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度报道是各家报纸的品牌,也是抢占读者市场的主要武器.如何做好深度新闻,困扰着年轻记者的心. 采写深度新闻,必须有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有深度的思考、分析、辨别、研究的能力.现在,一些年轻记者只是看到表面新闻,这就需要年轻记者在平常的新闻采写中总结经验,对新闻的思考多了、深了,就能采写出新闻背后的新闻来.  相似文献   

2.
目前,相当多的经济报道内容大同小异,只是时间、地点、单位、产品名称不同而已。报道没有独特之处,不能引人入胜。而真正需要报道的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难点方面的新闻没有得到充分的报道。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记者、通讯员在采写经济报道时把经济新闻同经济工作混为一谈,不是站在新闻的位置上采写报道,好像是经济工作者在写工作总结。写的、编的不是经济新闻,而是经济工作或经济活动的过程。 如何使经济宣传为读者喜闻乐见,下面就经济  相似文献   

3.
打开我们的报纸,经常看到一些工业三部曲、农业四季歌式的报道,年年花开总相似。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增加报纸新闻的可读性,把新闻写出点新意呢?近年来,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有3篇稿子获得了河南省好新闻奖。我以为从锻炼自己的采写基本功入手,放开眼界深入思考,准确地使用新闻的价值尺度,是写出有新意的新闻的途径. 留心平常处记者要采写那些读者欲知而未知的不平凡的新闻事实,同时也不应忽视那些许多人都熟视无睹的事物,因为生活中越是平常的  相似文献   

4.
在几年的新闻采写实践中,我深切地感到:做一个好记者非常难。这个职业要求你有激情、能吃苦、善学习、爱思考。几年来,我在新闻采写中始终坚持着这样几条: 一、充满激情,认真深入生活 这里所说的“生活”,是新闻记者眼里的生活,既涉及人又包括事。它是整个时代、整个社会、整个人生。我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5.
新闻是客观事物与新闻采写者主观意识相结合的产物。新闻虽然在采写上力求客观,但由于采写者受不同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文化的影响,除极少数反映科学技术、自然界变化的新闻外,大多数的新闻总会带有采写者主观意识的烙印。换言之,在新闻客观表象的背后,总有采写者的主观意向,不管是倾向性也好,或称目的性也罢,总是采写者主观意识的间接反映。主观意识客观存在于新闻采写的过程中,并在新闻采写中起着不可漠视的作用。但如果对其认识和把握不当,就会导致新闻采写走入“误区”。比如,采访之前确立主题思想,为不少记者的不少采访活动所运用。但若主题不植根于长期生活积累,只凭主  相似文献   

6.
李晓东 《记者摇篮》2005,(10):48-48
新闻视角,是指采写者选择把握新闻角度的着眼点。在相同的新闻事件中,由于选择的视角不同,作者写出的新闻作品就会大不相同.表现出新闻价值也是良莠不齐、有高有低。因此,选择好新闻视角.是新闻采写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特别是在对外报道中,选择好最能引起国外读者共鸣的角度,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靖 《新闻与写作》2000,(11):23-24
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追踪报道是每一个记者都需要掌握的一种报道形式。特别是一些突发性的热点事件或一时的热门话题,必要时,都可以做追踪报道。追踪报道搞好了,既可以牢牢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形成较大的新闻冲击力,又能提高报纸的可读性和权威性。结合采访实践,我认为搞好追踪报道要注意选角度,抢速度,挖深度。 一、选取新闻的角度要新 所谓角度新,就是看问题和抓新闻的角度要与众不同,当然,前提是所找的角度必须有新闻价值,读者感兴趣也爱看。一个新闻事实产生了,特别是一个热点事件发生后,必然会有多家媒体来追逐和报道。这时…  相似文献   

