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航语境与飞行学员英语陆空通话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陆空通话作为英语语言运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受到语境的制约。在民航语境分析与陆空通话特点解析的基础上,将民航语境与英语陆空通话进行结合研究,指出民航语境在英语陆空通话教学中的应用包括充分利用民航语境来提高陆空通话词汇教学水平、提高陆空通话听力理解能力、加强陆空通话口语训练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语境是指人们在交际活动中的各种语言环境。语言脱离语境话语就失去了确切含义。因此语言必须依存于语境,语境在言语交际中发挥着各种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重点分析了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出发,以斯佩伯和威尔逊(Sperber&Wilson)关联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语境要素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强调语境研究的视角应转向语境的认知研究。通过对动态语境的概念、动态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特点等作初步的分析,指出语义受语境的制约,而语境本身就处于动态的变化当中。交际的核心不在于言语,而在于意义的理解,语义分析法只能在初步语境中实现.而言语分析及交际分析应该在动态语境中完成。在言语交际中强调动态语境突出了动态的语言形式,从而对言语交际的分析更加深入。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而交际又离不开一定的语境。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必然与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角度出发,浅析上下文语境、文化语境和情景语境对隐喻认知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Within the scope of human beings, some addressing terms are similar. However, different addressing terms still exist,which are influenced by the background of 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 or 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 A good example is tha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 typical instance of high context communication, puts much emphasis on etiquette, which is represented in addressing terms as more complex and definite; In western, with the background of low context communication, every individual is more equal and they address each other more generally and much simpler. This paper tries to explore the addressing terms both in Chinese and in Englis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rame theory.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境与交际失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对交际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方面,只有在语境中言语的交际才具有可能性;另一方面,语境制约或阻碍着交际的顺利进行,从而引起交际失误。  相似文献   

7.
副言辞语境与口语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语境的研究逐渐成为语言学领域中的热点,但副言辞语境却经常被人们所忽略。事实上,副言辞语境在语 言交际,尤其是口语会话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其主观要素和客观要素两个方面在口语会话中都有具体而广泛的运用,这 充分表明了副言辞语境在口语交际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The notion of context i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pragmatics because it contributes a lot to the meaning ofan utterance.In a sense,contextual features determine orinfluence the interpretation of utterances.This makes itvery significant to study contextual features and how tocreate context.The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of languagein a special context can develop learners' competence injudging whether the linguistic forms are appropriate ornotand help learner master this forms and their meanin…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中的核心环节,而课堂交际则是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课堂交际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文章对课堂语境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课堂语境对课堂交际的影响,即:(1)教师掌控课堂交际;(2)课堂语境限定课堂交际目的;(3)课堂交际的某一交际类型会多次发生。在此基础上,针对对外汉语课堂交际,文章提出了三条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0.
语言语境与人们说话的方式、语义、词汇以及词语的搭配都有着很大的关联;在日常交流中,语音语境(如说话人的语音、语调甚至重音)对听话人的理解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同于语言语境,情景语境则会依赖于时间、地点、谈话者的身份等多种因素对话语的意义产生影响;文化语境是除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之外对人们的理解、交流、甚至英语学习造成最大影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论语境与语言交际的相互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探讨了语用学中语境这一重要理论,并例证了语言的理解依赖于语境,语境制约着语言的选择和运用;同时语言交际也会对语境产生作用,语言交际的不同阶段,语境也会随之变化,二者密切相关,语境对语言交际有重大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进行交际的重要工具。同样一句话语在不同的语境之中就会产生不同的语用效果,以至产生交际障碍,无法达成交际目的。文章按语用学的观点探讨了跨文化交际障碍和语境之间的关系,指出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必须重视语境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语用能力的一个核心要素,传统上对语用能力的理解多为静态的语境观,过度关注语用行为的形式与策略,忽视了交际的动态性特征以及语用能力的认知内涵。本文基于认知语境的动态性特征,认为语用能力是在语言交际中,交际者能够依据明示语境经过认知加工提取出相关的缺省语境,不断顺应或重新建构认知语境,从而产出合适话语的一系列反应。它包括语用知识、语用意识和语用表现三个部分。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境的主客观因素及其所起的作用与传统意义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上英语交流实践中的实例分析,阐述了跨文化网络交流语境的特殊性,着重探讨了在网络交流的过程中语用失误的原因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探索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语用学的不断发展使得语境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讨论语境在口语交际中的特征与功能,以帮助人们更自觉地把握语境、更好地实施交际意图,从而把言语交际推向一个更加完善的境地。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工具。语言的功能表现为它是语义的载体 ,语义的传递才是交际的目的。然而语义的准确理解与表达是与交际活动发生的语言环境 (语境 )密切相关的。研究交际过程中的语境因素 ,对交际双方更好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90年代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从媒介发展的角度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与电子媒介传播——主要是电视文艺传播的兴起有相当的关系。电子媒介——电视在主动性、易解性、娱乐性、快捷性方面都占有很多的传播优势,抢走了文学文本传播中的受众。文学文本传播的衰落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图像传播的扩张、受众个性的被销蚀及其自由选择权的丧失、文本传播本身依赖的社会经济支持的被夺走等。  相似文献   

18.
在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师恰当创设语境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遵循语境创设原则,采用可行的方法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善语境创设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是英语教学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作为其分支之一的诗歌传播学也处于发展阶段。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古代传统诗歌的传播研究对构筑本土传播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诗歌为切入点,试分析其诗歌在小说虚构语境下的传播类型及通过诗歌在现实语境下的文本研究探讨诗歌文本和小说文本传播范围和传播影响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structuring of research models to investigate communication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Two major issues addressed are: (1) the nature of outcome variables isolated for study; and (2) the need to integrate multipl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to understand communication context.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for defining and measuring dyadic level, instrumental, time‐bound, and evaluative communication effects. A dialectic view of communication context is presented which integrates varied perspectives for organizing and analyzing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intimates’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