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20年12月20日,"友成杯"2020杭州萧山武术文化湘湖论坛隆重开幕。杭州萧山与武术的缘分由来已久,近年来愈加深厚。随着"国字号"讲武学堂的金字招牌花落萧山,中华武术在这里生根发芽。2022年,第十九届亚运会将在杭州举行,其中武术比赛的场馆设在萧山瓜沥。在备战亚运的关键时期,萧山续写与武术的缘分,通过举办2020杭州萧山武术文化湘湖论坛,汇集武术名家,在湘湖"讲"武、"论"武、"习"武,传承和发扬武术精神,探寻武术服务人民、促进健康的新路,全力助力"迎亚运"。  相似文献   

2.
大运河武术文化联盟揭牌讲述运河南北武术故事为进一步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2020年12月22日,大运河武术文化联盟揭牌仪式在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举行。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智库专家田苏辉、吴彬、江百龙等100余人出席了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3.
6月28日,西湖·湘湖唱好“西湘记”缔结“姊妹湖”战略合作仪式在西湖畔举行。隔钱塘江相望的西湖与湘湖跨江认亲,新时代“西湘记”大幕拉开……去过很多次西湖,或采访,或旅行,每一次都陶醉于它的秀丽风景和美丽传说。也去过很多次湘湖,都是参加武术活动,每一次都感动于萧山的武术氛围和萧山武术人对武术的执着与热爱。近年来,萧山的武术活动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高,影响越来越大,成为中国武术事业的一块新高地。这里不仅是以高规格著称的“湘湖论坛”的创办地,湘湖畔的“湘湖讲武学堂”更成为武术界名人雅士聚会的地方,在这里,各路侠士高手谈古论今,品茶论武。之字形的钱塘江,恰似太极图中的阴阳分隔线,而被誉为杭州“姊妹湖”的西湖和湘湖正是太极阴阳鱼中的两只鱼眼。擦亮“双目”,或许可以为杭州和浙江在文化复兴和文化自信中寻找到新的坐标,为文化浙江增添一抹武的阳刚。  相似文献   

4.
<正>日前,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冠军课堂”连线意大利贝加莫大学龙汇武术队,以武术基础技术指导,为他们上了一堂特殊的武术课,同时向武术队的队员们介绍了湘湖讲武学堂,从不同视角观看武盛楼、习武堂,以及8000年历史的跨湖桥遗址等地。活动伊始,意大利一方的队员们在贝加莫大学的体能训练馆内集合,首先观看了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的介绍。视频由“冠军课堂”讲师、  相似文献   

5.
对话郑家豪     
<正>他曾于1999年、2003年、2005年共三次获得世界武术锦标赛男子南拳、南棍冠军,2009年当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专业运动员退役十七年后,因为武术世家的尚武底气,也因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引领,如今的他已华丽转身,成为一家上市公司的高管。2022年10月29日上午,国家武术研究院湘湖讲武学堂举办“冠军课堂”第4期活动,由“冠军课堂”讲师郑家豪分享从世界冠军到上市公司高管转型背后的故事。本次活动与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合作主办。  相似文献   

6.
通风报信     
《中华武术》2004,(6):7-7
2004年5月18日晚,北京大学武术文化节闭幕式专场高校武术表演大会在北大百年大讲堂隆重举行。北大武术文化节于4月23日开幕,历时一月。文化节期间不仅举办了内容丰富多彩的讲座,而且还举行了武术影视观摩和交流等活动。18日晚,来自北京市众多高校的大学生武术爱好者及民间著名武术家、专业武术运动员等激情演绎了一场“北京高校武术表演大会”。  相似文献   

7.
当代武术文化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武术属于文化、高于体育”已逐渐成为学界的共识,然而,“武术是什么?”的本源性问题却尚未得到圆满的回答。武术文化的多元性和文字自身的局限性特点,使任何一个关于武术的概念都会产生自身难以避免的缺陷,所以,给“武术”或“武术文化”下一个定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武术本身也在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对武术的全面把握要与时代的发展和对武术的认知相结合。通观当代融入人们视野中的武术,从文化的整体观出发,可分为四种形态,即“文化的武术”、“教育的武术”、“艺术的武术”、“体育的武术”。这种分类概括了武术文化的主体内容,提出了武术概念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
2006年5月28日,由亚太文化促进会武术专业委员会、中国民间武术家联谊会主办,北京精武武术运动发展中心、华夏武术文化发展中心承办的武术交流大会,在北京香山团城演武厅落下帷幕。来自国内各省市的三百多名武术爱好者以及武术名家,欢聚一堂,切磋武艺。到会的武术名家有中国武术“十大武术教练”、福建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曾乃梁,陈式太极拳名家王西安等。  相似文献   

9.
论西方体育在中国的演进及对中国武术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40年以前,中国自我发展了“艺、体、用”三位一体的优秀文化遗产———传统武术;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等表现形式。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在分化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不容回避。  相似文献   