8.
安莉 《新闻知识》2006,(7):74-75
近几年来,笔者深入生活,连续采写了一些有深度的稿件,深受读者的好评,并连连获奖。如《能源大省何以拉闸限电》获得2004年陕西新闻奖二等奖,《悬河,如何叫人放得下》获得2002年第十一届全国市、区党报新闻一等奖、《布尔养产业何处去?》获2003年陕西省新闻奖二等奖。在这里,笔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一是深入第一现场才能采写出新闻精品。这是笔者体会最深的一点。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首先要求作者要深入第一现场进行调查,才有机会捕捉到读者关注的热点和读点新闻,就有可能采写出针对性较强,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三贴近”的稿件。以笔者采写《悬河…  相似文献   

9.
通讯采写中需不需要激情?回答是肯定的。激情,是作者强烈思想感情在文章中的流露。一篇通讯,无论是正面的颂扬或是反面的揭露,总会打上作者爱憎的烙印。作者的思想感受越深刻,抒发出的激情就越浓烈,就越能引起读者共鸣。那种“死水微澜”式的文章,是决然感动不了读者的,也就无法达到宣传之效果。激情,是建立在客观性原则基础上的情真意切的抒发,而决非脱离客观事实的无病呻吟。离开了客观事实,激情就变成了“煽情”,徒劳而无益。我体会,通讯中激情的产生,起码应重视以下三个环节:激情,在选题中蕴涵选题,不仅是通讯写作能否成功的首要因素,也…  相似文献   

10.
(一) 我想说,记者采写李立科的成功,有“因人成事”的味道。李立科本人蹲点几十年,为民造福,与群众形成血肉联系,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这首先给采写者以情感的激励,素材的充实,这是任何成功报道的前提。无论谁碰到都会唤起巨大的采写热情.李立科作为先进典型,得以在1990年末有系统有计划的宣传,这是陕西日报社委会决策的正确。过去,李立科也报道过多次,终因较零散而没有造成更大影响.这次报道,以系列报道的形式出现,造成比较大的社会反响,形成了舆论热点。凡事讲“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没有李立科本人的生动事迹,没有报社的决策正确,采写者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主体精神的发挥将无所依附。我只所以强调后一点,是积自己从事新闻工作多年的体验,任何一篇有影响的报道,往往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署名者的背后有许多支持他们的无名英雄。我常想,这可能构成社会主义新闻的劳动特点,即有着鲜明的集体主义的印记.而这一点似乎被忽略得太久了.  相似文献   

11.
在转型期的基层社会,很多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超出我们的想象。要读懂并呈现给读者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基层社会,记者不仅需要理性的头脑,也需要一颗滚烫的心。记者要让自己采写的报道有温度,就必须带着感情,带着问题,深入基层,立足百姓,让自己成为一名记录者、感受者以及体验者,方能写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新闻作品来。做有温度的新闻,才能温暖我们的读者。  相似文献   

12.
在新疆第8个民族团结教育月里,我采写的通讯《各族人民为他“送行”》在《新疆日报》发表后,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自治区卫生厅特向全疆发出《通知》,号召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学习杜东亚同志的高尚医德、良好医风和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这篇《通讯》已先后获得1990年度《新疆日报》民族团结报道一等奖、同年《新疆日报》好新闻一等奖、新疆好新闻一等奖和全国8省区民族地区报道好新闻一等奖。不少同志问我这篇采写报道的经验,我说除了新闻事实典型等客观因素外,从主观因素来讲,主要是激情,是激情使我产生了强烈的采写冲动,是激情激励我一定要把它写成佳作。新闻作品首先要有素材,有“原料”,但又不是一大堆材料的简单组合,它要受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影响,是材料、观点和情感的有机结合。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情感、激情总是有阶级性的,我所说的“激情”,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急剧变化。这就需要新闻媒介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求新闻记者有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最佳角度去报道种种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因此,探讨“新闻角度与价值导向”问题,对于我们如何选择角度、把握新闻价值的正确导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角度选择:全方位采访与多侧面剖析 所谓报道角度,是指采写者观察事物的立足、着眼点不同,报道新闻事实所选取的不同侧面和手法。 一篇报道或文章能否产生较大的影响,使读者受到启示和教育,除了题材本身存在的客观价值外,往往  相似文献   

