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两方社会家喻户晓的侦探小说作家。随着其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进入中国,其作品魅力逐渐折服了东方读者。情节上,作者创造了“最有可能的”、“最不可能的”和“圈内人”三种侦探模式;推理中,作者对犯罪心理匠心独具;表达上,作者借用暗示、民谣、谚语,渲染气氛,烘托情节;人物上,作者塑造了“红玫瑰和白雪花”两种对立的女性。所有这些也许并不都符合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但他们确实成了克里斯蒂小说不可或缺的魅力元素。  相似文献   

2.
《洛丽塔》从语词游戏到结构布局都戏仿传统侦探小说这一题材。纳博科夫在小说中重构了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改“追查罪犯”为“确认受害人”,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他还彻底颠覆了小说中的侦探形象。这些都体现了纳博科夫唯美主义的艺术创作观。  相似文献   

3.
侦探小说的叙事对比一般的叙事文本来说是比较复杂的,但是究其内部的结构而言,无非也是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人物中运用了一系列手段,制造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克里斯蒂作为著名的推理小说作家。她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质上,从形式上分析阅读一篇侦探小说的同时,就在意义层面逐渐消解了侦探小说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梅娘是20世纪40年代东北作家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一位女作家。她的创作融合东西方小说精华,构筑起精致多变的艺术结构,以朴实生动的笔触构画出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展示了浓厚的东北地域风情和生活意蕴。  相似文献   

5.
巴巴拉·汉拉汉(1939--1991)是澳大利亚著名女作家,她的小说分三类:自传体小说、幻想或哥特式小说和传记小说。要理解汉拉汉文学作品的重要性,需要对她的智慧和灵感的源泉、背景和教育以及她对自身才能的信心进行框定。本文探讨了其如下主要成就:艺术及女性情感、艺术和性、艺术家的精神生活、心中的孩子、善与恶的问题、无知与知识及对男女劳动生活的歌颂。  相似文献   

6.
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是20世纪最受争议的文学作品之一。长期以来,评论界对其展开了大量的道德伦理评价,并将其归为现代主义小说。通过分析小说中的玄学侦探小说程式,论证《洛丽塔》是一部颠覆传统的玄学侦探小说。  相似文献   

7.
本将“意境”这一中国传统美学概念引入到小说翻译研究领域,从意境的渊源和内涵着手,讨论了小说意境的创作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佐以例证,重点研究了译在小说翻译中传达意境时该注意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从“诗化小说”理论出发,在作品中充分进行了实验性创作,从而使她的小说充满了诗的意境和韵味。《达洛卫夫人》便是一部具有明显诗化倾向的文学作品。从感情和印象、诗化哲理、象征主义手法这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达洛卫夫人》的诗性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赵学峰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4):81-83,96
艾米莉.勃朗特的文学成就与其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艾米莉创作的源泉可以追溯到少年时代的教育。艾米莉的教育分为世俗和宗教两块,世俗教育主要受益于家庭内的互助学习,学校教育仅是辅助作用;宗教教育则受到福音派牧师父亲和循道宗信徒姨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宗教观,并将其付之于自己的文学创作。艾米莉的世俗教育使她立足现实,踏实生活,而宗教教育则为她的艺术虚构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二者共同构建了艾米莉自由而不失理性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0.
王伟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07-108
到《灯塔去》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它以完美与和谐的艺术形式充分展示了弗吉尼亚.伍尔夫非凡的文学功底。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揭示了男权社会中两性相斥的现状,提出两性由相斥到相吸的途径,从而实现对女性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反乌托邦”小说《羚羊与秧鸡》以黑色幽默的冷峻风格,通过对人类末日图景的惊人描摹,表达了作家对文明异化人性的深切反思,流露出作家对后现代社会人文艺术走向沦落的可悲现实的惋叹之情。作品以高度的艺术技巧,为自身在反思文明的人类精神宝库中赢得了一个独特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学徒的菩萨》是白桦派主将志贺直哉的短篇佳作。这篇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技巧。首先,小说中的人物处理呈现出一种不对等的关系。其次,虽然小说的叙事视点多次变换,实际上小说仍然采用了全知的视角模式,并且叙述者是个矛盾的存在。还有,小说运用分镜头的电影技巧,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通过分镜头的聚焦与对比,突出并强化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爱伦·坡开创了小说史上一个新的类型——侦探小说,这种“类型小说”在行文上有着作家独特的奇崛怪诞的风格,但最大的特征却在于在“效果统一论”思想的指导下,巧妙地运用了悬念手法,达到了扣人心弦的悬疑效果,又彰显了智性推理的魅力和人的理性力量的强大。而这一切,又都是超越于小说的道德讽喻性之上的,从某种程度上看,倒正是道德讽喻性的退居次席,成全了爱伦·坡以“窥探”为手段、以悬念为生命的侦探小说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哈代最后一部小说《无名的裘德》中的女主人公——淑,是一个具有悲剧性命运的新女性形象。她的人生悲剧是由多元复杂的因素汇合而成,但对其悲剧的探源却很少人涉足。文章从社会、性格和命运诸方面对其悲剧根源进行溯源,并分析其悲剧的审美、认识和社会批判等方面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冰 《鸡西大学学报》2010,10(2):112-113
《呼兰河传》具有强烈的经久不衰的艺术感染力是由于作品本身独有的艺术风格,它植根于中国小说美学传统基础之上,融合了对中国小说传统美学的传承与变异。中国传统小说美学强调小说艺术生命力的源泉就在于它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于它的真实性,它要求作品逼真、有情、传神,而《呼兰河传》恰恰完美地满足了这三点要求。  相似文献   

16.
池莉小说大多是对芸芸众生的世俗性关怀,努力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本本分分地写;注重语言的本真色彩,运用世俗性的平易语言;实实在在地将身边的事情写出,使小说具有自然风韵;不如意的悲哀人生的展示,对命运的妥协与认同,使作品呈现出悲婉的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17.
<金瓶梅>在文体上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大量吸收并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这些被移植的"小说"成为<金瓶梅>有机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主要目的是要表明作者的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18.
《金瓶梅》不仅借《水浒传》中“武松杀嫂”的故事引申开发而来,而且还大量抄改了话本小说、公案小说等,形成了“小说中有小说”的独特文体现象。作者在引进这些小说时,插入了许多明代正德、嘉靖两朝的真实历史人物,以此表明创作主旨和意图。  相似文献   

19.
针对21世纪的发展趋势,论述了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和谐的教学互动模式的理论,并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渗透学习风格的理念,以整合的方式建构有效的学习模型,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宫爱风 《海外英语》2012,(4):216-217,220
文学与历史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新门监狱作为英国历史上有名的监狱之一,给文学提供了素材,也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主要纪录新门监狱一些有名的犯罪和罪犯的带有传记性质的《新门监狱纪事》直接影响了犯罪小说的产生并为侦探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