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搞文学的人说文学是“人学”,其实真正的人学是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才是真正和人打交道的学问。教师是同学生打交道的。在这种“打交道”的过程中,教育者要用自己的思想、观念、情感和行为去感染、打动、影响受教育者,促进其人格的自我完善。同样,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以及对教育者行为的反映,也会影响教育者,甚至改变教育者。也可以说,教育活动的本质就是要改变和完善人的心理、个性和行为方式,而心理学正是专门研究人的心理、个性和行为方式的科学,所以,教育活动没有心理学参与是不可设想的。孔子是一位大教育家,也是…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是一门很有特点的学科,它没有多少自己的概念,它的概念不是来自于哲学、心理学,就是来自于社会学、经济学等。如果把各门学科的概念抽去以后,教育学很有可能就不复存在。有人说,这说明教育学还是一门很不成熟的学科;也有人说,这正是教育学的生命力所在——能够有机地融汇、综合其它学科的成就。到底是是,是非,一直使人困惑。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人的发展” ,无疑是教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因为教育的其他功能和价值都建基于“人的发展”。然而在教育学的视域中 ,“人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几乎所有的教育学著作和教科书要么语焉不详 ,要么不得要领 ,要么是心理学关于“发展”概念的简单移植。过去 ,在我们的教育学中 ,对于“人的发展”的理解 ,仅仅停留在心理学的理解的水平上 ,即“发展是指成长和才能在时间上变化的过程 ,这是成熟和同环境的相互作用这两者的函数”。心理学关于“人的发展”最大的局限就在于 :它剥离了个体发展的人文内涵和价值指涉 ,漠视人的自主性、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与教育学同为人文学科,两者存在某些交叉,把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正是基于此,把心理学中的“当事人为中心”原则、“角色扮演”理论及“首因效应”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政治学科的教学工作当中,并作了初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5.
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文科学,无论是较之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最悠久、最重要、最具引领作用的科学。无论从教育的历史与现实,教育的实际与理论,教育的使命与功能,还是教育学自身,都说明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以人为出发点,又以关于人的哲学为理论基础,并归结到人自身的发展,这就是教育学,这也正是教育学属于人文科学之缘由所在。  相似文献   

6.
在评述皮亚杰对人类思想和文化所作的贡献时,不少人都认为皮亚杰在生物学、哲学认识论、逻辑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领域的每一个方面”“都有独创性的贡献”。那么他在逻辑学方面的“独创性贡献”体现在哪里?以往理论界对此缺乏认真的探讨。本文首先对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其在逻辑学上的“独创性贡献”作了探讨,这就是对逻辑起源的科学说明以及“心理逻辑学”的创立。  相似文献   

7.
一、两种心理教育体系的比较   目前,心育在我国已形成体系,但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定位,一种是教育学的,另一种是心理学的.   教育学定向的心育,从教育学体系上思考,将心育与教育学的每个环节都联系了起来,特别将心育与其他各育(德、智、体、美、劳)的关系作了界定,提出了“以德育为导向,以心育为基础,以智育为主干,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系统理论,将心育视为一种发展性教育,最终目的是提升人格,故而,心育目的与过程可概括为:挖掘潜能、培养素质、发展个性、提升人格.这一定向的心育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教育问题“,它承认心理治疗与矫正是必要的,并且是具体的实施环节,但重点是发展,最终目的是塑造完善人格.它的学科基础是普通教育学理论和理论心理学(包括普通心理学、学习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涉及具体的心理学理论与知识,以教育学体系为框架,由于这一定向的心育以“塑造人格“为目的,故可称之为“塑造性心育“.……  相似文献   

8.
哲学人类学认为:人类在漫长的生命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遗传结构上的未特定化特征。正是这种未特定化,赋予人以巨大的潜能和无限发展的可能性:人因未特定化导致本能的匮乏,由人非专门化带来的更大适应性和创造性得到了重大补偿;人的未特定化与人的无限发展的需要之间的矛盾以及人的结构特征和生理机能使人具有接受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哲学人类学关于人的基本特征的观念影响下,形成了新的残疾人的“缺陷观”、“补偿观”和“价值观”,它们将直接影响到特殊教育的具体开展。  相似文献   

9.
<正>语音转录,或称“语音编码”、“内部言语”,意指把印刷单词转换成语音的内部心理表征。关于语音转录在阅读活动中的作用问题,一直是认知心理学和阅读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Seidenbery等,1989)。早在1908年,Huey在《阅读的心理学和教育学》这部经典著作中,就用了整整两章的篇幅讨论了语音和阅读的关系。他指出,内部言语(包括内心的听和说)是大多数人从事阅读活动的组成成分;内部言语能够(a)有助于视知觉;(b)到达词义;(c)把单词保持在短时记忆中。具体地说: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对“素质教育”观的理解有其不足或缺憾:“活动说”把教育活动过程与教育目的混为一谈,用教育目的取代了教育过程;“方法说”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一种具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误解了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技能说”把素质教育庸俗化为“匠人培训”。其实,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是关于教育的性质、目的、任务和手段等基本问题的认识与把握。“素质教育观”最坚实的思想基础是教育的“三个面向”;“素质教育”的哲学意义在于依据它建立起关于教育的完整科学体系,其现实意义则集中表现为可以据此纠正关于教育的种种谬误与曲解,指导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的确立;“素质教育观”的基本内涵集中体现在对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以及教育目的与教育过程的关系这三个方面的认识与把握上。  相似文献   

