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圈定有效听众群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他有没有收听习惯,有没有可能成为广播的热心听众。广播的老年受众市场是千差万别的。对有效的目标受众再进行更具体、更科学地分析并划分若干个层次,如可以从经济收入状况,文化知识状况、年龄层次状况等划分,也可以分成老年干部群体、老年知识分子群体、老年工人群体、老年农民群体,找出最重要最基本的特征和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也找出各个层次的个性,以便更科学地策划节目内容。从表面上看,有效受众群比起庞大的老年群体数量上缩小了许多,但节目操作起来更具目的性,影响力,冲击力会更大,从而最大限度地占领广播老年受众市场。  相似文献   

2.
老年媒体需要面向老年人群提供内容产品,来满足老年人对于信息的需求以及精神、情感的需求。在生产面向老年群体内容产品的时候,分析和掌握老年人的媒介使用习惯,并从中提炼出一定规律是产品生产的前提。本文从美国、英国、日本三国老年受众的广播电视收听收看情况出发,考察了这三国老年受众对于广播和电视媒体的使用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了老年人的媒体使用偏好和使用偏好中体现出来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罗丹  王丽 《新闻前哨》2010,(10):94-96
满足老年人日益增加的文化娱乐的需求,广播媒体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广播媒体要求受众有闲暇的时间,还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去收听。这也正好符合老年人的年龄特点。本文从武汉地区老年广播节目入手,探讨武汉地区的广播媒体如何应对老龄社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做大老年广播节目市场,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广播媒体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安康 《中国广播》2013,(10):62-65
在媒体技术和收听终端不断发展的推动下,广播的收听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车载收听、移动收听以及网络收听逐渐成为广播受众的主流接收方式。受众的接收需求、接收习惯等也随之发生变化。面对收听环境以及受众的改变,广播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本文结合受众收听数据,对广播收听环境以及受众变化状况进行了探讨,并从受众信息管理、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强技术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探析了广播未来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李秋红 《中国广播》2011,(11):20-21
“窄播化”已成为媒介不二选择。然而,本文提出:“窄”播即“广”播。青岛故事广播通过强化受众对频率的认知度,办贴近社会、贴近百姓、贴近听众的亲民广播,明确定位、注重策划、强调本土,以“故事”为主线,结合本地受众的收听习惯和市场特点打造全方位、开放式的广播故事平台,走出一条由“窄”而“广”的广播新路。  相似文献   

6.
老年节目面对的是老年群体,安排的内容自然要"专"。可是,收听节目的选择权利在听众手中,你不能阻止年轻人收听老年节目,也不能不要老年人收听青年节目。这样,收听对象存在着明显的流动性,相互交叉不可避免。这对于我们办老年节目并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还扩大了节目的受众面。基于这一点,老年节目内容不能太单一,在"专"的前提下,在突出"老"字的基础上,尽量兼容其它,涵盖面更广一些。如既有老年人关心的饮食营养、起居生活、医药保健等知识,又有时事政治、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信息;既有老年如何安度晚年,又有年轻一代怎样…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市级广播节目要想在众多媒体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原则,突出服务意识,根据地方特点和受众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充实、完善节目,办出名牌栏目,抓住听众、打动听众,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广播节目,满足受众的收听需求。  相似文献   

8.
时政新闻是每个新闻媒体必须着力做好的重要内容,在报纸上,时政新闻都放在最重要的版面,在电视和广播中,时政新闻都放在黄金时间播出。但是,受众在收听或阅读时政新闻时,有味同嚼蜡的感觉,究其原因,是时政新闻记者在采写时政新闻时没有很好地做到新闻的三贴近,使时政新闻让受众感觉枯燥乏味。笔者认为,时政新闻只有做到三贴近才能更好地上情下达,发挥好喉舌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罗丽铭 《新闻爱好者》2008,(11):123-123
根据赛立信媒介研究对听众收听习惯分析及其媒体接触调查显示,从老年听众收听广播的时间来看,早上7:00—7:59是黄金时段,48.1%的老年听众习惯在这个时段收听广播;早上5:00-6:00、中午12:00-12:59、晚上9:00—9:59是听众收听的次黄金时段。  相似文献   