10.
竞艺武术是一种文化启迪、文化思考、文化实践,是对“常态”武术文化的“变态”,只有不断地实施“变态”,才有文化发展的可能,否则武术文化总是在传统面前裹足不前,日现“病态”,被时代淘汰。实际上,武术自古以来就饱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熏陶,蕴含丰富的文化元素,拥有生存的巨大能量。同时,“变态”后的竞艺武术文化拥有雄厚的社会基础,这是武术文化不断弘扬和扩张的根基。只有适应、引导和满足社会变迁的需要并不断创新才能实现武术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知史以为鉴。文章通过对内容分析、文献资料、比较分析、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将《中华武术》杂志自1982年创刊至2009年第7期共300期内容所经历的27年发展史划分为四个阶段,从武术传播内容流变的角度,抽绎并评析了杂志传播武术的规律。将对武术的传播规律整体抽绎为:一是单就竞技武术而言,内容传播重点“由技术向赛事转变”;二是单就社会武术而言,内容传播方式“由‘一把抓’向‘弹钢琴’转变”;三是就竞技武术与社会武术传播的关系而言,它们在“并行之中向社会武术偏重”。  相似文献   

12.
论武术文化的涵义及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术文化”与“武术”,由于视域的不同,既相互统一,又各有侧重。“武术”作为现实存在的“技术”形态,表现的更为真实、直接,以技击、表演、比赛等形式存在于社会普遍认知之中。而“武术文化”则侧重于“非技术”的成分,注重“武术”的文化体系、艺术审美、价值功能等方面。两者既非包含与包括,也非融合和互补,而是角度不同的思考与认识。“武术”称之为“武术文化”,源自武术的“中国性”及其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因。从广义上,武术文化包括文化遗产中的武术、体育领域中的武术、影视中的武术、文学中的武术、学校教育中的武术等;从狭义上,武术文化专指传统武术拳种流派及其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武德要求、传承制度等。武术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共同性与多样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继承性与融合性。  相似文献   

13.
武术发展分化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840年前,中国自我发展了“练为战”的军事武术和“艺、体、用”三合一的传统武术;1840年后,由于西方体育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演进,中国武术开始分化。武术在其竞技功能、健身功能、经济功能、表演功能强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完善了竞技武术、健身武术、商业武术。近期,“艺术武术”也初露端倪且发展势头强劲。武术发展过程的分化是自我调适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带来种种弊端,对传统武术的相对忽视就是其中较典型的现象之一。作为武术之源的传统武术问题,不容回避、不得回避。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是我调入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主持工作的第一年。从单位名称就能明白,这个单位的工作中心是“研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迈进、国家以科学发展观为方略的今天,抓好科学研究,是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基此考虑,仅在这一年中,我们就相继在上海体育学院召开了“2003年国际武术论文报告会”,在武汉体育学院召开了“2003年全国武术科研论文报告会”。两次报告会的主题依次为“武术属于世界——武术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和“与时俱进,推动武术运动的全面发展”。报告会后,我们请部分入选论文的作者自行对文章进行了必要的修改,汇集成这本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武术研究》。希望此书的出版,对于活跃武术学术气氛、交流武术科研成果,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黄志军 《中华武术》2000,(11):14-14
我喜欢看武术,但不练武术,是武术的圈外人,对“散打王”争霸赛说一些外行话。  相似文献   

16.
2019年12月28日,中国体育报业总社《中华武术》杂志创刊37周年颁奖典礼在京隆重举行。在《中华武术》创刊37周年岁末,《中华武术》主办了“中国太极拳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活动支持单位为四川省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和重庆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经过网络投票和专家评委的评定。  相似文献   

17.
钱新天  胡志军 《武当》2006,(3):17-17
为响应国家武术健身、科学健身号召,弘扬中华民族武术之瑰宝,在常州武术协会指导下,常州几位丹派第十二代传人老师共同倡导成立的“常州武当丹派研究会”于2005年12月20日隆重成立。大会一致表决通过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2日晚,我们乘火车由成都到重庆,开始了“武术之旅”的重庆之行。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2008,(2):61
抱病的谢霆锋1月14日出席“全民健身迎奥运”记者会。此次谢霆锋受邀担任“全民健身”武术代表也并非毫无缘故,因为早在2006年的时候,谢霆锋就在电影《龙虎门》和电视剧《咏春》中小试了一把牛刀。谢霆锋说:“我不是一个练武出身的人,我只不过是一个武术爱好者,希望这一次我们能够迎接奥运,也希望有一天我们中国的武术出现在奥运会的项目中。”  相似文献   

20.
抗战“陪都”时期的峨嵋武术,为直辖后的重庆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八年战时首都,在汇聚各方贤人志士的同时,武林高手、专家、学者和武术组织也纷纷云集山城,促使巴渝武术迅猛发展。本土武术与峨嵋武术等外来武术在民族存亡之际成为中华民族保家卫国的“国术”,习武救国热潮一浪高过一浪。抗战“陪都”时期的巴渝武术铸就了重庆武术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