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科技英语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兼而有之,为使两者得到并存,科技英语的汉译提倡美学翻译。本文以科技英语的句法特点和美学翻译的特征为出发点,对科技文本的美学翻译进行研究,为科技文本的英汉互译提供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学翻译,重在艺术地再现原文的美和神韵。通过赏析翻译名家郭沫若和郑振铎的译作,可着力探寻翻译中的美学精神。文学翻译应着力把原语的美转化为译语的美,力求保持原作的神情韵味。  相似文献   

3.
文学翻译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语言符号的转换和内容的传达上,而应是包含了基于审美直觉的,由表及里、去伪存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以期将原文本中的语义信息与审美价值整体吸收,利用所产生的审美联想,进行能动的加工、再造。这样的译文才能满足译文读者,使其获得与原文本读者同等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4.
清初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观止》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精华,其中论说抒情、写景咏物各体兼备.罗经国先生从《古文观止》中选译32篇,译文将原文之美表达得淋漓尽致.从罗先生之译文,可以看出汉语散文的美是可以再现于译文的.但是,由于汉语散文独到的修辞手法和文字形态,翻译会受到种种限制,难以尽现原文之美.  相似文献   

5.
基于商务英语合同的句法特征和美学翻译的性质,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商务英语合同的美学翻译进行了探讨。商务英语合同的动态美和静态美往往兼而有之,故其长句的汉译提倡美学翻译,使动态美和静态美得到兼顾,这一美学策略对于商务英语合同的长句汉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常把美的创造表述为审美意识的物化。实际上,从一般审美意识的形成到美的实际创造,必须经过审美实践意象这一中介环节;美的创造过程就是审美实践意象的观念建构和物化过程。审美实践意象是一种涉及意志、指向审美创造实践的形成于创造主体观念中的“内心图象”,它规定着美的创造方向、方式和实际成果。审美实践意象的建构过程,是在美的理想的指引下实现马克思所说“两个尺度”的统一,具体体现为合理(合规律)与合情(合目的)并以情为主导的观念统一。  相似文献   

7.
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拟亲属称谓方面的异同,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现有拟亲属称谓研究及其英汉互译方法讨论方面的不足,特别指出,汉语拟亲属称谓的英语直译不会使原文所具有的亲切和尊敬的涵义丧失.  相似文献   

8.
文学翻译是比较复杂,比较难以把握的一种翻译类型。主要探讨文学翻译中语言审美观差异的处理,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把握译入语共时的特征和历时的发展变化,根据译入语读者语言审美观的需要选择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9.
公共文化是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作用下的结果,其具备共享性和开放性、仪式性和符号化、差异化和地域性、建构性和空间性等功能和特征。在高校英语文学翻译教学中,教师应以公共文化为视角,坚持功能对等原则,采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功能,明确各种语言文化或语境的融合,促进不同语言文化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10.
张军历 《海外英语》2011,(9):262-264
文学翻译作为艺术化的翻译,要求译者不仅要艺术化地再现原作,还要再现原作的美感要素。审美对象只存在于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中,原文中的美只有被翻译审美主体审美地把握,才能激起审美感受,进入审美再现过程。译文能否取得与原文对应的审美效果只是一种理想,即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等,这取决于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和原文可译性限度。该文以翻译美学为视角,通过分析翻译审美主体与翻译审美客体的基本属性探讨译者主体性与文学翻译审美再现的关系和审美再现的等值阈,以期进一步理解审美再现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翻译“神似”说源自中国传统的“神形”论,它是我国独具特色的翻译理论,总体上反映了翻译的客观规律和创造性,但是主观色彩较浓,因而存在非理性的成分。以“神似”说为基点,比较了翻译审美和文艺审美的异同,认为两者虽然有许多相同点,但翻译审美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果“神似”审美观遭到误读或滥用,会给译文带来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课文不少作品所写的自然景物是自然美与人格美和谐统一的精品,语文教学就在于利用课文中 人化的自然美,在感情上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相似文献   

13.
“美”是优秀的英文广告词应具有的首要特征,包括三个方面:简约美,含蓄美,新奇美。因此“美的传达”也应作为翻译英文广告的首要标准。为了这一目的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顺译,逆译,仿译。  相似文献   

14.
基督教文化是西方音乐的重要精神土壤,也是其艺术形式的直接源头。基督教文化对于西方音乐美学传统具有融合与传承价值,对于西方音乐创作上的主题和题材具有启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的审美意象具有奠基价值,对于西方音乐的各种体裁建构具有发生学价值。没有基督教,现代西方音乐的发生、发展和繁荣都是不可想象的。  相似文献   

15.
审美是人类一种复杂而高级的心理活动,并受人类文化的影响。翻译是一门艺术活动,严复提出的"雅原则"(elegance)正含有此意。试图从美学的三个角度即音乐美、形式美和意境美出发,分析中英文互译时体现的美学价值;通过对比原文和译文中所蕴涵的审美特质,探讨中西文化的审美差异,因而进一步了解美学、文化、和翻译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含蓄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重要属性,它不仅可以拉开读者与文学作品间的距离,在赋予文学作品张力的同时,给读者驰骋想象的空间。在翻译活动中,译者在适当的审美距离之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把握好原文中的含蓄表达和蕴含情感,从而使译文读者在译文阅读过程中获得与原文读者尽可能相似的审美感受,也使译文获得与原文相似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审美文化给受众带来选择的自由和享受的自主时,对精神主体(价值世界)不断冲击和消解,尤其是大众审美文化和后现代主义审美文化,物欲化、享乐化、浅表化日益凸现。大众的价值心理、审美行为出现了审美趣味庸俗化、审美理想空虚化、审美追求迷惘化的倾向。时代呼唤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审美教育的实质乃是对健康人性的唤醒,确立人的主体性,使人成为人,拥有健康的精神世界,获得内心的真正自由。审美教育能够重新唤醒人们的判断力,恢复人们对审美价值的信念,重新激起人们对价值规范和价值理想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诗歌代表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水平。中国的翻译工作者们要正视汉诗英译的初衷及目的,应尊重西方读者的审美观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精髓和美妙。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由于地理环境、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等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也成了英汉互译的最大障碍。作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文化差异对作品翻译带来的影响,如何处理源语和译入语的文化差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20.
苏军锋 《培训与研究》2007,24(3):118-119,122
英语学习的困难,除了没有掌握正确的、系统的学习方法外,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缺乏语言的审美能力,以致陷入兴趣缺失——学习吃力——效果不佳的囹圄。本文从英汉互译中的美学因素入手,分析了英汉两种语言各自具有的音韵美、形式美及意境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