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天津英租界图书馆及其藏书遗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天津旧时曾有9国租界,据史料记载,英、法、日、意、奥等国租界内都建有图书馆.在天津馆藏旧西文书中常见有天津英租界图书馆的藏书遗存,而且其中不乏非常珍贵的史料.最近有幸发现1892年出版的天津英租界图书馆的馆藏书目,对该馆的情况有了新的了解.现将目前所掌握的有关资料作一概说,以期对这一图书馆历史原貌及其珍贵遗存有所披露.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1843年上海对外开埠。1845年英国人在黄浦江边的苏州河南岸建立了英租界;1848年美国人则在苏州河北岸开辟了美租界。紧接着,1849年法国人在今延安东路以南,接近旧城区(1555年上海筑城),也建起了租界,现在的中山东二路当时就叫“法兰西外滩”,这是法租界的前沿地带,今金陵东路是法租界的主街。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天津图书馆馆藏近代天津英租界图书馆、法租界图书馆、意租界图书馆的情況及其藏书遗存,阐释了这些历史文献对于研究中国历史、中外文化交流及社会发展史的重要史料价值,提出开发与利用这些历史文献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北平的警察     
山佳 《北京档案》2007,(6):50-50
我小时北京叫北平,警察叫巡警,只有租界的巡捕才称警察。我经历了日伪和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巡警,我的院子里就住着巡警。我还管院里  相似文献   

5.
(一)珍珠港事件爆发后,日本兵进入上海英、法租界。上海青年不愿在日本帝国主义铁蹄下屈辱的生活,纷纷投奔抗日前线。我和同学们一起离开上海,奔向解放区,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正1938年9月30日上午9点,日伪包围下的上海法租界区。一辆黑色小轿车驶到了福开森路(今上海武康路)40号一座戒备森严、宽敞豪华的花园洋房的铁栅门前。这里是唐绍仪的大女婿褚昌年的公馆,担任国民政府委员、76岁的民国大佬唐绍仪,自1937年11月12日上海被侵华日军攻占、租界成为孤岛后,就一直住在这里。  相似文献   

7.
我与父亲的12天我平生与父亲相处,只有短短的12天时间。1931年,母亲在上海生我时,父亲已经到苏区去了。所以,我一出生,父亲并不在我身边。我两岁的时候,母亲看我能离身了,就也要去与父亲一起参加革命,于是她把我托给了陶行知在英租界办的孤儿院——上海劳工幼儿院。后来,国民党  相似文献   

8.
公共租界档案包括上海英租界、上海美租界以及合并后的英美租界(即1899年改称之公共租界)所遗留的档案,档案主体系公共租界档案,亦称工部局档案。公共租界档案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反映租界早期历史的原始档案被各国领事馆送回国内保管,工部局警务处特务股档案则在上海解放前夕被运往美国(现存放于美国国家档案馆),  相似文献   

9.
1843年上海开户。1845年起,英国在黄浦江西岸和吴淞江(俗称苏州河)南岸建英租界。  相似文献   

10.
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朝政府与英国在南京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即《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条约中除了巨额赔款和割让香港外,还强制开放广州、上海等五个口岸通商.1845年11月29日清政府上海道台宫慕久,在英国驻上海领事巴富尔的威胁和欺骗下,用告示形式公布了《上海租地章程》.章程规定,将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以北,李家庄(今北京东路)以南之地,租与英人使用.从此有了英租界,以后又有了法租界,再后英租界发展成为公共租界.懦弱的中国地方政府步步退却,失去司法管辖权,上海租界遂成为英法侵略者的"国中之国".既然是"国中之国"就必定有镇压工具,于是产生了由万国商团、英国舰队水兵与巡捕组成的武装力量.  相似文献   

11.
吴志伟 《档案与史学》2005,(10):47-48,F0003
1843年,上海正式被辟为商埠后,允许外国人派驻领事,居住贸易,从而西方各国各式各样人物纷纷来沪;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北南两边及虹口地带,英租界、法租界、美租界先后设立.蜂拥而至的西人,为了"交通知识,讨论营业,兜揽买卖,停驻旅客",并且为了在余暇之时能寻些消遣,于是在1864年,上海总会(Shanghai Club)率先在外滩设立.  相似文献   

12.
回音     
瞿铭荣:拜读贵刊2012年10月刊,在封三上有一张照片"1908年7月31日,上海开通的第一辆法商2路有轨电车",这张照片过去有多处地方使用过,有的注是"法商"的电车,有的注是"英商"。今本人有一想法:应是英商的,或是在英租界拍的,理由是有轨电车旁边站着一位"红头阿三"(印度巡捕或门卫)。我小时候生活在英租界,看到过这样的"红头阿三"。如果在法租界内没有"红头阿三",那么就应该是英商的有轨电车。  相似文献   

