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几年我曾订有几种新闻刊物,也参加过几种函授,但都不尽如意.1987年11月份,我知道有《新闻爱好者》这份刊物时,怀着试试的心理,订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几年来,我与《新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必读,获益匪浅。我从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该刊物办得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指导性、趣味性,对新闻写作很有启发和帮助。几年来咸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每期必读,获益匪浅。-我从阅读中充分感受到该刊物办得好,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具有实用性、指导性、趣味性,对新闻写作很有启发和帮助。我把每年的刊物装订成册,作为知识材料,经常翻阅。这真可谓一刊在手,受益无穷!我衷心祝愿她越办越好,更加贴近咱新闻写作爱好者!祝《新闻爱好者》越办越好@马吉成~~…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 我是鄂西北大山深处的一名养路职工,近3年来,通过利用工闲时间读报、写稿,被各级新闻单位用稿130余篇。以前,自己曾订过新闻写作刊物,但收效甚微。自1998年订阅《新闻爱好者》刊物后,对我颇有一番指导,中稿率比原来增长40%。特别是《新闻知识讲座》、《通讯员园地》等栏目,为了新闻爱好者输送了最美的精神食粮。值2000年征订之际,我站又有5名业余通讯员相继订了《新闻爱好者》。 借贵刊一角,我谨愿《新闻爱好者》刊物在新的世纪,越办越好! 热心读者:师贞艳编读往来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我是一位业余写作爱好者,通过1992年四十来块“豆腐干”在《鄂西报》和《鄂西科技报》上刊出,才有缘阅读《新闻前哨》。1993年第一期春季号到手,我就爱不释手,从头至尾,一丝不苟看了一遍又看二遍,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新闻前哨》确是我的好老师,好朋友。 此后,我都很认真地读这本刊物。特别是刊物上的《业务研讨》、《新闻随笔》、《通讯员生活》等栏目对我帮助更大。去年夏季号上刊登的《计划生育要抓住农村这个“大头”》和《办好  相似文献   

5.
我是《新闻战线》一名普通青年读者。去年11月17日我想继续办理《新闻战线》直接邮购手续,结果又一次得到了满足。记得前年冬,我在一份地方报上看到,人民日报社主办一份在全国发行的《新闻战线》月刊。当时我正参加西北新闻刊院学习,特别想订上这份刊物,可到邮局没订上(读者在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本刊。——编者注)。由于求知心切,我便给人民日报总编室写了封信,他们通知我将款汇到报社发行处期刊科,结果我订到了。我很珍爱这份刊物,其中许多文章和栏目,如《采访札记》《读者论坛》《地市  相似文献   

6.
我是从2001年开始订阅《新闻三昧》的,作为《新闻三昧》一名新读者。我为贵刊这样开门办刊、请读者参与办刊的作风感到由衷的高兴。下面,我仅就办好这份广大新闻工作者和爱好者(通讯员)最喜爱的刊物谈一些自己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新闻记者》杂志是我案头必备的刊物之一,陪伴我走过了12年的业余新闻写作之路。 我读《新闻记者》杂志有三种读法:一是粗读,就是将所有文章先过目一番;二是细读,主要是读我特别喜爱的采访体会、新闻作品评析和新闻写作知识 等文章,这些文章对我来说针对性强,帮助更大、更实惠;三是集读,就是将我阅读过的《新闻记者》杂志 中有收藏价值、使用价值和指导价值的文章和资料 复印下来,自编成《新闻写作实用指南》剪贴本,以备 查考。有时一些基层单位要我去谈谈业余新闻写作 体会,剪贴本又成为我讲课的“好帮手”。 记得去年我家…  相似文献   

8.
《新闻爱好者》是新闻爱好者的刊物,一直受到广大新闻爱好者的厚爱,仅今年前5个月,就有数百名读者来电、来函,为推动《新闻爱好者》上新水平献计献策。本刊编辑部认真阅读了每一份来函,有的建议已  相似文献   

9.
发行专页     
萍水相逢犹恨迟甘肃甘谷某部政治处唐余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我结识了她——《新闻爱好者》。乍一看并不怎样,哪知看过几本便放不下了,干脆到处托人找齐88年度和89年度已发行的全部期刊,硬是整整花了三天时间翻看,真有“萍水相逢犹恨迟”之感。《新闻爱好者》既有浅显易懂的通讯,又有高层次的理论性文章;有写作经验,又有业务探讨。栏目多、信息量大,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矿工,也是一名基层通讯员,每当接到许多报章杂志时,首先拿起的是由《工人日报》主办的《新闻三昧》,为什么呢?因为,她是我写作的启蒙老师。笔者初次写稿,不得要领。一位搞宣传工作的好友赠给我一本《新闻三昧》,内中栏目既有《采访生活》、《编读往来》、《传媒天地》,还有《新闻内幕》、《业务研究》、《充电乐园》……新颖别致、丰富多彩,文章给人以启示,且各具特色。打学了《三昧》以后,她教给我写稿的基本常识,帮助我提高了写稿的能力,使我在几次参加征文活动中得奖。之后,我试着写了《从喜宴上抓出新闻来》被《新闻三昧》采用。从此,我按期收到这份刊物后,就像老师来到我身  相似文献   

