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性大学在时代赋予的发展机遇面前,必须重视大学文化建设,尤其要重视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营建书香校园,传播经典文化,培养高素质人才,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在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合并高校发展中的文化重构的策略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并高校在发展中必须进行文化重构,以构成新的学校精神促进学校发展.创新办学理念,创建现代大学精神,系统规划文化重构的纲要,准确定位文化重构的目标,努力进行高校文化的创新是文化重构的主要策略.高校的文化重构主要从取长补短、因地制宜,继承创新、接轨社会,精心管理、着力践行,重视网络文化建设,重视手机文化建设等方面进行实施.  相似文献   

3.
电大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其根本是提高整体办学水平,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目的是培养和谐发展的实用性人才,重在研究探讨内涵的具体内容,加强学校建设、教学质量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研创新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需要突出特色,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德金 《教育》2012,(19):51
学校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文化人才的摇篮,还是传承创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支持文化科技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本身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标志。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挥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促进教育与文化紧密结合,落实创新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就显得尤其重要。文化强国战略赋予学校新使命时代赋予各级各类学校传承、创  相似文献   

5.
何永峰 《文教资料》2006,(17):43-4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一段时期的快速发展已迈进了创新时代,呼唤创新人才的辈出,而创新人才的培养关键在教育。因为,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工程。纵观世界许多国家,在确立创新战略的同时,都是将创新教育确立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真正起点。可见,创新型国家建设阶段,教育必须把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把全民族创新精神的培育、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自己神圣的使命,各级各类学校都必须建设成创新型学校,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那么农村薄弱学校如何走创新教育之路,成为创新人才的摇篮呢?所谓薄弱学校,是指办学条件、管理…  相似文献   

6.
李德金 《教育》2012,(7):51-51
学校不仅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文化人才的摇篮,还是传承创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阵地,同时也是支持文化科技创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本身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环节,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标志。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发挥教育在文化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同时,  相似文献   

7.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创新的前提是人必须自主发展,而承担着培养人才任务的主要社会组织是各级各类学校.可以说,没有自主发展意识的学校不可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新人才.因此,学校的自主发展已经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中不可回避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 学校文化能够自然形成,但优秀而且有生命力的学校文化,必须精心构建,长期发展.因此校长有责任不断创新学校文化建设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与教师的职业幸福理应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但实然状态上两者却产生了背离,主要表现为:学校文化建设无法满足教师所需的"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导致了教师职业幸福的缺失.反过来,教师职业幸福的缺失又将使教师的自我发展失去动力,影响学生的幸福,阻碍学校文化的发展与创新.究其原因,既有学校文化建设的偏差,也有教师主观努力的缺失.重构两者的和谐关系,既需要学校领导积极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思考与创新,促进教师合理需求的满足;也要求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自己的文化营造意识,提高自己创造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学校文化是学校群体成员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中,共同创造并逐渐生成的,体现了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及其活动结果.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的学校文化可以催人奋进,引入前行,而坏的学校文化却能扰人心怀,诱人颓废.没有好的学校文化,就没有学校的健康发展.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对推动素质教育全面的实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有重要意义.在素质教育理念引领下的学校文化建设,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体现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与思想.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从其教育类型、发展趋势、现状以及生源特点等方面看,都有必要通过特色文化建设的引领体现出办学特色和风格.淄博职业学院作为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学校精神建设、管理体制创新和容纳外来文化等方面走出了一条自身特色文化建设的新路子.高职示范院校文化建设要真正发挥示范作用,必须走从特色到品牌的发展之路,通过品牌文化的个性定位、维护创新、传播推广以及学校精神的凝练和弘扬来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12.
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必须要提高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加强人才资源管理,进一步做好图书人才的培养和选用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图书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新的环境下,首先要突破传统观念,树立创新意识,追求创新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信息资源保障上采用共建共事的新思想,才能使图书馆适应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要求.同时以数字图书馆建设推动我国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发展,为把我国早日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职院校对于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增强综合实力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一个和谐健康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沉浸于一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中,调动学生的激情与热情参加到学校生活、学校当中.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切实的遵循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办校宗旨,敢于探索,用于创新,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造性能力,并且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全面发展人才.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理念,并且对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思路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分析了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促进高职院校的内涵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校文化是高校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它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当前,高校学校文化建设主要存在追求短期效益、内容形式呆板、缺乏思路、忽视内涵的可持续性等问题.学校文化建设必须要立足实际、全员参与、依靠创新、丰富内涵、突出特色,努力提升科技水平和学术品位,大力弘扬时代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用大学文化引领高校内涵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当高校建设重心转向内涵发展之时,应该用大学文化建设来引领.通过大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建设,克服大学发展中存在的功利性、趋同性、合力和活力不强等现象.要把大学文化建设充分体现在凝练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上,体现在凝聚高层次创新人才上,体现在培养德才兼备的未来创新人才上,体现在完善学校制度设计上,体现在建设富有品味的校园风貌上.这既是把高校领导干部培养成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体现.  相似文献   

16.
职业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中学学生的文化修养较弱,教师教学管理沿袭普教模式,学校往往注重教学质量而忽视文化建设,这些问题导致校园文化建设偏离了职业教育的本质,不利于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创新校园文化,要求学校开发、利用一切资源,创设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开展文化内涵丰富的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在工学结合中渗透企业文化;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精细化管理作为一种质量文化,突出了"严"、"实"、"精"的管理理念,是高校质量管理的基础和灵魂.要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必须首先加强制度层面的质量文化建设与创新,必须依靠信息化和网络化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必须借鉴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建立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监控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贯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战略思想,加强质量文化建设,必将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才是建立在全面发展基础上具有高度发展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并能够通过创造性劳动取得创新成果的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群体本位、伦理主义和官本位等封建意识成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阻碍.只有铲除这些阻碍,在社会上树立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里构筑起包容的多样文化和宽松自由的学生氛围,并通过多方位培养才能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培养创新人才、建设创新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关键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关键在教育,尤其在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做为学校教学中重要环节,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特色学校建设: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建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改革的核心动力来自于学校文化的变革.在特色学校建设中,学校文化的建构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动力;而学校特色建设的理性诉求也对学校文化建构提出了规定性的要求.在特色学校创建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理解学校文化的内涵、学校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选择、建构学校特色文化,将决定着特色学校建设的方向与进程,这也是广大中小学必须高度重视并做出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