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通识课程是通识教育得以实施的载体。近年来,随着通识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通识课程也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察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设置,对我国商科院校的通识课程建设颇有启示。商科院校在通识课程建设中应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商科特色;促进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设置综合性通识必修课程;打破重人文轻应用的观念;去除通识课程考核的功利性。  相似文献   

2.
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为高校开展通识教育实践提供了有利的平台,有助于高校更好地贯彻落实“全人教育”的要求,对大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但目前在通识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重知识轻技能、重形式轻思想、教育活动“复制化”等倾向显著;改变通识教育的现状,要转变高校对通识教育的定位,提升教师进行通识教育实践的能力,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以国内外7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案例,对社会科学领域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培养目标方面,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注重跨学科性,兼顾学术性和应用性,在尊重学科知识逻辑的基础上形成各自办学特色;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识类、公共类、专业类、发展类课程紧密结合,国内相对注重专业教育,国外相对关注通识教育,课程设计表现出课程模式多样化、课程内容差异化、课程设置特色化特征;在培养过程方面,国内外高校注重构建体系化、常态化的学业学风机制,国外高校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相对更加规范化、精细化和专业化;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已形成特色化的实践教学设计.未来,我国高校应平衡三种高等教育哲学观,重构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定位;关注通识素养与通识教育,构建嵌套型课程体系结构;健全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呼唤从"教"到"学"的范式转换;拓宽实践平台与活动模式,构建有机融通的要素链.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是高校基础素质教育。在现代科技文化发展、职业需求多元和就业竞争加剧的背景,通过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职业素质,来满足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素质要求,以实现学业与职业对接。高职院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着眼于良好的知识结构、优秀的岗位技能、健全积极的人格和较强的职业应变能力等层面,构建以人文素养、品德素养、审美素养、能力素养为主要单元的通识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陈晓 《职教通讯》2019,(18):13-16
职业素养作为一个职业人必备的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可以说是每个职业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论文分析了职业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重知识重技能轻素养、职业素养课程体系不完善、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职业素养培养方式单一且形式化、学生自身不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等不足,从"完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重视职业素养教育;构建完善的职业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整合师资资源,全员全方位育人;借助第二课堂,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意识"等方面提出了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高校就业指导“五重五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存在"五重五轻"的弊端,即教育理念上重工具实用轻人文关怀,教学内容上重技巧训练轻生涯教育,教育方法上重教师说教轻学生体验,师资队伍上重学历数量轻实践积累,教研教改上重工作探讨轻学理辨析。我们应辩证把握问题实质,秉持通识教育理念,以职业发展为核心,构建课程群,优化教学,提升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深化教研...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对高校通识教育改革提供了机遇与挑战,对传统通识教育模式形成冲击,通识教育课程内容得到了拓展,更趋完善全面,高职院校,要从文化素质、科学素养、道德教育和职业素养等四个方面构建起多维的课程体系,实现"求真""向善""尚美"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校重理轻文,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现象,结合应用型高校的定位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提出了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新途径——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职业素养教育,并贯穿大学教育全程,实现了人文素质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重心一致、模式统一。  相似文献   

9.
桑雷  马蕾 《机械职业教育》2020,(4):44-46,54
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缺一不可。当前高职院校核心素养培育中存在"重专业轻通识"的现象,集中表现在缺乏系统化的设计、存在严重的专业壁垒、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为此,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通识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培育中的功能和定位,重塑通识教育目标,从"集成"到"嵌入";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从"拼盘"到"知识串";重整通识教育团队,从"合作"到"共同体"。  相似文献   

10.
通识教育不是精英教育的产物,而恰恰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应用型人才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具有必然性、紧迫性和特殊性。当前条件下,应理念先行,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理念;针对问题,开展"补救性"通识教育;循序渐进,不断拓展通识教育课程模块;灵活多样,采取多种途径实施通识教育,逐步实现以新建本科院校为主体的应用型高校中通识教育的广博性、多元性和统整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 ,高校的德育工作已呈现出诸多的困惑和不适 ,究其原因 ,除学生思想复杂、多元化等外因之外 ,我们应反思我们一贯的工作方式和方法 ,存在着内容上“重大德、轻小节”、手段上“重管制、轻教化”、制度上机械化等偏差。我们的对策 :一是以人为本 ,从人格养成做起 ;二是由管制转向教化 ;三是注重教师的“人师”功能  相似文献   

