变为现实。 李柯同志为了消除“一些同志的疑虑  相似文献   

14.
也谈教育法的地位——兼与李晓燕同志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也谈教育法的地位——兼与李晓燕同志商榷●周卫勇近年来,关于教育法的地位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主张,如“教育法地位独立说”、“教育法归属行政法说”、“教育法地位发展说”等等①,《教育研究》1996年第6期又刊载李晓燕同志的文章《教育...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私营经济的性质、私营雇工的剥削问题以及雇主收入的分析,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它关系到我国社会最深层的或最基本的所有制结构问题以及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战略选择问题,也是我们制订私营经济政策和法规、完善和规范其约束手段的依据。吴江同志发表在西北师院学报88年第一期上的《现阶段私人经济雇工性质问题探讨》(以下简称《探讨》)一文,对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读后颇受启发。但我认为《探讨》所立论的根据、运用的方法和得出的一些结论尚有讨论的必要,特提出来和吴江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6.
统编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选了《捕蛇者说》一文,注者把“当其租入”一句注为“抵他的税收。当,抵。”这种解释,我认为欠明确。《语文月刊》一九八三年第十一期,程瑞君同志的《初中语文第五册文言文注释商榷》一文,就上述注释提出了不同意见,把“租入”解作“租税”,认为“‘租入’在这里不是一个词,‘租’是名词,租税;‘入’也是名词,同样是租税”,“‘租入’在句中是同义词连用,以凑足音节,增加  相似文献   

17.
赖金良同志在《试论认识对象的生成和发展》(见《哲学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一期)中提出,认识对象仅限于“现实世界”(即认识所能反映到的物质世界)。我认为这种提法欠确切。下面谈谈我的一点看法。一赖金良同志认为,客观世界与认识对象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所谓联系,是指认识对象是整个客观世界的一部分;所谓区别,是指认识对象仅仅是认识所能反映到的客观物质世界,即现实世界。赖金良同志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作为理论依据:“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马恩  相似文献   

18.
陈绍忠同志在《语文知识》九二年十一期发表《“步走”注释商兑》一文,认为课本(高中语文第一册,中师《文选与写作》第四册)将“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天又大风,悉使赢兵负草填之,骑(jì骑兵)乃得过。”句中“步走”释为“步行逃跑”是错误的。陈文认为“‘步走’实为  相似文献   

19.
本刊1986年第1期刊发了《“使用价值”不能与“效用”相等同》一文后,连续收到戴东风、严庆和同志的稿件,对上述文章中的观点提出商榷意见。现摘发如下,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