13.
依据中英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与1843年的附件《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等不平等条约,上海作为五口通商之一的城市于1843年开埠.1845年上海英租界设立,1848年上海美租界出现,1849年上海法租界建立.于是,外国人便比以往更多地拥入上海.为了区别中国人与外国人,上海人习惯把中国人称为"华人",外国人称为"洋人'.洋人的主要群体是西方的欧美人.日本人是东方的洋人,故称其为"东洋人".  相似文献   

14.
上海租界在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都是非常奇特的东西,在政治、社会、文化与国际关系史方面,影响很大,有独特的研究价值。近代中国共设立过26个租界,其中上海租界设立最早,规模最大。上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总面积最大时达48653亩,是中国其他所有租界面积总和的一点五倍以上,这些租界包括天津9租界、汉口5租界、厦门两租界、广州两租界与镇江、九江、杭州、苏州、重庆租界。在众多的租界中,上海租界殖民地色彩最强。但是,上海租界又不同于香港、新加坡等殖民地,在政治格局、社会结构、文化特征诸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上海租界史研究,一…  相似文献   

15.
论文分析了租界档案流失海外的主要原因,回顾了以天津、上海为代表的租界档案的追索现状,指出租界档案追索中的主要障碍,包括租界档案主权存在纠纷、国际法对档案占有国的失控.文末在准备工作、通力合作、注重开发上提出对今后开展租界档案追索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上海租界档案的形成1842年8月29日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逼中国清政府在南京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英人在“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1843年10月8日中英又签订《虎门附加条约》,规定允许英人携券五港居住,“不加拘期”。英国首任驻沪领事巴富尔,根据这两个不平等条约,要挟上海道台干1845年订立第一个《土地章程八划出830英亩的区域,供洋人永久租地居住使用。1846年12月,英国驻沪领事阿利国,指使居留地的外侨,建立起“道路码头委员会”,开始形成了英租界档…  相似文献   

17.
2001年12月14日,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将一幅美国Perdue公司赠送给他的《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转交市档案馆保存。该图标题“上海县城厢租界全图”为小篆,图长110厘米,宽70厘米,系 1884年(光绪十年)原上海著名出版机构点石斋在许雨苍1875年绘制原图的基础上对租界道路加以核实填补重新绘制而成。地图按照中国传统的地图画法,并以不同颜色区分黄浦江两岸的租界和华界区域,其中绿色代表黄浦江、赭色代表美租界、蓝色代表英租界、红色代表法租界、黄色代表华界。该图清晰地标示了华洋各界界址,标示了各区域内街区、桥梁、码头设施以及各国驻沪领  相似文献   

18.
安全练车     
有朋友问我:在大陆开车靠右行驶,在香港开车靠左行驶,在民国开车是靠左还是靠右呢?我茫然不知所对。后来查了一些资料,才知道民国交规复杂多变,有时候让大家靠左走,有时候让大家靠右走。甚至在同一时期也不一样,乱套得很。上海交规最复杂,因为租界比较多,每个租界都有自己的一套。在外滩开车得靠左(因为那儿是英租界),在静安寺开车得靠右(因为那儿邻近法租界),一旦开过苏州河,来到虹口区,又得靠左行驶了(那儿是日本人的地盘)。所以那时候  相似文献   

19.
近代天津租界报刊的产生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新闻知识》2006,(4):45-46
18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扩展侵略势力,对毗邻北京、为华北地区主要交通枢纽的天津觊觎已久。1856年——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之后,强迫清政府订立《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辟为商埠,并于1860年在天津划定外国租界。直到1947年天津的外国租界才通过外交程序一一收回,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的租界被彻底清除。租界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贸易区域。在租界中,外国人取得的行政管理权是一种“属地权”,即所有中外人士,不论他是华人还是其他“有约国”外人,一旦进入某…  相似文献   

20.
1845年英人获准在上海洋泾浜以北、李家场以南、黄浦江以西租地居住,始设英租界。面积800余亩。1848年后,美租界在虹口一带逐步形成。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称英美公共租界。此后,几经展拓,至1899年,当年的“居留地”已发展为占地3万余亩、享有独立行政、司法、财政等权力的“国中之国”了。并改名上海国际公共租界,亦称上海公共租界。这组史料,选自馆藏清外务部档案。它通过清政府、英美使臣、地方官员及上海绅民等的来往电报、照会,披露了光绪末年及宣统年间,围绕英美再度要求推广租界而引发的若干事件:派捕收捐、兴筑马路、开辟市场、编练警察等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英美无视中国主权,互相勾结,肆意横行的嚣张气焰,反映了清政府内忧外患、委曲求全的妥协政策,也反映了上海绅民坚拒扩地、维护主权的爱国激情。同时,也提供了租界内外管理、建设的一些内容。这些史料对于研究租界史、上海地方史,均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