12.
职业素养是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分为显性素养和隐性素养2个部分。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视显性素养,轻视隐性素养的现象,这不利于个体的长期职业生涯发展。构建职业素养融合培养新模式,改变落后的职业教育理念,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符合后现代主义职业教育的特点,也符合新时代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2019年4月北京市启动了全市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诊断与改进工作。依据国家标准,从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及进程安排、毕业条件、实施保障、制度文件、文本质量、特色创新等八个维度对1104个人才培养方案及相关支撑材料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北京市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情况整体优良,专业设置布局与首都产业结构高度契合,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水平发展还不均衡。从整体上看,各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职业面向与培养规格和课程体系进程安排则更为接近诊断标准;特色创新、实施保障、文本质量等指标与诊断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北京市职业院校应强化标准意识,掌握国家教学标准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内容,重构课程体系,切实推进"三教"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地,完善教学管理与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4.
海峡两岸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海峡两岸高等职业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做法发现:两岸高等职业教育国际贸易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相同;专业基础课程基本相同,但台湾课程体系构建流程更加规范;学习领域课程大陆开发较多,学术性课程和选修课程则台湾开设较多;在教学方式与方法方面,台湾与大陆都注重灵活多样;在强调务实致用、特色发展的前提下,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开始更多地考虑学生的生涯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法学教育中“问题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是一门实践理性的学科,法学本科教育应当在通识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寻求平衡,既注重理论学习又强调实践能力。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应当强调对"问题意识"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法学本科教育正存在"问题意识"缺失的难题。其缺失的影响原因有:"问题意识"缺失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教育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教师职业道德的隐性下降。因此,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以解决理论问题为中心,引入研究性教学模式;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中心,强化实践性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6.
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刍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职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以"职业发展导向"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并结合学院实践对"职业发展导向"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要素、特性和功能进行了全面阐述,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全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中国高职教育出现伊始即面临生存困境,为了摆脱困境、确立地位,不断通过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解决合法性危机和社会认同问题。刚出现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虽是“本科压缩饼干型”,但通过“象牙塔”与“社会”的第一次交叉解决了当时的生存问题;大量兴起之后,高职教育通过“学校”与“企业”的交叉,建立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确立了高职教育的独立身份;占据半壁江山之后,高职教育再次通过“技能”与“人文”的交叉,引进了通识教育,建立起一种“通、专、实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破解了在高等教育内部的认同感问题。为了给创新性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环境,中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将往“大交叉”方向迈进,即实现学科交叉、部门交叉和区域交叉。  相似文献   

18.
习仲勋的文化思想,有着独特的内容和理论特点,主要涉及了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兴办教育事业,运用先进的文化占领农村阵地,文化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弘扬民族传统文艺发展等内容。其理论特色表现在,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权,创新和发展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方式;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加大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等方面。深入学习领会习仲勋文化思想的特征,对当下我国转型时期顺利推动我们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中,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使英语教育和素质教育完美结合,才会培养出理论素质和人文素质都比较高的专门人才。教与学是一个统一体,在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人格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意识和职业道德,成为掌握得体的商务交往礼仪和富有创新意识的有健康人格的人。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发现剑桥商务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素质教育就很有可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并刺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通过应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在掌握商务英语基本概念和词汇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商务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全面地、辩证地思考问题,引导他们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战胜竞争对手找到适合才能发挥和实现自身价值的适当工作岗位的能力,即全面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能力。通过对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培养模式及其实现途径展开的全面考察,深入探讨密西根州立大学通识教育、职业生涯辅导体系、创业教育、服务学习、海外学习等培养模式在提升大学生就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锻炼求职能力及拓展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以期对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就业指导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