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汉波 《新闻爱好者》2011,(10):152-15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既是人类文艺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界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开始了它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与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即"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是开拓者;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传承者;江泽民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推进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四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以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强大威力开辟了中国文论话语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佑江 《新闻爱好者》2011,(20):152-153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既是人类文艺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世纪以来中国文艺界重要的精神财富和思想资源。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开始了它在中国现当代文艺史上与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实践相结合,即"中国化"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毛泽东是开拓者;邓小平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传承者;江泽民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进;胡锦涛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推进到了一个重要阶段。四代领导人的文艺思想,以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强大威力开辟了中国文论话语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料》2004,(4):61-64
一、“三套丛书”的创建和工作概况 “三套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外国文艺理论丛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的简称。它创始于1959年,迄今历时四十年。  相似文献   

4.
王雨萌 《今传媒》2016,(11):102-103
本文以真人秀为例向大家解释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现实主义部分.围绕着真人秀的三个基本要求:互动性、个性化、责任感三个方面来展开.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文艺功能来阐述我国当今电视真人秀的现状与问题.从社会责任感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美国与韩国的电视真人秀案例深度剖析我国真人秀的未来,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的文艺功能对真人秀发展提出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磊  牛晋芳 《出版广角》2015,(11):78-79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丛书,第一辑50卷已于2015年8月全部出版.该丛书分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三个研究主题.在权威的编委会指导下,该丛书坚持长期规划,分辑出版,致力于遴选国内外优秀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打造高端出版平台.该丛书第一辑推出了一批马克思主义研究精品,凝聚了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力量,获得了学界的广泛好评.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在中国的历史进程是基本一致的。留日学生群体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西学东渐,中国当代文艺理论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这种进步最主要的是打破了以反映论为核心、以社会学、政治学为唯一视角的一元化、机械化的文艺理论体系和思想,形成了从文学观念到研究方法日趋多元化的各种各样的文艺理论思想和体系,尤其是发展了被长期遮蔽的美学、人学、语言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从而使当代文艺理论空前繁荣和丰富。  相似文献   

8.
一、“三套丛书”的创建和工作概况“三套丛书”是《外国文学名著丛书》、《外国文艺理论丛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丛书》的简称。它创始于1959年,迄今历时四十年。1958年,当时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提出,为了学习借鉴世界文学的优秀遗产, 提高我国青年作家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水平,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繁荣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需要编选一套外国古  相似文献   

9.
徐梅 《兰台世界》2013,(22):122-123
<正>任何一种舶来品到中国,都有一个陌生、认识、熟悉,最后被接受、改造、利用、发展,也就是有一个本土化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几经周折,传到中国,也经历了这么一个过程。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历史发展中,率先举起大旗的是第一个在中国系统介绍和广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李大钊。一、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探索的背景一是近代以来到20世纪20年代,救亡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由于地理、交通等得天独厚的优势,哈尔滨成为较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城市之一,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东北地区最主要的传播中心。哈尔滨在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学跨世纪发展研究》是高楠与王纯菲两位教授合著的最新力作,该书以总体性视野对跨世纪以来的文学新变作出了可贵的探索。虽然人们对过去学术研究中的“大叙事”、“大体系”充满质疑,但研究中的总体性视野本身却是不容回避的。面对纷繁复杂、瞬息生变的文坛现状,一个足以考量全局的、高度足够的学术角度尤为重要。本书体现出作者多年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视野所陶练的理论素养与观察分析问题独到的解思理路。  相似文献   

12.
胡贵影 《大观周刊》2012,(43):26-26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学派,它总体上反映了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解决生态危机的做法也给当代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20年代是马克思主义在沈阳地区传播和发展的重要时期。沈阳的一些爱国青年通过建立进步团体,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进一步推动了工人运动,促进了沈阳党组织的建立。  相似文献   

14.
毛平 《兰台世界》2012,(22):43-44
周恩来同志是中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及马克思主义者,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释与宣传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同时,他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并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20世纪20年代初期,周恩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及  相似文献   

15.
赵莹 《中国图书评论》2020,(10):114-119
庚子年,世界巨变。7月,读到张晶先生的《偶然与永恒:中国古代文艺理论对文艺美学的建构意义》(以下简称《偶然与永恒》),猛然打开一道一直在摸索的门,开启后便觉豁然开朗,找寻到了解惑之密钥,眼前一片生机盎然。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主要来自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形态,且与当代西方文艺美学有着大不相同的话语体系。近代以来,文学艺术创作多以西方文艺理论体系为根基,在国际化的潮流中,中国文艺创作也逐渐向西式风格靠拢。无论在文艺创作领域还是文艺理论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渐有式微之势,且无法系统建立起与当代艺术理论和创作实践的关联。  相似文献   

16.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前后出版的"干部必读"丛书,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创造了一年印行300万册的"奇迹"。丛书的出版对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宣传,要具体地历史地"回到"经典作家文本,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要探索和丰富新形势下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载体和方式,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谢秀芹 《大观周刊》2012,(16):150-150
他人问题在21世纪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例如,德国哲学家托尼逊就曾在自己的书中把他人问题比作是20世纪第一哲学的主题。在20世纪下半叶以来,“他者”问题在西方乃至全世界范围内的思想和文化领域都被各方所关注。他者问题在全世界的兴起不仅给哲学界带来了活力,也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带来了机会,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种社会政治学说纷纷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传入中国,此时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尝试了各种救国方案,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马克思主义传入之后,早期的知识分子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同时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工人运动,取得了许多的成功经验。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途径和经验进行分析,可以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的有效传播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本文就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背景、途径以及早期传播对当代的启示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9.
贺秀峰 《大观周刊》2011,(21):54-54,53
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随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建设的推进,在我国的学术界围绕着到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概括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一系统问题进行了一些深入的探讨,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特别是在21世纪以来,学术界曾经出现过和提出过许许多多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问题和探讨形成了一个大讨论。而本文拟对此做一个简要总结和梳理。  相似文献   

20.
在传播学视域中,20世纪上半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文艺大众化的交织融合不是偶然的.政治传播与文艺传播不仅在结构上具有同构性,而且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在当时特定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政治传播与文艺传播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政治传播文艺化”、"文艺传播政治化”的双重经验启示党必须反映时代精神、结合时代主题,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地推进新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