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实践的特性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自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著作予以重新解读以来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承的中心问题.我国学术界也予以极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不是物质,而是人类的劳动实践.实践的特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它同时又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实践的特性完美的体现了它的桥梁和中介作用.马克思正是充分认识到实践的主体能动特征,并以此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直观性.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是建立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了区分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成为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行动着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2.
李德顺 《铜仁学院学报》2010,12(1):24-28,40
马克思相距14个年头先后写出的两个纲领性的文件(《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是他对自己新的哲学思想的集中表述。通过对这两个文件的深入解读和思考,可以清楚地看到,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特征和精神实质,在于它是一种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标志的全新的哲学形态。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实践”的含义,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与其它唯物主义区分开来,陈述了三个观点:第一,马克思的实践是主客观相统一的实践;第二,马克思的实践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和物的实践;第三,马克思的实践是历史性的实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有马克思并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探讨被忽略不计;并未研究历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当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抽掉哲学观前提;《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才开始的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倒成了《形态》中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之实践唯物主义解释不同于历史唯物主义解释,以实践为逻辑轴线的实践唯物主义,体现了科学实践观之主体性和客观性、目的性和手段性,价值性和真理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多重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也就是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观和唯物史观的统一。这一统一不但将1845年前后的马克思联系在一起,而且也将马克思的全部述联系在一起。历史唯物主义注重马克思哲学的唯物史观,因而仅注意了马克思哲学实践观的客观性、规律性、真理性和科学性一面,因此不但割裂了1845年前后的马克思,而且将1984年前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大量探索排斥在马克思的哲学思想之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探讨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两次超越,试图对马克思的实践唯物观的新问题加以研究,而不寄希望于仅仅从重复经典作家的原有见解中寻找解决之道。在考察历史中确定实践的本质,同时又说实践进一步规定了历史。希望通过当代视野的马克思主义的交往观,从世界普遍交往的高度,探讨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实践观。  相似文献   

7.
实践决定主体的本质,实践能力和水平决定主体性程度的高低。马克思正是以主体和实践的关系为切入点,在扬弃旧的唯物主义、批判唯心主义主体观和实践观的基础上,唯物而辩证、具体而历史地阐述主客体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揭示出实践是主体解放自身、走向自由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个在上个世纪相当一段时间内一直没有得到令人满意解决和回答的问题.传统的苏联教科书过分地强调了二者的同一与联系,把新唯物主义看成是传统唯物主义基本原则的高度发展,从而造成对新唯物主义理解的简单化,忽略了二者的本质差别.与苏联哲学教科书相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则片面地发挥了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的异质性,认为新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唯物主义的直接否定,从而否定了二者的内在联系.正确地认识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关系不仅是今天我们理解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历史性之必要,而且也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新唯物主义的革命性本质.新唯物主义和哲学唯物主义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新唯物主义不仅以哲学唯物主义为基础,而且还是在更高层面上对它的超越.这种超越性不仅在理论上实现了哲学史上的第一次伟大变革,也预示了新唯物主义对现实的伟大革命.  相似文献   

9.
论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正基础和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定为实践唯物主义,突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革命性,极大的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空间,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充满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0世纪20-30年代和80-90年代这两场世纪争论中所呈现的两大基本理论形态。实践唯物主义在批判辩证唯物主义时,往往会滑向实践的人类学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在批判实践唯物主义时,却又摆脱不了马克思所批判的旧唯物主义的纠缠。这两种立场都看到了对方的疑难,也都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问题。要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唯有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重新把握思维与存在的非同一性,揭示辩证法的否定性特征,从而给出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和实践观的崭新理解;唯其如此,才能实现唯物主义、辩证法和实践原则的马克思主义统一,从而以此为基础重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11.
诸多重要论述表明思想变革后的马克思一直把唯物史观认作自己总的新唯物主义思想。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这一自我定位有力证明了唯物史观就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2.
实践唯物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哲学争论中形成的理论成果之一,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理论热点。一些学者提出"实践唯物主义"比"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称谓更能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和精神。本文就此对实践唯物主义在的本体论方面理解的混乱与辩证法的矛盾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两种哲学体系应该以相互融合、不断创新的思路展开并使之不断完善,形成名副其实的新体系。这样才能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在哲学界已开展了几年。时至今日,许多哲学工作者经过多方审视、深化原有哲学概念、命题和原理,作了大量专题研究之后,越来越感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传统表述没有确切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内容,明确感 到实践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确切表述。因为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根本特点,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以实践为基础一体化的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来自实践,又接受实践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4.
在实践唯物主义视野里,个体主体性是实践生成的而非给定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自身间的互动关系机制是个体主体性历史生成的策源地,任何撇开具体的实践、社会和不断改造着的外部世界来谈论个体主体性及其生成问题都是抽象的、空洞的。从宏观层面看,个体主体性的实践生成机制包括:个体主体性在生活世界重建方式互为中介中的生成机制;个体主体性在生活世界重建维度互为中介中的生成机制。从微观层面看,个体主体性的实践生成机制包括:个体主体的知识增进机制;个体主体的知识整合机制;个体主体的知识能力化机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和赫斯行动哲学对青年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思维性引领,意欲展示青年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曲线性生成图谱及其内在的逻辑指认。  相似文献   

16.
在实践唯物主义视角下,生态哲学关注人在与自然关联的实践活动中的各种价值与应然.应然追求与价值选择是人对自我存在的主体性要求和人的主体性存在的体现,这种应然的主体性要求是随实践而变化发展的.在与自然关联的人类实践活动中,主体性的人在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重维度中确证、体现、生成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然应然化、应然实然化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共在与和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们《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通过对黑格尔思辨唯心主义的批判和劳动及异化劳动本质的揭示,阐明了主客体关系。探讨了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首次集中地阐述了以物质生产实践为基础的唯物主义的主体性认识论思想,从而对“认识之谜”的探索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8.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把客观的自然存在物作为认识主体的反映对象,马克思新反映论把客观的实践活动作为认识主体的反映对象,二者在坚持客观性原则上是一致的。马克思新反映论的特性在于认识的主体性,坚持承认主体性的客观性原则。马克思的新反映论能够解决一系列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实践唯物主义概念的基本内涵以及实践唯物主义的本质特征出发,来浅析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和核心.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定为实践唯物主义,突出了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革命性和科学性,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空间和科学内涵,进而阐述了实践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发展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的产生,是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一个里程碑似的著作。在此文中,马克思通过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在实践观点的基础上,引入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对旧唯物主义的批判对于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