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社会新闻向读者进行法制宣传,是《新民晚报》多年来持之以恒、取得一定成效的做法。过去,在“左”的思想影响下,社会新闻在新闻报道中曾是一个“禁区”。《新民晚报》复刊后,我们解放思想,将社会新闻的报道形式应用于法制宣传,每天都登载社会新闻一至二、三篇。除了报道有关法制的重大社会新闻之外,还在“本市新闻版”上开辟了分层次的系列性专栏,计有《上海佳话》《新风赞》《社会故事》《法庭内外》《公安战线》等五、六种。《新民晚报》的主要读者对象是家庭中的居民。对晚报读者宣传法制,不宜背法律条文,空洞说教,而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法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情理融合,有亲切动人之感,而无“法律神秘”、“法律高不可攀”之弊。十年内乱的后遗症——社会风气不好,纪律废弛,人与人的正常关系被扭曲,道德文化水平下降,不少青少年缺乏教养,没有理想——是群众感到痛心疾首的生活现象。因此,读者关心的是如何运用法律知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婚姻、养老抚幼、财产纠纷、邻里纠纷和青少年教育等社会问题。我们在1982年复刊第一个月里,就报道了两个大学生由于缺乏理想和法纪观念,追求生活享受而堕落成为杀人凶犯的案件:一篇是1月6日的《走向深渊》,另一篇是1月31日的《法网恢恢》。前者是因为婚事奢办而行窃,终于成了杀人犯,被铁路员工擒获,后者是越狱的惯窃,流窜各地,最终难逃法网。《任他逃窜天涯,也能擒拿归案》报道的是当时一个轰动一时的凶杀案,主犯于1982年1月13日潜逃外省,农历大年夜还从昆明打长途电话到上海公安局,嘲弄公安人员,但他的电话没有打完,就当场被擒获,30日上午解回上海。我们的新闻当天见了报。读者争相传阅,人心大快;对于一批违法犯罪分子,也有很大的威慑力量。  相似文献   

2.
李红军 《新闻爱好者》2011,(20):157-158
2011年4月15日,《大河报》以5个版的篇幅强势推出科技人物报道《中国矮败小麦之父》。随后,河南日报在头版进行转载,河南电视台根据《大河报》的报道做了一期专题。写人物,以这样的规模去做,尤其是被《河南日报》转载,在《大河报》还是首次。而这样的人物写作,也具有开创意义。稿子刊发后,好评如潮,许多读者致电本报,称是难得的一篇好文章。这说明,《大河报》这样的人物报道形式得到了社会  相似文献   

3.
今年年初以来,河南日报推出了一个新专栏《天下评说》。该专栏撷取境外媒体有关中国的报道,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天下”人看中国看河南的新视角。截至目前,已刊发文章近80篇,在读者中产生了一定反响。《天下评说》还引起国内主要新闻网站的关注,其中绝大多数文章被新华网、新浪网等转载。《天下评说》引起读者和同行的瞩目,在我们的预料之中,因为这个栏目是在深入研究读者需求、研究国际报道以及传媒市场之后精心策划的,体现了新闻创新精神,办出了自己的特色。为读者了解“天下”打开一扇窗口开办《天下评说》专栏,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4.
义乌的秘密     
1986年10月28日,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人民日报》第一次以显眼的头版,对发生在义乌的市场经验进行了报道。同时,配发了一篇比新闻本身篇幅更长的评论员文章,其标题就是对义乌结论式的高度肯定——《大兴民间商业》。  相似文献   

5.
在一篇报道中,新闻标题能够以最精炼的文字简明扼要地将新闻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呈现给读者,其具有最鲜明的思想性,起着统领、提示、吸引读者的作用。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将新闻标题与概念隐喻理论相结合,探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中有关2022年北京冬奥会报道的新闻标题的隐喻现象,总结了在新闻标题中运用隐喻对国家和运动员形象塑造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97年底,中共黑龙江省委《党的生活》杂志为配合省委提出的“抓住第二次机遇、搞好第二次创业”的战略部署,组织了一次“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报道记者大行动”,并从1998年第1期开始,以系列报道的形式隆重推出。我采写的新闻述评《让劳动者真正当家做主》作为首篇报道发表后,立即在读者中引起了反响。活动结束后,这篇报道被评为唯一的一篇优秀文章一等奖。 通过对这次采写实践的回顾,我有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闻学中注重所谓“读者考虑因素”。这种“因素”内涵有两层意思,一是“吸引考虑”(AttractiveConsideration),一是“保护考虑”(ProtectiveConsi-deration)。其实说白了就是讲求新闻的可读性与社会效果。从《京剧配迪斯科》这一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记者是如何注重“读者考虑因素”(主要是“吸引考虑”)的。对绝大多数西方读者来说,京剧是他们不甚熟悉的。要在一篇不长的报道中使他们明了京剧改革(这是此篇报道的主题)的有关背景、前途等等并非易事。为读者考虑,记者在采写报道中费了不少心思。  相似文献   

