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很多摄影记者而言,"扫街"是必备的功课;这里有许多好的新闻题材等待发掘,这里是许多摄影新兵开始战斗的地方;"扫街"怎么开始?有哪些规律?以下是我在"扫街"过程中的收获。"扫街"扫到"第一桶金""看来你也是能单打独斗的人,就放心在我们这里干吧。"仔细看过摄影作品后,杭州钱江晚报社摄影部副主任马延涛对我说了这么一句话,不仅让我备感  相似文献   

2.
"扫街"要讲穿着?"扫街"要跟小偷、强盗斗智?"扫街"要防警察刁难?对国内的记者来说,这听起来像笑话,但在肯尼亚确实如此。肯尼亚,一个独特的东非国度。在这个面积比四川省略大的国家里生活着4000多万人口,拥有十多个主要部族,多种宗  相似文献   

3.
许多摄影记者拿起相机是从"扫街"上路的,也就是说从发掘软新闻起步的,起初拍的是大牌记者不屑一顾的小活,没有发稿压力,正好可以借此锻炼自己发现新闻的能力和打磨拍摄技术.但是,"扫街"即发掘软新闻不只是初学者的实验田,而是从事新闻摄影事业的人毕生都要修炼的功夫.  相似文献   

4.
第一题:如何寻找新闻线索 "扫街"是寻找线索的好方法,但一些新记者总是把"扫街"理解为到各个街道里弄去转转.其实街道里弄只是一小部分,更大的部分则在商场、菜市场、中介市场、社区、公园、医院、酒店、学校等地方.新记者常出现的另一个问题是"扫"来的新闻都是"大路货",缺乏思考,而思考是记者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金思柳 《新闻前哨》2009,(11):69-70
摄影记者“扫街”.是指摄影记者用相机在街头、景区、商场等公共场所拍下有新闻价值的镜头。“扫街”是对摄影记者基本素质的考验。  相似文献   

6.
2009年 2月14日,"中国新锐媒体视觉联盟"2008年度评选活动在北京举行,笔者的新闻摄影作品<讨薪的工人>荣获图片类单幅日常新闻大奖.它的拍摄过程以及此前为之所做的积累,也许对都市"扫街记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基层未必走乡村,城中亦有小百姓。扫街送煤开饭店,常年辛劳苦经营。  相似文献   

8.
"场景式海采"有别于"扫街式海采",它巧妙地将采访现场设置在现实的生活场景当中,使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依托近乎真实的言语环境展开对话交流。一方面,现实的生活场景加强了采访的真实性,实现了高效率的人际互动,获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采访的真实也更加彰显了语境尤其是情景语境的价值,使得采访报道更接地气,更加吸引人、打动人。  相似文献   

9.
凌晨时分从弥漫着显影液怪味的狭小卫生间里出来,看着窗外满天的星斗,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和自信。那一年,我大一,与摄影结缘。在一些人的印象中,"扫街"是个没有出息的"营生",尤其是一名地市党报的摄影记者更应关注市委市政府的要事大事,单位部门跑好跑顺,为人圆熟功成名就。然而我不这么看……  相似文献   

10.
月度聚焦     
《中国记者》2012,(6):8-9
导读·当前,无论是南海问题、朝鲜半岛局势,还是中东、北非地区的持续动荡,国际热点频出、复杂多样。怎样理清复杂形势、做好这些备受关注的国际问题报道?怎样以此提升所在媒体及国际报道本身的竞争力?详见本期内文第30页。·"扫街"记者是在路上的记者,是离新闻最近的记者,毫无疑问会比其他摄影记者付出更多。但不少人自得其  相似文献   

11.
观点摘要 ●我们很多不错的记者,干着干着成了部主任,有什么用?整天负责扫街新闻.没办法、要生存啊. ●"哎呀,他们多么惨啊……",这是都市报的工匠式写法.而真正的高手,再悲伤也会控制住,然后在稿件的字里行间一点一点地带出来.  相似文献   

12.
【观点摘要】 ●我们很多不错的记者,干着干着成了部主任,有什么用?整天负责扫街新闻。没有办法,要生存啊。  相似文献   

13.
小女孩偷偷地瞥你呢,眼神羞涩,带着俏皮.雨不小,这种通常只会使人郁郁的天气,居然让观者心底涌起的是温暖和笑意.一张有温度的照片.虽然可能只是记者"扫街"途中的偶尔为之.没有重大叙事、不是突发时刻,记者用情感还原着新闻的另外一些特质:人的、琐屑的、真诚的.  相似文献   

14.
张洪金 《新闻世界》2011,(11):157-158
本文结合《罐中人家》这一新闻摄影专题的发现和拍摄过程,浅谈摄影记者如何在都市生活中“扫街”,如何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不平几的新闻。  相似文献   

15.
钟昊 《中国记者》2012,(6):43-44
街拍是一种起源于欧美国家的文化形式,最早始于时尚杂志的需求,用相机作为表现工具,捕捉街头时尚元素,传递来自民间的流行信息。与传统扫街不同,街拍仅关注两个字:时尚。  相似文献   

16.
无疑,当前媒体同质化竞争越来越严重,造成受众的审美疲劳,媒体吸引力、竞争力不断下降。但作为职业新闻人都知道,抓取独家新闻越来越难。如今各大媒体纷纷开设新闻热线等多种渠道面向全社会征集新闻线索,这为媒体从业人员在更短时间内得知线索提供了方便。可是每天来自于读者、通讯员提供的线索是有限的,并且数量不定、质量参差不齐,甚至一条线索被同城多家媒体采用。新闻线索的获得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笔者以为,记者"扫街"找新闻线索是获得独家新闻的一个有效途径,目前一些意识超前的媒体已经把巡街作为社会新闻部  相似文献   

17.
在摄影圈里,“扫街”指的是拿着相机到大街上、乡村里、陋巷中,到任意一个场所去抓拍,记录生活。反映问题。它可以是决定性的一刻,可以是那一刻的前奏和后续,有时看似普通随意,却是只有此时此刻才存在的新闻。  相似文献   

18.
胡振 《新闻实践》2008,(11):3-6
直到今天,“本报讯”的内容生产,究竟靠哪一层次的人才支撑?“扫街新闻”为主的版面,究竟需要注入多少文化底蕴?采编流水线的传统作业,人才集聚是否导致“才能”过剩……这些争议,或多或少地左右着媒体人才培养的投入与回报。  相似文献   

19.
很奇特。谈不上梦幻,也谈不上宁静,毕竟是与冲突相关的新闻;没有示威,没有集会,没有群情汹涌,但它却比白天的纪念活动更能让人心突然一动。通过建筑物上的附着体(譬如荧幕)来传递信息,是扫街摄影师间接表现新闻主题时的可选技法,不罕见。罕见的是,摄影师选择深沉的黑夜,滤掉多余的枝枝蔓蔓;将荧幕和人们呼应在同一场  相似文献   

20.
在一些新闻报道中,常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比如,有篇反映军民共建文明街的报道中写道:“4年来,这个部队的官兵坚持义务扫街,每逢星期天和节假日,就自觉上街捡果皮、扫纸屑,仅3月5日这天,就清除垃圾十余吨。在官兵们精心妆扮下,营区门前的这条繁华街道连续4年荣登市、区两级卫生先进光荣榜。”乍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