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政课教学模式一直是思政课教师追求的目标,在思政课程育人方面也应用广泛且颇有实效。但面临新时代存在的新问题,思政课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论文提出的"三真三实"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杨生利 《科教导刊》2023,(6):129-131
文章立足深度学习理论,结合高校思政课实际,从设计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路径选择,从健全制度、资源供给、氛围营造等方面为高校思政课深度学习提供基本支撑,加强和提高教师的深度教学意识、学生的深度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3.
侯静 《英语广场》2022,(34):83-87
高校英语综合类课程要通过对思政元素的深度加工有效发挥外语课堂的育人价值。深度学习能够对课程思政的有效开展提供指导,教师可以借鉴深度学习路线DELC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通过明确教学目标、预测和课前评估、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和学习评价四个递进循环的过程深度融合课程内容和思政元素,聚焦创设思辨情景,实现对思政内容的深度理解和内化,让课程思政实现真实有效的价值引领和人格培养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小学思政课在坚定学生政治立场、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发展学生报国本领等方面具有奠基性的关键作用。当前,中小学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存在教学目标不够聚焦、教学方式有待扩展、教学评价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针对这些教学现状,教师可采取明确思政课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数字化教学手段推进思政课教学,健全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伴随着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而呈现出来的,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该模式具有校企合作与思政课实践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企业能提供丰富的育人资源、可弥补思政课时的不足等优势。将企业专业典型案例融入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发挥企业文化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育人优势、布置与学生专业相结合的思政课实习作业等,是校企合作模式下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思政课育人目标、价值理念、核心内容与红色文化具有一致性、互洽性与契合性。思政课凸显红色文化育人价值能够增强教学育人感染力、理论说服力和文化穿透力。在教学中,应优化教学内容以增加红色文化育人供给,坚持“学为主体”以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成效,改革教学方式以增添红色文化育人活力,推进协同教学以发挥红色文化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7.
郑亚飞 《教师》2022,(9):18-20
高职思政课承担着培养高职学生道德素养、提升职业人才整体素质的重要责任.在"三全育人"的教育背景下,高职院校和思政课教师理应对思政课的教学形式和内容等进行革新.以上述分析为基点,文章简析了"三全育人"的理论内涵与价值、总结了当前高职思政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言传身教、寄育于境、深度学习以及理实结合等方面,探析了高职思政...  相似文献   

8.
党史学习教育具有强化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功能。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一是发挥主导性作用,深入研究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的契合点;二是运用叙事教学法把党史故事融入教学过程;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频共振,协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四是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思政课教学内容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既是近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宣言书。高中思政课引导学生学习《报告》,不能简单地宣读或仅做观点引用,而应该用党的二十大精神解析社会热点的逻辑,提升思政课教学效度;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走向,拓展思政课教学广度;用党的二十大精神加持社会热点育人流量,引领思政课教学深度。在此过程中,应该遵循目标导向原则、学生主体原则和理性分析原则。教学中,思政课教师要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力求融会贯通,在深化和升华上下功夫;要聚焦铸魂育人,彰显《报告》伟力,在生动和鲜活上下功夫;聚焦落地落实,追求育人实效,在增见识和拓思路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思政课作为高校育人的主阵地,与思维可视化工具的深度融合,可以为高校思政课带来奇妙的教学效果,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思政课教学功能的拓展和教学效能的提升。同时,思维可视化工具尤其强调教学双方的共同参与,因此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育者,都是这一深度融合策略的主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龙燕 《科教导刊》2022,(18):126-128
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核心工作,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作为目标价值导向探索立体化体验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校园文化和社会资源共同构建思政课教学的助力系统,实现学生真学、真信、真行的思政课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利用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的根本任务。把信息技术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符合学生的成长特点,有利于思政课育人目标的达成。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学校应为此提供良好的平台与教育环境,打造一批充分掌握信息技术的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匠人"师资队伍,不断创新教育和教学方法,妥善处理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中所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汪华 《河南教育》2024,(1):78-80
高校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抓好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在课程思政视域下,本研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考核四个方面,重构了日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设计。依托学习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坚持“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融入丰富多元的思政育人元素,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采用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统一的考核体系,全方位推进日语阅读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地域红色文化是一种具有极高历史价值和育人价值的文化形态,是新时代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育人使命的重要依托。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体系中深度融入地域红色文化,可以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优化思政课教学方式,深化思政课教学效果。高校可以通过加强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改革和加快教法创新等多种路径,积极推动地域红色文化深度融入思政课教学体系,显著提升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推进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既是顺应“教育数字化”这一时代要求的必然选择,也是提升教学实效的内在要求。新兴数字技术与高校思政课建设深度融合,使得课堂时空边界、传统教材边界、线性学习边界、考核评价边界面临一定挑战,思政课教学和学习模式迎来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创新。同时,边界意识的模糊和缺失也导致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出现意识形态风险、育人功能减弱、实践教学失衡、信息茧房显现、学生隐私危机等一系列未形之患。要应对这些难题,必须重构思政课数字化建设的科技采择边界、工具理性边界、课程实践边界、信息分发边界,确保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建设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骆莎 《成才之路》2024,(1):33-36
把“四史”教育深度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的一项重大举措,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要求。高职院校应深化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明确“四史”教育融入的目标;构建“四史”教育浸润机制,丰富思政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筑育人新场域,共建多维立体思政实践育人环境;打造“联动”师资队伍,构建高职大思政实践育人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四史”教育搭建网络平台;打造“特色”品牌实践课,倡导体验式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7.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铸魂育人的重要阵地。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应有之义。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需要遵循科学指引,提升党史学习教育"高度"; 统整课程内容,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深度";推动深度融合,延伸党史学习教育"广度";凸显独特价值,提高党史学习教育"温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胜任力理论和应用研究的不断深入,胜任力模型逐渐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智慧学习环境下,面对智能技术带来的教学方式的变化,以胜任力衡量教师的职业发展水平,可以更加立体地了解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状态,从而更好地为高校思政育人的目标提供保障。通过分析智慧学习环境下高校思政课教师胜任力及其内外影响因素,提出牢固思政课教师政治观念,提升思政课教师政治胜任力,强化思政课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师执教胜任力,增强思政课教师科研水平,提高思政课教师职业胜任力,丰富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提高思政课教师智慧学习胜任力等策略,为优化高校思政育人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实现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并驾齐驱、协同育人的目标,本研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两个环节:教学设计环节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塑课程目标、梳理课程内容;教学实施中分析房屋建筑学课程蕴含的思政素材、设计思政元素的融入点,课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落实思政育人目标,课后设置逐层提高的三级评价考量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旨在实现价值传播与知识引领。  相似文献   

20.
王健崭 《江苏高教》2023,(9):114-120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加速跃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伴随着思政课教学全过程、全场景的数据采集和智能分析,人工智能从智能化教学场景打造、个性化学习资源供给、智慧化学生测评体系建设三个维度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发展。但是,应系统审视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教学在"场景-资源-测评"三方面存在的技术风险,比如:智能化教学场景的滥用,对大学生数据隐私权的侵犯以及算法黑箱背后的数据依赖。面对这些问题,要加快人工智能在思政课教学中的深度转化,实现智能化教学场景的合理运用、大学生学习数据的合理使用以及透明算法下价值对技术的主导,从而促进人工智能与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构建人机协同的思政课教学新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