8.
好的人物报道,对读者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在报纸上,新闻人物应当同新闻事件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今年以来,《扬子晚报》局部调整报道思想,编委会决定增加优秀人物的报道,以强化正面宣传的态势。据统计,从今年5月至9月底,《扬子晚报》共发表人物报道57篇,其中一版头条25篇。这一系列人物报道,形成了一定的气候,受到读者的肯定和新闻界同行的注意。有的地方党政领导同志感谢本报记者的报道弘  相似文献   

9.
读了1992年第5期《新闻记者》“一张新闻照片,三年新闻官司”一文的最后一节说,审理案件“要充分考虑到我国新闻立法的现状和人们对新闻舆论尚不适应的心理。”其表现为有单位“能吹不能批”,对表扬报道怎么拔高也不过分,对批评稿细微末节的出入耿耿于怀。这段话,正好说明新闻确有表扬稿拔高、批评稿出入的情况。报刊登了有出入的文章,读者提出批评、解释、申辩,或诉诸于法律,应当说是正常的,也是读者的权利,不宜一概说之为“人们对新闻舆论尚不适应的心理”。读者发表意见或提出批评,编者和作者应当欢迎,不宜说人家是“求全责备”。以我接触到的一些实际看,报刊编者只能听好话,不能听批评意见或不同意见的情况并不少见。《半月谈》曾登过一篇认为群众来信越多越好的文章,观点是不全面的,我以工作实际总结的经验体会写了一封信给《半月谈》,杳  相似文献   

10.
英雄,是他的追寻伊拉克战争前夕,2003年3月16日《每日新报》国内新闻专版发表了一篇《走进郁建兴的“家园”》的通讯报道和相关的新闻背景。这篇独家新闻报道成为当天报纸抢眼的文章,受到了读者的关注,人们竞相传阅。就是卖报纸的小贩也高喊“买一张看一看‘英雄的家园’,武器核  相似文献   

11.
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即将赴英的中国记者军团正摩拳擦掌,准备着为受众烹饪丰富的“奥运新闻大餐”。 本刊第六期“热点关注”栏目推出两篇奥运专题的文章《伦敦奥运会中国记者“作战攻略”》、《社交媒体奥运报道规则解析》,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期我们继续刊发奥运专题文章,侧重纸媒在奥运报道中的采编实践,特邀《新京报》体育新闻副主编艾国永等4位体育新闻工作者,为读者奉献《赛后5分钟,必须签版之“秘诀”》、《奥运报道如何借力志愿者》、《非奥组委认证记者如何创造采访机会》、《如何提高大赛的报道效率和走近大牌运动员》等四篇经验之谈。文章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生动可读,希望能对同行报道奥运赛事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寻找痛点     
贫困大学生的报道是在一场大雪中拉开帷幕的。元月9日和10日,本报在一版位置推出《面对贫困》、《父老乡亲)}两篇长篇通讯,并配发编者按。当高校贫困生已渐成社会热点.人们纷纷将关爱的目光投向他们时,这两篇报道发出的却是一种不同的声音。这声音马上受到了关注。当天.中央电视台早间新闻做了摘播。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打电话到报社采访: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新很有启发意义。你们怎么找到了这个角度?一些读者纷纷投书本报,认为文章中所倡导的自立自强的精神,不但是贫困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也是所有大学生应该具有的精神。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3.
2012年7月27日,伦敦奥运会将正式拉开帷幕。即将赴英的中国记者军团正摩拳擦掌,准备着为受众烹饪丰富的“奥运新闻大餐”。 本刊第六期“热点关注”栏目推出两篇奥运专题的文章《伦敦奥运会中国记者“作战攻略”》、《社交媒体奥运报道规则解析》,受到读者广泛好评。本期我们继续刊发奥运专题文章,侧重纸媒在奥运报道中的采编实践,特邀《新京报》体育新闻副主编艾国永等4位体育新闻工作者,为读者奉献《赛后5分钟,必须签版之“秘诀”》、《奥运报道如何借力志愿者》、《非奥组委认证记者如何创造采访机会》、《如何提高大赛的报道效率和走近大牌运动员》等四篇经验之谈。文章重点突出、实用性强,生动可读,希望能对同行报道奥运赛事有所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一篇成功的深受读者喜爱的优秀新闻作品,必定具有发人深思的重大社会价值。获得今年堪称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立策新闻奖的由《纽约时报》记者威尔克女士写的《稚子送父爱:尼古拉斯肩负重担》,就是这样一篇优秀新闻作品。她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高度敏感的观察,通过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一个典型社会环境中的典型贫民家庭——集中了很多都市贫民典型遭遇的家庭故事。尼古拉斯,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孩,身兼父职,主理一个复杂的家庭,在暴力和贫困中细心保护弟妹,保护自己,勤奋劳作,刻苦攻读,多么令人可爱、可敬和怜惜,真正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呀! 威尔克的这篇作品,是在典型环境中表现典型性格,通过典型环境和典型性格的真实报道,表现了作品的巨大社会意义。尼古拉斯一家所在的黑人  相似文献   

