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欢乐山的五月柱》是霍桑早期的一篇重要的短篇小说,它是一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素材写成的寓言短篇小说。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突出强调了历史与文本之间的互动,据此本文将从霍桑的清教思想对该文创作的影响,以及小说中的意识对立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霍桑的历史观这两个方面小说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WANG Qiong 《海外英语》2014,(7):201-202
The symbolism in Hawthorne's short stories is very typical.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use of symbolism in his Young Goodman Brown with a view to contributing to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hole story. Its title, the protagonist's name, color of brown, pink, and black, some images such as characters, surroundings and the plot of the whole story have abundant symbolic implication. By analyzing the story and the writing methods of symbolism, we can see the theme of Hawthorne's stories clearly. Hawthorne reveals that"Evil is the nature of mankind"by the use of these images.  相似文献   

3.
《红字》是霍桑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探索主体心理深层的“不可饶恕的原罪”。《红字》所表现出来的浓烈的清教思想及其根源值得梳理和反思,作品中反映的人性懦弱与人性罪恶,以及人的内心焦灼与灵魂的苦痛需要审视与诠释。  相似文献   

4.
莫言作品中一个更普遍、更自觉地采取的艺术手法、营造作品的章法是对寓言手法的现代性运用。在莫言的许多小说中,寓言的作用可谓非同寻常,它们或形成生命主体之间的对话效应,或对社会生活中的某种神秘客体予以解魅、反讽,或对遭受磨难的生命主体及其精神以近似童话的方式给以鼓舞、赞美、激扬。因此,莫言的寓言总是和对生命主体精神的肯定与表达联系在一起,是一种生命主体精神的特殊的话语行为。  相似文献   

5.
正如纳撒尼尔·霍桑的大部分小说一样 ,《好男儿布朗》这部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晦暗、神秘的意象。本文对这种神秘、晦暗的意象进行了双重解读:一方面 ,这体现了霍桑深受清教思想和超验主义哲学影响的矛盾思想 ;另一方面 ,这也反映了霍桑的创作倾向与写作特色  相似文献   

6.
霍桑的经典小说《红字》富有政治内涵,该书刻画一位具有复杂性格的女性——海丝特,她叛逆的一面表达了霍桑寻求政治自由的渴望,而她的最终回归与妥协则体现出霍桑对海丝特激进姿态的批评,以及他在政治上对欧洲革命、妇女运动和废奴运动等激进行为持有的保守态度,从而透露一名保守的共和党人士对19世纪激进式的国家发展道路的批判态度和倡导渐进式的发展道路的立场。  相似文献   

7.
《红字》是美国的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作品以生动的题材和独特的象征手法代表了霍桑创作的最高成就。本文分析了小说人物和情节中基督教原型的象征意义,揭示了霍桑的"原罪———赎罪———死亡———永生"这一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8.
霍桑是19世纪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之一,《红字》是最能体现霍桑艺术风格-象征手法的代表作。霍桑的象征手法具有浓郁的感情色彩,不拘泥于传统形式。霍桑被誉为19世纪美国的最出色的象征派作家。  相似文献   

9.
《红字》是最大特点是含混,所谓含混,即作者有意识地使文本具有模糊性,游移性,歧义性,从构成上看,霍桑在意义标志,情节设置和叙述中均采用了“多重选择”式手法,从而使文本具备开放性和迷惑性,从本质上看,本文的含混是作者世界观,神学观复杂性的体现,从文学渊源上看,是他对文学传统有意识地继承和扬弃的结果,借用荣格的理论,可以了解作者本人的潜在立场。  相似文献   

10.
霍桑擅长探索人的复杂心理和罪恶对人造成的道德、情感、心理上的影响,笔下的人物大多是圆形人物.文章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来分析霍桑代表作<红字>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性格,进而揭示霍桑笔下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相似文献   

11.
《红字》主人翁海丝特·白兰悲剧人性探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红字》是对悲剧人性的深刻挖掘,作者通过对主人公所处时代的铺叙和对主人公心理发展历程的挖掘与分析,揭示了悲剧人性的真正原因在于人与社会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红字》的艺术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字》中,霍桑作品的朦胧、模糊、神秘、跳跃、游荡、象征的艺术风格得到充分体现。从朦胧中不断跳跃的小说主题、游荡于小说中的幽灵般的人物、模糊、神秘的场景设计和赋予丰富蕴涵的象征寓意几方面显示了《红字》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萨义德《东方学》为理论框架,分析霍桑的小说《红字》中"白种"对"红种"印第安人所执行地残酷的宗教统治以及严苛的种族歧视政策;并且通过对《红字》中女主人公海丝特形象的深入分析推断出霍桑眼中的东方女性形象——美丽、贤惠、荒淫、愚蠢、甘愿牺牲、丧失话语权、一成不变,再一次证实了霍桑无意识的东方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4.
《红字》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霍桑创造的一个极具女性主义意识的人物形象,她坚持自己的人格独立,精神自由,充满反抗精神,追求妇女的平等权利。海丝特以沉默的方式向男权制社会作出了反抗。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6.
运用叙事学、文体学等理论方法,细读霍桑具有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之一《教长的黑面纱》,以展现它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7.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各自的圣典中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寓言。寓言以其本身的特质 ,承担起传播教义教理的任务 ,也促使宗教得以广泛流传 ,深入人心。从三大宗教寓言的生成年代、存在概貌及意义内涵等方面可以看出 ,这些寓言一方面与其宗教思想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一方面又是它那个国家和民族文学的智慧花朵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借用女性主义学批评的理论和方法,对美国名作家霍桑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探讨。在《红字》中,霍桑揭示出女主人公海丝特在清教男权社会中处于“边缘”地位,批判了男权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厌女意识;并且通过把女主人公海丝特的坚强和对不公命运的抗争同男主人公的软弱和对命运的无助进行对比,颠覆了男权社会把女性作为“客体”的传统观念,在自己的想象“红字”世界中为海丝特赢得了一个“主体”的位置。正是通过对海丝特这一女性人物的塑造表达出霍桑潜在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在《聊斋志异》的人花相恋故事中,蒲松龄以高超的手法创造出理想化的形象和曲折动人的情节。由于作者对现实人生的敏锐感受和深刻洞察,这些幻想故事中蕴藏着真实的情感和人生哲理。引发生命悲剧的原因有很多,从悲剧的发生本质上讲有偶然性悲剧和必然性悲剧两种。蒲松龄将人生最本质的缺憾与无奈融入奇幻浪漫的人花相恋故事中,因此在他笔下那个唯美浪漫的虚幻世界深处,萦绕着若隐若现却又挥之不去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20.
东北民间故事中有一类是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动物故事,如动物报恩,人与动物交友,人与动物通婚等。这类故事大多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或表现人们与动物之间的平等相待和睦共处,或表现人们对于动物世界的直觉感受或者对动物的某种信仰和崇拜的情绪,或表达人类对于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动物的一种敬畏。民间故事中的动物母题以生动的情节与场景向人们传递了东北民间百姓素有的那种朴素的生态观念和环境意识,向我们昭示了人类与生态相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