11.
对代为征订《新闻爱好者》,我的确费了不少口舌。我们这里公安宣传起步较晚,尤其是不少基层单位对宣传工作还不很重视。但是我乐意这样做。为使我局的30多名业余通讯员人手一册《新闻爱好者》,我跑遍了全县20多个派出所和局直机关各单位.找负责同志谈公安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介绍《新闻爱好者》的出版、发行情况和各地对刊物的反映,并拿出样本供他们参阅,使这些长年战斗在第一线的老公安们对贵刊发生了兴趣。有的派出所一下子订好几本,甚至人手一册;有位所长想一下子订几年的《新闻爱好者》;县局办公室把《新闻爱好者》和《人民公安》、《河南公安》做为三大主要学习刊物,要求各所经常组织学习。目前,我仍在为扩大刊物的发行而“游说”着,力争再发  相似文献   

12.
刘韬 《新闻爱好者》2007,(10):47-47
闲暇之时,总爱翻阅自己篇篇印成铅字的文稿。细细咀嚼喜悦的同时,我内心深处会油然涌起一番感激之情,是《新闻爱好者》这份虽然年轻却厚重的刊物,引我一个初学写作的青年,逐渐走上了新闻写作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在我订阅的众多刊物中,最使我称心如意的就是《新闻爱好者》。 《新闻爱好者》是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较有特色的刊物,是全国新闻核心期刊。说句心里话,我对贵刊是“一见钟情”的。去年夏天,我有几篇作品发表于《广西日报》、《广西人事》、《广西支部生活》上,报社邮来了稿费,我便去领回。在麻桐邮电所里我领到了稿费特别高兴,高兴之余,专管报刊发行的梁秀玲女士特地走过来向我祝贺,并真诚地把有关写作的佳书一一借给我看,什么《新闻与成才》、《记者写天下》、《新闻爱好者》、《新闻与写作》令我大饱眼福,美不胜收,当即…  相似文献   

14.
因为本人喜欢阅读北京日报、北京晚报等报刊,也常给这些报刊投稿,所以对《新闻与写作》也格外偏爱,可以说是期期精读、细细品味。我觉得这份刊物除了其版面清晰、定价合理之外,主要是其内容丰富、栏目众多、信息量大、知识面广、精品文章多;指导性、实用  相似文献   

15.
征订工作刚一开始,我便到邮局订阅了一份2002年的《新闻爱好者》。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结识,我深深地感到:是新闻写作使我与惭闻爱好者》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是一名农民新闻业余爱好者。《新闻爱好者》以其容量大,视野新、实用、实在而深受我的喜爱。每期杂志收到后,我都逐篇逐字细读,每篇文章都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读性,是她使我在新闻写作中又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场短新闻的采写》、《“一句话新闻”有啥好笑》等一篇篇文章时刻激励我去做生活的有心人、去洞察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去弘扬人间的真善美、去唾弃社会的丑恶现象,更…  相似文献   

16.
《新闻知识》,是我从事业余通讯工作的行动指南。近几年来.它成了我必读的刊物。当然,我要感谢西安华山机械厂党委宣传部,就在我退休之后.仍然每月发一份让我学习,让我阅读。我之所以喜欢阅读《新闻知识》,这是因为它不失为一本好期刊。在今日古城西安的一些单位,甚至公园里.只要您稍加留意就会发现.在从事宣传工作与业余通讯工作者中,有不少同志只要一有时间一就会不约而同地翻阅这本装帧清新、朴实的刊物。作为全国新闻学核心期刊,陕西省一缓期刊—一《新闻知识》,无疑,是编辑、记者的摇篮,是通讯员、业余写作爱好者写作的…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很偶然读到了《新闻爱好者》的电子版,我十几年没有见到过这个刊物了,这次见到,忍不住泪下。我是1988年读到《新闻爱好者》的。我父亲段向理,是我们镇里的通讯员,也是一名老新闻工作者了,从这本杂志创刊起,他就是一个忠实读者,并且向所有喜爱文字工作的人推荐。我记得那时我们镇里订了5份,编辑部还奖励了1份。从上初中起我也开始读这本杂志,尽管有的内容当时还不能完全看懂,但我也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一直到1991年我父亲病重,我们还一直坚持订阅这份杂志。到父亲不治,全家人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才不得不中断。父亲去…  相似文献   

18.
贵在坚持     
我是个残疾人,是个“半路出家”的农民通讯员。以前,我只是爱读书,喜看报,好写写画画。自1990年起,我订阅了《新闻爱好者》和《新闻与写作》等新闻写作的辅导刊物,受益匪浅。从此,我真正成为一名新闻爱好者。 我受《新闻爱好者》的启迪很深,对那些名作家、名记者的“新闻生活”很羡慕,决心扎根“通讯员园地”,深入“文字病院”,进行新闻写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个新闻爱好者,并兼任八九家新闻单位的特约记者与通讯员。为了学习与提高业务水平,我订阅了8种新闻业务刊物。当我拿到陕西《新闻知识》第11期时,看到该期上的《点子与新闻》一文,觉得写得颇好,拜读后收益匪浅。时隔两日,收到《新闻三味》第10期,上面也有这篇文章。过了一周,又邮来《新闻战线》第11期,该刊上也有《点子与新闻》一文。至此,至少有三家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了同一作者同一标题同一内容的文  相似文献   

20.
我的老伴袁秀英,今年75岁了,一辈子没进过学校门。但她却对《新闻爱好者》情有独钟。 1990年我离休后订了《新闻爱好者》,刊物上所登文章我篇 篇必读,从 而学 到了 不少 写作知识。10年来,我在各级新闻单位发稿千余篇,多次受到县、市领导部门表彰。我这个默默无闻的小学教师,成了全县闻名的“优秀通讯员”、“特约记者”和“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当我把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好新闻奖杯”捧回家时,老伴笑眯眯地说:“你得这荣誉,可是《新闻爱好者》的功劳呀!” 一天,我想找一本《新闻爱好者》查个资料,翻箱倒柜,竟连一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