10.
高坤 《新闻前哨》2005,(6):35-36
目前,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老龄化问题日渐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各媒体纷纷开办的老年栏目也因此顺应而生。要办好老年栏目,就必须在采访环节中,深入老年群众,贴近老年生活,反映其生存状态,反映其所思所想所盼所为,才能受到老年受众的欢迎。但是怎样接近老年群体, 以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呢?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依据社会学理论,提出了诱导控制他人行动的四个方式:即示范、强化、说服、情绪激励。将此控制心理理论运用于对老年采访中,应是一个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对老年受众的媒体接触行为作了调查研究,旨在揭示老年受众的接触偏好,为媒体做好对老传播、实现对老年群体的人文关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美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变化相应引起美国大众传媒受众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随着美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老年受众所占比例将大幅上升,美国"婴儿潮"族群已逐渐进入并成为美国老年受众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信息高速发展、人们思维方式日益更新的年代。媒体受众的需求从线状收听向点状收听转移,固定收听的习惯日渐脆弱不堪,面对如此挑剔的受众,广播媒体积极应对,于是,打造精品频率成了全面提升广播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老年之声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刚成立的一个专业频率。本文试图结合老年之声的实践,分析老年听众的收听特最和广播的传输特色,找出办好老年广播频率的形式、途径以及规律。  相似文献   

15.
层出不穷的新媒体使受众群进一步细化,就新闻广播而言,其受众群也发生了量和质的嬗变。近年来,"网络收音机"将传统的调频广播搬上互联网,颠覆了广播依靠差转台转播、局域化信号的收听限制。调查显示,目前新闻广播缺少对网络收听的研究,缺乏应对策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收音机"的完善,传统播出和收听终端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通过研究网络收听受众群,有针对性地制作适合网络收听的新闻产品,才能推进新闻广播在更趋激烈的媒体竞争中保持健康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6.
融合媒体背景下,报刊生存空间被严重挤压,以老年受众为目标群体的报刊需要思变。老年受众的阅读习惯以传统纸质载体为主,但是也在慢慢接受、喜欢数字阅读;所以报业需要从细分老年受众需求、提升内容品质、增强家庭服务性、利用新技术为老年受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利用自身内容优势实现内容资源价值的多重实现等多个方面做出创新。  相似文献   

17.
陈锐 《新闻世界》2010,(9):77-78
逐步"老龄化"的社会现实意味着老年受众正逐步成为未来广播的新兴受众群,拓展老年节目是广播在专业化趋势下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一个新的机遇。笔者以实际工作经历为依托,分析了老年广播市场的潜力,并陈述了现实操作当中的难题。希望呼吁老年广播节目得到更多支持,并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峰  周毅 《新闻窗》2012,(3):47-47
有关人士对新闻报道的社会调查显示,受众对当前新闻报道的三多现象很不满意,甚至出现一见到三多新闻就立即换台的现象,对当地政治新闻产生反感情绪,这就直接影响了当地有关会议精神的有效传播和贯彻落实。通过对新闻的学习,有关人员提出新闻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以及站在群众立场来报道是有效提高受众收听兴趣的方式,同时提出参加评论的专家也要从贴近受众生活和民生问题的角度来进行新闻评论。这些充满日常生活气息,关注民生动态的新闻才能够有效提高收听的积极性和耐性。在一定程度上说新闻宣传工作有一定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这也是展现国家政策,吐露广大群众心声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9.
“广播受众调查是受众工作部门以严谨的态度、科学的手段对受众存在的情况、收听需求、听众心理、收听行为、受众效果等进行比较准确地把握与推测”。从理论上讲,市场调查方法和调查标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市场调查结果的准确性和权威性。本试从目前广播受众市场调查中调查公司统一调查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受众的媒介地位正逐步提升,电视老年栏目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本文试图在对电视老年栏目的生成与发展历史进行考究的基础上,以哈尔滨电视台曾经创办的《老伴》栏目为例对电视老年栏目的特性与功能、栏目形态、受众情况、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