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学对其后几十年中国文学的整体面貌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许多重要现象、命题都可以从左翼文学那里找寻到历史印痕.左翼文学精神是反主流意识形态的,它的社会批判意识及其对人们精神层面的关注,使其充满一种浪漫精神和理想主义的独特品格.左翼文学本身也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它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左翼文学在进入40年代初期以后,其精髓就被逐渐消解,在此后不同历史时期发生的消解或流变对当时的文学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研究背景与目的左翼思想肇始于19世纪中叶欧洲的工人运动,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成功,提供了无产阶级文学发展的土壤,使苏联成为无产阶级文学的发源地和中心,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文学莫不以苏联为榜样,形成一股国际主义的风潮。有关苏联与中国大陆、日本左翼文艺理论译介的连动性,大陆学界已累积了一些研究成果,其中鲁迅与瞿秋白两  相似文献   

3.
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文学界内一个争议巨大的话题。在文学的本质保证文学作品的纯净度、而文学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意识形态展现现世价值观的情况之下,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注定是一对相生相克的孪生体。二者在相互的矛盾与统一中完成文学的表达与升华,让文学作品具有更多的现实存在意义,并且随着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之间冲击程度的加剧,文学在道德、哲学、伦理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剖析与揭露,致使文学发展加快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要立足于唯物史观,从其精神实质上去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大贡献是从实践角度来论证意识形态的功能.审美意识形态应该是一个非中立的、肯定性的概念,在今天,我们主要是作为界定我国社会主义文学的性质的概念来使用的.  相似文献   

5.
大陆学人一直认为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存在偏见。其政治偏见(反共立场)确实存在,应该批判,但是其所谓"艺术偏见"还应该具体分析,夏志清用西方传统的批评理论评价中国现代文学,与左翼文学理论大相径庭,当然评价结果也迥然不同。但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体现的批评理论及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只有在"人们借以意识到这个冲突并力求把它克服"这一条件下,艺术这一社会意识形式才能够表现为意识形态的形式.文艺是审美意识形式,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但只有确认文艺的艺象形态性,才能真正揭示文艺的本质属性.此外,对原典的不同理解是造成文艺与政治关系认识上存在分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目前学界探讨的热点论题“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梳理的基础上,试图从这一论题本身的内在逻辑和语义的规定性方面进行献疑,进而提出,文学的本质需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要素上考察,文学在本质上是情感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8.
论文以20世纪40年代左翼文艺界眼中的“都市文学”为对象,讨论左翼文艺与城市通俗小说之间牵涉到的复杂情况。此时,所谓的“都市文学”与以农村为中心的解放区通俗小说相比,显然具有不同性质。论文主要通过堪称“小市民小说”的《虾球传》,探讨在40年代后期“一体化”的文学实践过程中,左翼文艺对“都市文学”的态度和他们所设想的“都市文学”的理想以及评价尺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延安文学与左翼文学紧密联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大批左翼知识分子来到延安,成为前期延安文学的主要建构者。他们继承了三十年代左翼文学的文学主张,重视文学的宣传功能,主张批判暴露,积极推进文艺大众化讨论,为前期延安文学带来了生机。  相似文献   

10.
左翼文学在很大程度上承载了20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的总体构建进程。左翼文学的基本特质,即社会化创作倾向、理性思维之光,平民意识与底层叙述,直面人生、揭露黑暗的现实主义精神,对后世中国文学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西方语言论文论中充满了对意识形态的指责与背弃情绪,极力否认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然而在他们的猛烈攻击声中,却透露出他们自身正是一种边缘意识形态的症状,他们对"纯文学"的倾情只不过是一种逃避主义。文学尽管有其独特的审美属性,但仍无法抹杀它本身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现实表现。  相似文献   

12.
文学理论面对新变化、新矛盾、新课题、新情况,如何解决其"中国化"问题,相当复杂.但是,中国文学理论要自立于世界文学理论之林,就必须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中国的文学理论要有科学的"原创"意识,要努力实现贴近文学现实的"中国化",这是每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中国文论家的惟一选择.  相似文献   

13.
在《讲话》中,毛泽东将艺工作看作是推行中共新的意识形态和建构现代民族国家的“想象共同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毛泽东将艺“为什么人的问题”上升到政治高度、政治原则来认识,强调和突出了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这一重要的整风环节。《讲话》发表以后,就对中国新学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巨大的规范作用,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它成为指导社会主义艺的重要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国内文艺学界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争论,成为一个热门话题.社会意识形态论和审美意识形态论是20世纪中外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两种主要观点.都来自马克思的理论资源.而审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同时具有审美和意识形态的内涵属性.审美与意识形态的融合与统一,在马克思美学思想中,是人的目的性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统一,更符合文学存在的实际.  相似文献   

15.
论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全面深入地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开阔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视野,开创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境界,开拓了当代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途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按照科学化、时代化、大众化、系统化的发展走向,梳理、总结新时期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发展理念并进行前瞻性思考,我们认为,当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理念创新的主要内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举旗帜、围绕中心的工作理念,关爱主体、厚重民生的人本理念,服务大局、服务大众的服务理念,做大事业、做强产业的建设理念,面向基层、走进大众的沟通理念和格调时代化、手段现代化、格局多元化的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意识形态这个概念切入,阐明意识形态是一种思想(观念)总和或思想(观念)体系,是理论的,概念的.把文学看成意识形态实际上是从政治学、社会学或哲学的角度也可说是"外"角度方面来研究文学,是把文学当成概念化、理论化、功利化、非审美的东西.如果从审美学的角度来说,理论化的意识形态不是审美的,而审美的对象不包含理论化的意识形态.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伊格尔顿、马尔库塞等也企图把审美与政治意识形态结合起来,然而他们也并没有提出意识形态是审美对象,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笔者认为,当下文学理论界几乎都认同的"文学是审美意识形态"的观念或命题是不能成立的.但我们并不否定文学是审美的,换一个角度来考察,也即从文学研究的"内"角度或从它作为审美价值的载体来看,文学的确是审美的.从内外角度研究文学也是中国现代百年文学理论教材建设的-个优秀传统,而强调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教材的一个显著特征.然而,考察文学的内外的两个角度是不能混淆的,把文学说成是审美意识形态实际上是把两者混淆起来.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艺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理论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艺意识形态本质论,都强调艺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在具体运作上又有所不同,前注意实践,后“坐而论道”;前走民族化的发展道路,后走与其它非马克思主义艺理论相融合的道路。毛泽东艺思想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理论都强调艺的社会学特征,即强调社会对艺的决定作用和艺对社会的反作用。但在具体侧重点上有所不同,西方马克思主义艺理论更重视现  相似文献   

18.
黄力之教授坚信即使在我国这种“特殊文化国情”下,马克思主义也具有不可超越性。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去观察、分析文艺现象,在关于文学主体性、“重写文学史”、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等重大理论问题上。发表了深刻而独到的见解,因而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本质观,把文艺看成是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邓小平的文艺本质观是对文艺本质的科学把握,符合时代的特征和需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钱锺书在其博大深宏的文艺思想中,他主张批评家应力求拥有学、识、德等综合性的素质,即不仅要建构与“古今中外为无町畦”的知识结构,而且也要培养一种“通识圆照”和“特识先觉”的审视洞察能力,以及树立诚实公正的“文章之德”,由此钱氏构筑了自己深刻透彻的文艺批评主体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