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中有这样一个段落: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相似文献   

2.
正杜老师:人教版六年级《唯一的听众》一文中"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一句,我认为有些不妥。因为这句话应该理解为"慈祥的眼神"像"深深的潭水"。"眼神"指的是眼睛的神态,不能比喻成"深深的潭水"。而课后的思考练习题中也问:为什么"我"觉得老人的眼睛像"深深的潭水"?所以我认为课文中这句话不妥。不知我这样理解对否,请老师指教,不胜感激!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实验小学冉启波  相似文献   

3.
兄弟情深     
圣诞节快到了,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一辆崭新的轿车。圣诞节那天,当保罗离开办公室来到停车场时,一个男孩正绕着那辆闪闪发亮的新车仔细地端详着,小心地抚摸着,不停地赞叹着。看到保罗走过来,他十分羡慕地问道:“先生,这是您的车吗?”保罗微微地点点头,自豪地说:“这是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男孩惊讶地睁大了眼睛看着保罗,半信半疑地说:“您是说这是您哥哥送给您的圣诞礼物,没花您一分钱?”看到那男孩羡慕的眼神,保罗骄傲地点了点头。“天啊,我真希望也能......”听到男孩这么一说,保罗以为他也希望能有一个像自己哥哥那样的兄长。但是那…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艺术大师达·芬奇在《笔记》中曾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意思是,透过一个人的眼睛,可以看到他的内心深处。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人和动物的表情》一书中,也曾把眼睛的活动变化作为人类情绪的表现之一。眼神与语言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人们的思想感情常常通过眼神自然流露出来。眼神配  相似文献   

5.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交流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基于略读课文重表达、重迁移、重读写应用的考虑,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深刻体会小男孩的表现和保罗的心理感受,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个性化、具体化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6.
取教案     
黄小音 《广西教育》2013,(32):66-66
那天早上第五节是我的语文课,要上的课文是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上课后不久,我让学生齐读课文,读着读着,我忽然记起了一件事,于是大声叫住了大家。全班69双眼睛齐刷刷地盯住我,都在用眼神问我:"怎么了?出了什么事啦?"我告诉自己要临危不乱,因为此时我记起了一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眼神的运用尤其重要。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睛能传神,传情,传递心灵的各种信息。中国戏曲表演中有句谚语:"一身之戏在于脸,一脸之戏在于眼。"这就充分的体现了眼神对于表情的重要性。眼神在声乐表演中同样很重要,以眼传情,以目传神,才能使作品有了灵动的感召力。本文就以声乐舞台中眼神的应用进行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一、教学回顾《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讲述了在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的主旨是使学生体会到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衍生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充实。怎样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尤其是情感目标?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首先,以自读自悟为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点燃学生的  相似文献   

9.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交流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课文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故事性强。基于略渎课文重表达、重迁移、重读写应用的考虑,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要引导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深刻体会小男孩的表现和保罗的心理感受.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的个性化、具体化的理解和感悟。  相似文献   

10.
学生作文,常常离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不会审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之一是: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解题。我在五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注意发挥课文标题的示范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学生读课文,往往不大留意课题。我告诉学生: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从眼神里看出来,一篇文章的内容、主题、体裁等等,也常常可以从题目里看出来。每读一篇课文,先在标题上多琢磨琢磨,可以唤起我们读文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讲读《将相和》一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将”是武将,课文讲的是古代赵国的廉  相似文献   

11.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节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保罗饶有兴趣的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节礼物。"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  相似文献   

12.
《给予是快乐的》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地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里感受。  相似文献   

13.
眼睛,作为心灵的窗口,能够传达人的喜怒哀乐,表现人的情感倾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眼神,能够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 的作用。 一、运用眼神再现课文中所表达的情感。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教师在声情并茂的讲读中,双眼充满了悲哀压抑之情,教学《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则目光里喷射着愤怒的火焰。……在这里,目光所表达的感情是对课文中内含情感的生动再现和有效强化,对学生具有极强烈的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4.
哥哥的心愿     
圣诞节前夕,保罗收到了一辆新轿车,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圣诞节当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看见一个小淘气正在看他的新车。小男孩绕着那辆闪闪发亮的新车,十分赞叹地问:“先生,这是你的车?”保罗点点头:“我哥哥送给我的圣诞礼物。”小男孩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你一分钱都没花?天哪!我希望……”他犹豫了一下。保罗当然知道小男孩希望什么:他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他对这小男孩刮目相看。“我希望,”小男孩接着说,“我将来能像你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  相似文献   

15.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内心的疑问、好恶及赞成与否的态度。在教学中,教师一个赞赏鼓励的眼神可以让一个学习落后的学生树立信心,一个轻含责备的眼神可以让调皮的学生行为收敛,一个真诚关怀的眼神可以打开一扇封闭的心门,一个平和友好的眼神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眼神就是窗户里面映射出的景象了。一个人的眼神,总会透露出太多的信息,应该说,眼神是语言的另一种诠释。  相似文献   

17.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世人常用这句来形容眼睛之于人美的非凡意义。在语文教学中,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文章的窗口,我们往往能够透过这双"眼睛"窥视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内容。抓住题目,读懂题目,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前提。在课文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引导学生先读题,从课题入手,发挥这双"眼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18.
正一句话,看似简单,但有时候它的力量却不简单。一、初识——意外9月1日,笔者刚刚接手了一个新的班级——四年级一班。第一堂语文课上,学生出色的课堂表现令人欣慰。但是有一个学生给笔者留下了颇为意外的印象。这个名叫浩杰的男孩,白白净净的,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别人读课文的时候他嘴巴闭着,眼睛看着笔者发呆。笔者走到他身边,摸着他的头说:"你课文读熟了吗?"浩杰抬起头,眼睛看着笔者说道:"我不会读。"  相似文献   

19.
给予的快乐     
这一年的圣诞节,保罗的哥哥送给他一辆新车作为圣诞节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他的办公室出来时,看到街上一名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触摸它,满脸羡慕的神情。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从他的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属于自己这个阶层。就在这时,小男孩抬起头,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是啊,”保罗说,“我哥哥给我的圣诞节礼物。”小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是你哥哥给你的,而你不用花一角钱?”保罗点点头。小男孩说:“哇!我希望……”保罗认为小男孩希望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小男孩说出的却是:“我希望自己也能当…  相似文献   

20.
人人皆知,眼睛(眼睛-眼神)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的态度。课堂中教师的眼神可以在教师和同学之间产生心灵上的共鸣,在教与学之间产生共振,同时也搭起了师生之间的心灵之桥,让学生在舒畅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学到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