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7,(5):92-93
作者在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多次"课本剧"的教学方式,发现这种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模拟了一个较真实的语言环境,学生对于课本剧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代入,体会角色的想法和感情,对于提高英语学习兴趣,提升综合素质,充分开发潜力,增强合作学习能力等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关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应用"课本剧","课本剧"对于学生学习的作用,进而如何开展"课本剧"的创作与表演,作者介绍一些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代免疫学的发展趋势和课程知识体系的特点,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免疫学教学中的体会,根据不同内容和学生层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培养,通过"教"与"学"的密切配合,达到提高医学免疫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应兼顾语言的内容与形式,不厚此薄彼,引导学生在读懂文本主要内容、品读语言丰富内涵、体悟作者真挚情感的同时,自主感悟文本语言多样的表达形式,体会其不同的表达效果,领悟作者用词造句、谋篇布局、抒情言志的匠心独运,并注重对文本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内化与迁移的实践,让学生"意""言"兼得。  相似文献   

4.
在学校"心教育"文化背景下,每个班级根据学生特点,打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完美教室"。2007年9月,一群天真无邪的孩子来到了海门市特殊教育学校,他们是一群中重度智力障碍孩子,他们弱小、自卑、不懂合作。自然界中蚂蚁那么弱小,但在困难面前,蚂蚁从不气馁,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抛弃同伴。蚂蚁勤劳、团结、顽强的精神,正是这些孩子需要的精神。所以,"蚂蚁班"成为了我们的班名。一、温馨的氛围感染学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5.
谢良毅 《考试周刊》2013,(75):51-52
阅读,不应是语文的专利,也不应是数学学习的"奢侈品"。数学语言的类型和特点,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正地"阅读"透每个法则、定理、公式和图表等数学语言,洞察它的本质属性。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工作,谈谈关于改变"零阅读"教学现状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教学的建议中增加了这么一段话:"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段表述,不但  相似文献   

7.
在"学讲计划"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语文"学讲课堂"应让学生讲什么?本文作者认为:关于一些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应让学生讲;关于一些精彩句段的赏析应让学生讲;关于对文本角色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的评价应让学生讲;关于理解上的重点、难点内容应让学生讲;关于对文本表达形式的领悟与欣赏应该让学生讲。  相似文献   

8.
正现在小语界很重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以课本为范例,进行课堂练笔。这种读写结合意识是好的,但是,蹩脚的练笔,常常像强行锲入的"钉子",让练笔显得牵强附会。我们应冷静审视目前课堂上的"练笔热"。一、对语文教学"练笔热"的反思1.脱离语境的"假练笔"。课堂练笔是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有些教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文本的过程中,要么没有引领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要么没有让学生充分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就让学生下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对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朗读更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往往忽视"语感",影响语文学习和考试。作者就"语感"的特征及"语感"的培养与运用谈谈自己的体会,希望在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散文的生命,所以散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蕴涵于"这一篇"中独特的情感。本文结合教学实例呈现出"作者或背景介绍"出场的不同方式,使学生在"人""文"观照中体情悟理。  相似文献   

12.
修订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较实验稿课标有较多的调整和变化。这些调整和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课改十年的反思,是对以往模糊认识的厘清,是对一些错误做法的矫正。拿"有感情朗读"来说,新课标主要是一"增"一"改",增的是:"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  相似文献   

13.
"文本"一词中的"本",我理解其中有"根本"的意义。只有让学生真正地阅读文本,走进文本,融入角色,体会主人公的情感,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一、目标设定再精准《语文课程标准》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版课标")对"有感情朗读"作了特别的说明,在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提倡朗读要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分明是针对朗读教学中"重技巧,轻感悟""感情夸大,矫  相似文献   

15.
黄天虎 《考试周刊》2013,(56):169-170
教师除了要有满腔的热情、爱心外,还要注意教育方式。教师如何把热情与爱心传递给学生,如何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这份爱,同时让这份爱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呢?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作者不断摸索和总结,发现教育要从"心"开始。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质朴的文本瓦·亚·苏霍姆林斯基的《我不是最弱小的》(入选苏教版小语第八册)一文,简单且耐人寻味:郊游时,下起了暴雨,爸爸把唯一的雨衣给了妈妈,妈妈很快递给了儿子萨沙,萨沙又小心地盖在蔷薇花上,以"我不是最弱小的"一句话拨动了人们的心弦。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争当强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中"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引领。其中,引导学生于文本"无字处"体会作者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训练,动态地把握课文整体,就能让文本"空白"处熠熠生辉。一、挖掘语言空白,促进与文本交流,充分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关于朗读的教学目标,即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里"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在日常的教学中,每个教师都能要求学生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但能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就很难。本篇论文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研究朗读教学,该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  相似文献   

19.
周兰君 《快乐阅读》2011,(25):172-173
《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鼓励学生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如何更好地发挥朗读的功能,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三"重"。  相似文献   

20.
孙志军 《考试周刊》2014,(55):138-139
传统的以教授知识为主的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作者从杜威的"做中学"中寻找出路,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学,就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动"起来,通过"实践"体会书本上的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