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陈丽荣 《新闻窗》2010,(6):112-112
鲁迅先生有言:"作文要热情,教书要冷静。"此为他的人生经验之谈,因为他既教过书,更作过文,两方面都实践过,最有发言权。新闻工作者,自然离不开作文。如果说做好其他行当需要热情的话,那么“新闻”这一行当就尤其需要。  相似文献   

2.
2004年底,金庸请辞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之职。有评论说,一场错位终于结束,而金庸自己说,他还会到大学教书,他想做一个很好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教学生学。”电大学生以业余学习为主要形式,特别是1995年开始招收的“注册视听生”,实行不组班教  相似文献   

4.
戈公振与上海报学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海报学社是旧中国在上海地区存在时间最长、影响较大的新闻学术团体,它发起组织于1925年11月,最后活动可查知的是1935年12月15日,前后足足有10年的历史。上海报学社是在戈公振先生一手组织和亲自主持下,从事新闻学之探讨活动的。上海报学社成立于1925年秋冬。那时戈先生正在国民大学讲授《中国报学史》。戈先生的教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十分注意学理与实践的相结合。那一年的上半年,戈先生在南方大学报学系教书,教的是访事学。戈先生发动同学  相似文献   

5.
我的大学     
15年前,那时恢复高考才2年,教育界可以说是百废正举,人手缺乏。那年我高中毕业后就走上三尺杏坛,开始了教书生涯,于今也正好15个年头了。我先后教过初中、高中的语文和历史,也曾在我家乡宜昌市的广播电视大学和葛洲坝工程局广播电视大学讲过“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几广了课程,工作勉强尚称胜任。因此人们每每问我是在哪儿上的大学,  相似文献   

6.
章克标这名字和《文坛登龙术》这书名,都是从《鲁迅全集》中看到的。1933年9月1日,鲁迅先生以苇索为笔名,在《申报·自由谈》上发表了杂文《登龙术抬遗》,劈头一句就说到:“章克标先生做过一部《文坛登龙术》,因为是预约的,而自己总是悠悠忽忽,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的五四青年节,我与同事一同乘车来到位于虹口区四川北路的鲁迅公园,参观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拜谒鲁迅墓,以表达对这位新文化运动巨匠的敬仰与怀念。在鲁迅纪念馆内,我们激动地发现了三张鲁迅在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演讲时的照片。据考证,鲁迅先生分别于1927年、1930年在大夏大学和光华大学做过三次演讲,其中大夏大学两次,光华大学一次。1951年10月,大夏、光华这两所民国时期  相似文献   

8.
无聊才读书     
当我接受彭程先生的邀请,为《书摘》杂志的《三家书谭》栏目写这一组文章时,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书了。 这似乎讲不过去。自己好歹也算一个读书人。论职业,亦非官非商,是个教书匠。所谓营生,无非教书写书。教书写书的人不读书,岂非笑话?但这又是实情。教书写书当然要和书打交道,却多半不过翻书、查书、找书甚至抄书而已,也就是做笔记、查资料、找论据、核对出处。  相似文献   

9.
刁云明 《大观周刊》2012,(52):233-233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要适应这个社会.作为教师就必须培养他们优良的学习品质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新课改理论告诉我们,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数学知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走出学校后能做到终身学习,以适应当今社会知识更新愈来愈快的发展要求.下面就初中数学学习方法指导作几点浅议.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史料》2008,(1):62-62
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曾聘请沈从文任北大教授。抗战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一次在课堂上对学生说:“适之先生的最大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个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兄:上次我们在一起议到新闻工作者需要有什么样的基本的人格素养,我讲到了要有热情。但当时未及深论,有些东西今天通过这封信加以补充,供你参考。对于新闻工作者的热情,我以为要作更深层次的理解。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客客气气,嘻嘻哈哈,更不是忙忙乎乎,大大咧咧,而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爱之深”固然是热情,“恨之切”也是热情。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与激情是一个意思。记得鲁迅先生有言:“作文要热情,教书要冷静。”此为他的人生经验之谈,因为他既教过书,更作过文,两方面都实践过,最有发言权。新闻工作者,自然离不开…  相似文献   

12.
张世泰 《图书馆》2007,(1):125-127
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是一本专门为大学生如何走向成功而写的书。这本书具有如下特色:作者以师者风范,循循善诱,传道入微,解惑明理;作者用“成功同心圆”诠释人才素质和成功秘诀;作者以自己的成功经历说明,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13.
王静琴 《大观周刊》2012,(16):259-260
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相结合是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我将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教育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应用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一做,通过运用形象思维帮助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通过挖掘课本中的“做”的知识,培养学生“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4.
无聊才读书     
当我接受彭程先生的邀请,为《书摘》杂志的《三家书谭》栏目写这一组文章时,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已经很久没有读过书了。 这似乎讲不过去。自己好歹也算一个读书人。论职业,亦非官非商,是个教书匠。所谓营生,无非教书写书。教书写书的人不读书,岂非笑话?但这又是实情。教书写书当然要和书打交道,却多半不过翻书、查书、找书甚至抄书而已,也就是做笔记、查资料、找论据、核对出处。  相似文献   

15.
爱岗敬业 服务至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1982年进上海图书馆到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我很幸运地向开馆元老李芳馥先生和1958年四馆合并后担任馆长的顾廷龙先生拜过师,与1995年馆所合并后担任领导的王鹤鸣书记和马远良馆长共过事,也很幸运地参与了新馆建设和馆所合并的整个过程。其实我从1980年攻读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系研究生课程起,就开始与上图有缘分了,那时候顾老和李老都是图书馆学系的兼职教授,我们经常到上图来听课或实习。我的第一专业是日语,在大学里曾是个业务尖子,留校后除了教书,还经常参加与  相似文献   

16.
夜深人静读书时张振忠在大学里教书,岁月经年,寒来暑去,书是始终为伴的。每得空闲,或是心里存了什么想法,便要求之于书。读书之乐不可说没有,但大多在有意为之或不可不为。凭心而论,要不误人子弟便不可不读书,既做了文人学者便不可不读书,要在三尺讲台上实现设计...  相似文献   

17.
刘国钧先生任职金陵大学时期的专业建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钧先生是我国第一代图书馆学家,在图书馆学界久有“北刘南杜”之称。其实,作为一个留洋归来的南京籍学人,他的专业建树和学术文化业绩大都是在任职金陵大学时期奠定的。在他供职于母校金陵大学的十七八年间,形成了以图书馆实务为主业,但决不因此与教书育岗位脱离、决不因此忽视著书立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白字先生     
《今传媒》1997,(4)
白字先生文/保民叶子清朝小石道人编辑的《嘻谈录》中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个教书先生,常念白字。东家请他教书,事先商量好:每年给他三石租谷,四串伙食费,如果教一回白字,罚谷一石,教一句白字,罚钱两串。先生来到学馆,偶然与东家上街闲走,看见一块石头上刻着“泰...  相似文献   

19.
从言论史角度看,陶行知是名副其实的教育评论家. 我在大学时代,曾有意从教,印象最深的是陶行知的一句名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能记住这句名言,主要缘于作为教育家的陶行知,知行合一,朴实务实.就像他之前所说的:“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  相似文献   

20.
余皓明 《今传媒》2005,(8):54-55
做了多年的编辑之后,我于去年开始转为教书——教学生如何做编辑。我教的具体课程是《书刊编辑实务》。不用说,多年的一线从业经验当然可以为我讲课提供许多便利,但我还是有点担心。因为,做编辑是一回事,讲编辑实务课又是另一回事能做并不等于能讲。而且,据了解,许多开了这门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