14.
现场短新闻是受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报道形式,也是一种有强烈的自身特色的常用新闻体裁,备受新闻界的关注。为了采写好现场短新闻,能够吸引更多读者,新闻工作者们正积极寻找现场新闻的采写方法。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采写现场短新闻的技巧与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在不久前结束的华东九报“深度报道”好新闻评选中,笔者与人合作采写的热点问题报道《“问题月饼”令人痛心》被与会专家评为特等奖。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近年来,我紧跟报业新闻改革大潮,在采编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热点的探索,而所采写的热点新闻,多次得到中宣部新闻局阅评专家的肯定。这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热点新闻采写的一点思考。 从新闻缺失至信息冗余,热点已成为纸质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对热点的选择,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办法。抓大放小、紧随公众舆论兴奋中枢,是固化党报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种独特的商品——精神消费品,报纸的使用价值要通过读者的有效阅读来实现。读者的需  相似文献   

1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失实是新闻采写的大忌。然而,失实的报道却常见诸于新闻媒介。对于失实报道,常听到人们谴责采写者。实际上,除了采写者应受到谴责外,更应受到谴责的足责任编辑,因为鉴别、核实稿件的真实性,是编辑的主要任务之一。一篇报道,从采访到发表,需要过许多关卡,但最终又是最重要的关卡就是编辑关。可见,根治新闻“失实症”对于责任编辑来说至关重要。笔者在长期的编辑工作中总结出根治“失实症”的几种技巧:一、逻辑推理法大凡失实的报道都是不符合生活逻辑的,因此,做为编辑应当养成善于推理的职  相似文献   

17.
看了题目,请通讯员朋友不要误会,这里所说的“冷门”,并非毫无顾忌的猎奇,而是专讲新闻采写中的求新之意。所以多报道点别人想不到、读者又特别想看到的“冷门新闻”,是采写者应刻意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何伟森 《新闻传播》2009,(11):42-42
在新闻采写的实践过程中.作者没有更好地转变采写思一路,拓宽报道领域,挖掘经济视角,掌握宣传时机是造成新闻报道(尤其是经济新闻报道)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本文仅从与经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法制、科技等领域入手,探讨如何挖掘经济视角,从而编织五光十色的新闻报道的“渔网”.捕捉到“活鱼”并“烹调”出令读者回味无穷的“新闻宴”来。  相似文献   

19.
苏辉 《新闻知识》2006,(10):83-84
常年从事经济报道的记者,必然要经常和各类统计数字打交道。正确运用和巧用数字,不仅能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让老百姓一看就明白,而且能有效的增强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要做到这些,就需要记者炼就硬功夫,巧妙利用阿拉伯数字在所报道的新闻中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精华和闪光点,开启新闻的窗口。在采写的经济新闻中,首先要把握的是运用数字的准确性,即新闻所强调的真实性和严谨性,这体现着记者的文风和专业精神,它是保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基础。在新闻采写中,有些新闻事实常常要用数字来表示,来证实,这样容易让读者对报道产生信赖感,从而有助于体…  相似文献   

20.
记者、编辑要使自己采写、编发的新闻能够抓住读者,就必须精心捕捉新闻素材,就要寻找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重点和疑点问题,把这些问题通过我们的报道反映出来,才能获得受众的关注,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而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时候,人们所关心的社会问题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时代脉搏'. 多年的新闻实践也使我感觉到,单纯地寻找社会生活的热点、难点、重点、疑点问题还不够,还必须精心思索,透过这些问题,努力找出使人们看到光明和希望的兴奋点,从而使读者受到鼓舞和启发,引导大家团结一致去努力做好工作,这样的报道才算搭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