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E:这次的新专辑跟畅销名曲作曲兼制作人林迈可老师合作了,跟他合作的感觉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2.
英国16 课程/资格2000新构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  景   1995年春 ,英国教育与就业大臣委托迪瑞林 (SirRonDearing)爵士对本国 16— 19岁课程 /学历资格体制与运作做全面调研并提出改革建议。 1996年春 ,英国学校课程与评估局 (SCAA)公布了迪瑞林的调研报告 ,引起了社会广泛反响。该报告被公认为是英国战后 50多年来最重要的教育文献 ,直接触发了英国新一轮的以课程 /资格体系改革为核心的教育革新浪潮。英国的学制在中学教育之后有一个“第三级”教育 ,它即包含大学预科教育 ,又远远超出预科教育 ,它提供各种面向社会的文化课程和职业课程 ,是教育培训子系统与社…  相似文献   

3.
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由驻华外交官发给英国外交部的报告汇编而成的《中国政治报告》整体上反映了身处中国抗战一线的驻华使节对中国抗战最直观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这一时期《中国政治报告》的系统梳理发现,英国驻华外交官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密切关注并予以积极评价。早在“七七事变”之前,虽然并未洞见中国共产党抗战的正义性和先进性,但他们已关注到中国共产党抗战的鲜明立场,并认为与国民党对日妥协退让相反,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救国的旗帜,积极寻求国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全国抗战爆发以后,他们更是追踪报道中国共产党抗战,尤其关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游击战和维护国共合作的努力,并认为敌后抗日游击战已成为中国持久抗战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极力维护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政治报告》这些内容,反映了来自英国驻华外交官这一特殊群体的实地观察和专业研判,是从他者视角对中国共产党抗战中流砥柱作用有力的旁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代性批判角度反思林纾的英国文学翻译在中国文学现代性发轫之处发挥的独特的跨文化选择作用。这首先表征为林纾以小说文类为参照的英国文学翻译与中国现代民族文化身份建构之间的契合;其次是跨文化选择过程中围绕林纾而形成的跨文化知识提供群体对英国乃至西方文学知识的意图性选择;第三是林纾的英国文学翻译对中国现代知识群体的影响。林纾的英国文学翻译标示了一种独特的与"五四"模式背离的中国文学现代性设计——以中国文化中大众期待的文学类型为参照,以现代大学为体制性依托,建构中西语言文化系统之间创造性转化的跨文化选择机制,促成中国古典语言文化系统的重生。  相似文献   

5.
《北华捷报》是中国首份英文报纸。作为英国人在上海的"官报",其记录下了近现代中国诸多历史片段,其中不乏周恩来、朱德、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踪迹。提炼该报中关于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的形象,可管窥1921年至1941年间大多数在华英人对中共的认知状况。  相似文献   

6.
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英国的启示与经验及中国的展望劳动部副部长林用三编者按:1997年11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副部长林用三率团应邀出席了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国际会议,并做了发言。在发言中,林副部长就英国推行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启示和经验...  相似文献   

7.
1.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事。月色融融,英国萨利橡树林的春夜,分外迷人。 2.大提琴手哈里森小姐在寂静的树丛中,拉起了她喜爱的《印度客人之歌》。  相似文献   

8.
2021年10月27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论坛:中国与世界的对话"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俄罗斯、南非、尼日利亚、印度、马来西亚、阿根廷、中国等全球十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齐聚线上、线下,围绕"中国共产党与世界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与人类反贫困""中国共产党与生态文明""中国共产党与人权事业进步""中国共产党与全球治理"等主题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对话研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我国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时刻保持其先进性与活力。回顾九十多年的建党历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却迎难而上,时刻保持着其先进性和生生不息的活力,使得中华民族真正地挺起胸膛、屹立于世界之林,究其原因,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新一代接班人的培养,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党的需要,培育出一代又一代优秀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而高校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建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加强对高校学生党员的关注与培养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林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林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译,有较多的汉化文言改写,而且林纾对莎士比亚的了解比现在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