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和人生价值内涵,甚至在现代社会亦被人们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内容和做人的基本准则,然而,从"忍"的基本内涵来看,"忍"既有屈从、柔弱、麻木的一面,也有谦和、坚毅、精进的一面,只有辩证地看待"忍"的消极面和积极面,弃"忍"之糟粕,承"忍"之精华,方为上策。  相似文献   

2.
《三字经》《弟子规》一类的"启蒙"读物从其根本性质和最终目的而言,并非"启蒙",而是"蒙昧":造就愚民和奴才。它并无学理性和学术性,因之亦不是什么"国学"经典,而是普及以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有害的通俗读物。"国学"以儒学为身家性命之所在,儒学的压抑人性、扼杀个性、尊崇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等基本观念和主张,适应着、迎合了建立大一统、至高无上的皇权的需要。"国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用鲁迅先生的话,乃是"侍奉主子的文化",其主要功能,"是要中国人永远做侍奉主子的材料"。并且它还可以为异族统治者统治我们服务。我们似乎不必非要将五四以来的新学同传统"国学"联姻,打造为一个整体性的中国学术大家庭。传统"国学"尤其是当下大陆新儒家对于新学乃至普世价值的对抗不会短期消弭,他们不可能接受王富仁先生所提出的"新国学"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思想有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因此,在建立中国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制度化管理的优势,实施组织化、科学管理化,又要汲取中国传统丈化及管理思想的精髓,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4.
《文化学刊》2011,(2):164-164
卞新龙、罗秋在《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撰文指出,儒家在处理人与自然的思想是“天人合一”,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统一的整体,“天地阴阳木火金水,与人而十者,天之数毕”。人与自然之物都是统一于自然界的。古代一般用“天道”来表示自然规律,并且把天地置于很高的地位,包括封建的君王都要在理论上遵守天道,敬仰天地,我国古代遗址有帝王和百姓祭祀天地的传统以及不违农时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启始中国传统文化产业陈忱历时9年、耗资600万,用电视手段诠释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大型电视系列片《中国书画名家》,以其在世纪之交规模最大,荣膺中国书画专题片之最。1996年出生的陈忱,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出了校门之后,一路平步青云,具有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吸收了法家、道家、佛教等文化,逐步形成和发展。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很多积极的方面,但总体上说来仍存在很大差距,抑制中国社会进步与发展。本文就神和人的关系、处世与思想追求、科学理性精神、人权、性善及性恶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国内的"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在旧有路径之外,从农业文化、行政文化、法律文化、孝文化等多个角度开拓出一些值得深耕的具体课题。学界以日益宽广的学术视野将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放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研究,明确阐发其在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复杂影响。随着时代的演变,学者愈发将毛泽东与其后历代中共领导核心的传统文化观进行对比研究,更鲜明揭示出毛泽东的贡献与局限,突显了传统文化观的典型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如何重新叙述并构造“中国”认同,变成了一个广受瞩目的文化与政治议题.这一议题的提出,源自特定的历史契机,即中国在全球格局中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及其政治地位的改变,和中国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国内外不同力量介入的“中国模式”讨论即为其中突出的一例.不过,“契机”某种程度也是“危机”的显现,它意味着曾有的中国叙述...  相似文献   

9.
从十六世纪末到十八世纪中叶的一百五十余年间,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和中国文化的传入欧洲,都是经过传教士来实现的。但是,它们两者的作用和意义却不相同:前者在中国并没有产生多大的影响,而后者却在欧洲掀起了巨大而深远的思想革命。考察中国文化在西方的传播与影响,对于正确认识中国文化的地位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文化强国,需多渠道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让民族的文化瑰宝养在深闺。"自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强调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出要以多种途径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去。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智慧和结晶,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日本,郑和下西洋这些壮举谱写了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壮丽篇章,为中华文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基础是儒家思想,却又与单纯的儒家思想不同,他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继承与发展,但基本都是通过礼与法的有效结合来规范国家、家庭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中国持续稳定发展的传统法律文化体现了中国上千年的法律实践成果,也称得上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在不断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也在不断突显,现在人们普遍认为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财富,还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迄今为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部分礼法融合的价值内涵依然是有利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  相似文献   

12.
《文化学刊》2012,(4):128-128
宋玉波在《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庄子式的剩遗物或许最终被消释于个体之中,即个体心灵之自由的维度,此点已为广大学者所认可。但我们又发现,庄子或许在一定程度上还为剩遗物的意识所缠绕,却显然又意识到了此种意识的不足。他这样回应东郭子的追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社会自古以来便有独特的政治和文化环境,使得"家"的地位超越个体,凌驾于公共事物之上,在人生中甚至具有"根"的意义,然而,随着西方社会工作的引入及近年来在我国的蓬勃发展,传统的"家"文化与舶来的价值观并未得到更好的整合。在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我们要寻找两者的契合点,根据中国社会具体情境将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运用到社区实务中去。  相似文献   

14.
《文化学刊》2012,(4):59-59
吴志节、王育平在《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年第1期撰文指出,把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看成是一种生存哲学更为合适。和合文化包蕴的内涵要远远比方法论丰富得多,其中包括推崇多元与和谐的价值观、重视伦理与审美的实践论等成分,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在认识论层面,  相似文献   

15.
李姗姗  苏旭 《职业圈》2007,(19):41-42
传统法律文化在清末变法之际,制度层面的成果消失了,但精神实质却仍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对传统法律文化形成和特征的把握,可以解释法律实施的实然和应然的冲突,有利于深刻把握当今法治社会建设实践.文章从礼法关系变化、法与和谐、息讼、德礼、人情的关系等角度考察、探析传统法律文化.  相似文献   

16.
陈伟一 《职业圈》2008,(8):64-65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现行法律制度主要渊源于西方法学,渊源于西方的法律制度在中国适用过程中,必定会与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一些隐性的矛盾或冲突。  相似文献   

17.
刘伟见 《职业圈》2012,(31):83-83
当中国传统智慧与西方学术知识有效融合时,就会产生积极的反应和力量一个基于“以人为本”价值观、人和团队能力的西方教练技术,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情境下的管理和沟通工具,或许更适合于作为中西方管理对接的桥梁,对此的持续探讨与实践则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的矛盾心态屈文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无一例外地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而在这一漫长的有意无意间受其影响的历史过程中,知识分子则始终处于突出地位,他们的心态及其世界观都不可避免地反映出自己行为的精神原则。因此,在探讨知...  相似文献   

19.
詹勇 《职业圈》2007,(21):10
和谐社会理论构想的提出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进程中的历史必然,而且有着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正确处理好和谐社会理论构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论述了我国传统文化与平面设计的关系,和两者的整合,把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设计之中必定为现代设计带来巨大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