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罗骞 《教学与研究》2005,7(7):16-22
文章认为当今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一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试图将启蒙精神和启蒙原则作为最内在的因素来探讨现代性的困境.而马克思以"资本"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存在论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建制,并由此批判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然而,"现代哲学话语"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资本范畴的这种存在论意义,而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指认为一种经济主义的还原论,错误地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理论进行坚持或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在这种错误的指认中无意地流失了.文章呈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范畴之下展开的现代性批判同当今流行的"现代性话语"之间的基本差异,以突出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批判中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具有二重维度.第一重维度是批判,首先体现在对现代性理论内核--理性主义进行了批判,瓦解了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其次,针对现代性的"原本"--资本主义制度,利用"异化劳动"理论和"物的依赖性"理论对其进行了卓越的批判,指出它被共产主义社会所代替是历史之必然.第二重维度则是建立在批判基础上的超越,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运动是超越现代性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与现代性问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马克思最早全面洞察和把握了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特征,并对其进行批判。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和批判精神对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产生了重大影响,后现代主义者对现代性的批判,是马克思的批判思想在当代的延续。马克思与后现代主义又有着本质区别,马克思在批判的同时还有肯定,并追求最终的超越;而后现代主义追求单纯的解构,完全否定启蒙精神,从而走上了理性的反面。  相似文献   

4.
吉登斯对马克思的批判和反思,服从于吉登斯晚期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经历了一个从早期侧重于解读到后期侧重于批判的过程,在总体上包含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基础、资本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学说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关于市民社会与现代性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邢荣 《教学与研究》2005,1(10):50-56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现代性理论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市民社会与国家关系的探讨,马克思阐明现代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离是现代性确立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市民社会经济领域的考察,马克思指出市民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真正的实践领地。在对市民社会进行全面探究后,马克思看到市民社会的局限与矛盾,从而提出超越市民社会,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理想。这里,市民社会又成为马克思的现代性自我批判与超越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赵华灵 《天中学刊》2009,24(6):21-23
对现代性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思想和革命事业的立足点,马克思在其早期作品<论犹太人问题>中就已开始了对现代性的批判.马克思在探讨宗教解放与政治解放的关系中最早触及现代性,通过批判市民社会的人权及私有制批判现代性的利己主义和制度特征.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始终以追求和实现人的自由自觉的类特性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的历史境遇和它的进一步发展 ,使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的实践中面临着新的课题 ,目前进行它的当代性问题研究 ,就其适用性呈现了否定论、改造论和坚持发展论的几种观点。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 ,其实是对“现代性之发展”的看法不同引起的。因此 ,讨论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性 ,就是弄清马克思理论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过去把现代性视为资本主义的同构物而予以批判 ,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使现代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呈现出来。事实上现代性并不是与“历史运动”的社会主义不相关的。当今现代化的任务使我们仍然生活在现代性的框架之中 ,现代性仍然是我们的目标。这样 ,马克思理论在当代面临着适用于现代性的建设性问题 ,而不仅仅是对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实际上 ,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的建立 ,马克思理论对于现代性的适用的建设性仍是一个重要任务 ,同时现代性作为一个历史范畴 ,也不能忽视对它的批判。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性问题实质就是关于它对现代性进程的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辩证运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不是停留在理性批判和理性重建的层面上探讨现代性问题,相反认为,理性原则从属、依附于利益原则。资本对劳动的统治和奴役是导致“现代性悖论”的最深刻的根源。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是解决现代性的根本矛盾的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在现实矛盾分析中层层展开,表现出了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双重视野。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批判与发展的统一是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两大特点。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是对现代文化精神及实践的最深刻、凝练的概括。马克思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人的整体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构成技术置身其中的整体文化背景;技术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由外而内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展开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立足现代性批判的技术批判,因具有总体性特征而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切的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现代人技术化生存困境的反思、批判与诊疗。  相似文献   

10.