15.
今年,在社会新闻的采访写作上,记者朱巍同志初露锋芒,从4月至8月连续在《河南日报》周末版发稿6篇。其中,《魔球》(1988年4月23日,同黄润涛合写)和《魔风》(1988年8月13日,同李争鸣合写)尤受读者称道。这些篇章,为我们扩大新闻视野、拓宽报道面、及时反映群众的思想脉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 近年来,蓬勃兴起的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风貌、社会问题、社会事件为题材,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利益、情趣密切相关的。因为它是以社会上出现的带普遍性的现象问题为反映对象,所以不受行业、地域的限制,能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兴趣,拥  相似文献   

16.
在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刊登在浙江日报2001年12月18日一版上的《开天辟地第一回浙江贫困农民依法享有最低生活保障》一稿,被评为消息一等奖。这是一篇上乘的新闻佳作。一、它是一篇独家新闻。太阳每天都是新的———这是新闻工作这个职业的最大特点。新闻贵在新,不甘平庸,不步人后尘,不写千人一面。这篇消息从报道题材、内容、事实来看,都是“独家”所具有的。它报道的是中国农村社会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浙江省以法规形式,将贫困农民列入社会保障的范围,这一做法在全国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它充分体现了党…  相似文献   

17.
报纸上常常出现一些不符合传统定义的新闻,它不一定是根据最新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而写出的客观报道,但它却以新闻的面目展现在读者面前,达到了宣传效果。这类“新闻”也许可以称为“授意式”报道吧。美国政府似乎比较善于利用新闻记者向国内外发出乔装成新闻而含有政治目的的宣传材料,试探国内或国际的反应。今年2月26日《国际先驱论坛报》刊登了一篇《美国期望减少对联合国的捐款》短稿,就属于这一类,而且写得比较巧妙。这篇短新闻是纽约时报通讯社记者保罗·利维斯写的。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五月二十四日,新华日报一版右上角显著地位刊登《“马丁文章风波”得到妥善处理》的新闻后(以下简称“马丁新闻”),受到报社内外读者的好评。《羊城晚报》、贵州《文摘》报作了转载,还加了评论。许多读者指出.这是一篇值得一  相似文献   

19.
从2011年开始,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开创性地提出"3+1"重点报道模式,基本构成为三篇报道加本台评论。第一篇报道一般是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第二篇报道是新闻事件的背景及相关链接,第三篇报道为相关问题的深度分析,以及专家访谈、建言献策等。本台评论是编辑部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和思考,这一报道模式的关键是新闻事件要有时效性、贴近性、主题性,要反映民生民意、反映省委省政府的主要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实践,黑龙江电视台《新闻联播》在主旋律报道中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良好的收视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播》2005,(11):57-57
《新闻知识》2005年第6期发表庞晓虹的文章《公关新闻的传播价值及报道误区》。文章说.公关新闻在具备一般新闻传播的价值意义的同时。还具有其与众不同的特殊价值。它既具有对社会良善因素彰显激励的价值,又具有对媒体发展推进促生的价值,还具有对企业竞争促进保护的价值。它在推进媒体发展中的主要表现为:公关新闻的采编报道有益于建树良好的媒体形象,提高竞争力:有益于展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