11.
“愉快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把兴趣、成功、审美、创造、理解、尊重和信赖贯穿于教育过程,使师生获得教与学的愉快体验,身心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马克思曾指出,“人类的特性恰恰就是自由和自觉的活动”。“愉快教育”有其深厚的哲学、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教育学等科学的理论基础。我在八年多的美术教学生涯中实践“愉快教育”,是始于一次偶然的美术作业检查活动。  相似文献   

12.
何谓“人的发展”?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总的说来,可以把“入的发展”理解为两个方面: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和作为类的人的发展。而所谓个体的人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成长过程。它叉包括:基本需要的满足、素质的提高、潜能的发挥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3.
现代心理学对传统认识论的“终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发端意义上,心理学独立出来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试图用所谓科学的方法去解决哲学认识论提出的问题。正是因为如此,心理学实际上成了传统哲学认识论的“终结者”。然而,当心理学去“终结”传统的哲学认识论的时候,心理学本身却又提供了认识论延续的新土壤。这样,被现代心理学“终结”了的传统认识论必然向现代认识论实现彻底的转型,而现代认识论也必然不同于传统认识论。最典型的现代认识论形态是分析哲学转向形式分析(尤其是语言分析)和客观知识的研究。实际上,科学主义倾向的现代西方哲学各个流派都是现代认识论的具体形态。  相似文献   

14.
论历史思维     
1 历史需要思维,这是不言而喻的。没有历史思维便没有史学。史学作为历史的解释、再解释,正是一种历史认识。历史认识过程或者说历史解释系统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思维过程。任何认识都离不开主体心理的感知、表象和思维。从这个角度讲,认识论也就是心理学。如果把逻辑学定义为思维的科学,认识论和心理学也无异于逻辑学。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正是从认识论的意义上,把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即历史的这一恰恰是最易感知和最易理解的部分,看成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如果认识论还没有揭示人的这一心理活动过程而心理学还没有展开对历史的这一最易感知和理解的部分的感知和理解,“那么,这种心理学就不能成为内容确实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  相似文献   

15.
合作教育有其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是产学合作教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终身教育思想是产学合作教育的教育学基础,而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则是产学合作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加强产学合作教育,在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率等方面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培养实践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也是当前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体系及取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不同于心理学中的“人类生来就有的潜能”,不同于哲学和社会学中的“一般能力”,也不直接等同于普通教育学中的认知能力或智力,它是个体在一般素质与具体工作情景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具体的“职业能力”、相关的“学术(学科)能力”和“普适性能力”。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观正由“学术能力观”向“职业能力观”转变。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本质分析中的盲区 对教学活动本质的认识是关于“教学是什么”这一问题的思考。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这一问题展开了争论,形成了多种颇有影响的观点和学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多重本质说、认识——实践说。除此以外,还有情知说、适应发展说、审美过程说、学习说、教师实践说、交往说、关联说等等。以上诸论均有其一定合理性和局限性,有学者就曾撰文专门对此进行评述。透视以上诸论,不难看出,对教学本质的认识长久以来主要源于哲学和心理学。而作为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来说,一种真正有价值、有深度的教学理论至少应有三种学科基础,即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这三种学科基础实际上分别反映着教学活动的哲学层面、心理学层面和社会学层面。  相似文献   

18.
《家庭教育》2010,(1):4-6
心理学专家认为:“每个人都有玩耍的童心,这种童心依靠玩具而释放出来”;教育学专家认为:“玩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儿童的智力”。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有新的大发展,这是现时代的大趋势。文章认为,要实现这种发展,需要根据哲学的内在逻辑和时代精神转变研究角度,把握研究重心,从哲学思维方式、哲学认识的座标上来一番根本的改变。文章指出,哲学的发展经历了本体论哲学、认识论哲学、实践论哲学等不同形态之后,现在开始进入人的哲学的新阶段。这是全部哲学发展合乎逻辑的结果,也是当代社会现代化建设和科学技术革命在哲学中的表现。文章强调,所谓人的哲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地说,当代哲学就应当是人的哲学,质言之,人的哲学是哲学的当代新形态。构建这种哲学体系,这是我们的理想。狭义的人的哲学,是关于人的问题的哲学思考,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从哲学的层次,揭示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一般特性和规律,进一步探讨如何发挥和提高人的主体性,使人的活动既符合客观世界的规律,也符合人的目的和美的规律,创造一个真、善、美的世界,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文章最后提出,这种人的哲学可以相对划分为“人的本质”、“人的活动”和“人的发展” 三个组成部分进行研究。研究人的哲学是我们当前的迫切任务,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发展的起点。  相似文献   

20.
本次盲校课程改革将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哲学基础,以残疾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理论为心理学基础,以个体社会化理论为社会学基础,以满足儿童教育需要理论为教育学基础,力图建立科学、实用的中国视障教育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