现代性的历史境遇和它的进一步发展,使马克思理论在当代的实践中面临着新的课题,目前进行它的当代性问题研究,就其适用性呈现了否定论,改造论和坚持发展论的几种观点,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其实是对“现代性之发展”的看法不同引起的,因此,讨论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性,就是弄清马克思理论与现代性的关系问题,过去把现代性视为资本主义的同构物而予以批判,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使现代性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呈现出来,事实上现代性并不是与“历史运动”的社会主义不相关的。当今现代的任务使我们仍然生活在现代性的框架之中,现代性仍然是我们的目标,这样,马克思理论在当代面临着适用于现代化的建设性问题,而不仅仅是对现代性批判的问题,实际上,在我国随着改革开放和邓小平理论的建立,马克思理论对于现代性的适用的建设性仍是一个重要任务,同时现代性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也不能忽视对它的批判,马克思理论的当代性问题实质就是关于它对现代性进程的建设性与批判性的辩证运用。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批判思想蕴含在对现代性的批判中,是对欧洲现代化过程的必然批判中产生的。马克思的批判思想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不仅在理论上批判吸前人理论资源,而且积极"入世",将理论批判、政治批判、经济批判通达实践,通过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辩证统一,为人类开辟了一条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站在现代性的门槛上对现代性进行了无情的批判,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话语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哲学批判、意识形态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批判。马克思通过实践思维方式的确立,批判了以理性原则作为解释世界的根据的近代哲学;在哲学批判的基础上,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揭露了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另外,马克思批判了对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关系进行研究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物役性经济。总之,马克思抛弃了纯粹哲学的态度,从实践出发,揭示实践的历史本质和批判本质,对现代性的总体状况进行了根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
作为20世纪具有卓越贡献的"现代性",在21世纪越来越多地体现出"威胁"的特征。"现代性"作为理性、真理等的化身,以其"神圣的形象"排斥一切非理性的东西,以工具理性、技术理性反对一切价值理性,其结果人们依赖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追求物质的极度丰富,最后却造成了物欲横流、环境破坏、道德沦丧等社会危机。如此结果,并非马克思对社会的认识存在失误,而是我们不恰当地运用了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理论,不恰当地选择和运用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过分夸大了生产实践应当遵循的"工具理性"模式。实现现代性的哲学指归,应回归到真正的马克思科学的实践观理论,强调理性与非理性辩证统一,既弘扬工具理性、技术理性,也坚持非理性、价值理性等的基础地位。非理性作为理性的基础和来源,应当被理性所接纳,让理性与非理性在辩证统一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是批判现代性的先驱者,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是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逻辑起点,对资本逻辑的分析是他的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核心.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后果是人的普遍异化,共产主义是扬弃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唯物史观的视野下,现代性无论是在社会存在还是在社会意识层面,都呈现出尖锐的矛盾,而资本的私有制乃是它的“根”。马克思既对现代性的“物的依赖”现象和形而上学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及其现实基础资本私有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否定,也对其普遍而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及其理性精神和主体性意识这一基本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而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共产主义理想,则集中体现了对现代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在批判古典政治经济学"精神生产力"理论的基础上,根据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揭示了精神生产力的地位和作用,阐明了精神生产力理论的一系列原理;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文化生产力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对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虽然《共产党宣言》不是马克思探讨现代性问题的专著,但是涉及现代性的诸多视角和维度,体现出丰富深刻的现代性韵味,其中蕴含和阐释的现代性思想在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共产党宣言》阐释现代性批判思想的基本方法、逻辑思路以及基本思想,本研究概括出马克思和恩格斯怎样运用唯物史观考察资本主义现代性问题,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充分展示资本主义现代性的"矛盾裂变"特质,揭示未来重构现代性的历史主体以及现代性重构的未来展望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诸矛盾现象背后有其深刻的形而上学基础,这就是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对现代性批判的彻底性要求导致马克思对现代性的形而上学基础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两大根基——抽象本体和抽象的人进行批判,颠覆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进而走向哲学革命,最终创立以实践作为其哲学根本观点的"新唯物主义"。因此,马克思对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批判是其哲学革命出场的现实路径,而其哲学革命则是其现代性批判彻底化的哲学结论。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批判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出场语境。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存在着二重维度。这种状况使得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风险社会语境中面临一些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理论挑战,需要做出相应的理论调适。当代风险社会是现代性发展的直接后果,对风险社会的批判最终要指向对全球资本关系的批判,因而风险社会批判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的历史逻辑。风险社会语境与历史唯物主义现代性批判逻辑的结合就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风险社会理论,历史唯物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在风险社会语境中的当代出场。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50):92-93
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性建构要从马克思主义与现代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性建构的管理进行分析与论述。其现代性建构需要经过马克思主义的现代性批判才可以判定出来,特别是马克思对于形而上学与资本所进行的双重批判。在理论的层面上,其现代性建构需要坚持清算现代形而上学的理论,反对资本的话语霸权,革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术语言,增强马克思主义对解释现实问题的理论依据,以及对普遍存在的社会矛盾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