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过去的七十多年中,该理论与中国国情、社情、民情相结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行动指南。目前,针对依旧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为镜鉴,通过全面落实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扩大生态文明建设主体范围、完善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法律体系、转变和优化经济增长模式等,努力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实现社会进步与生态保护共赢。  相似文献   

2.
思政教育在高校教育活动中是一个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新时期背景下,校园红色文化对思政教育具有积极的催化作用。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而言,其需要深切把握校园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明确其催化作用,以此创新思政教育。本文首先分析了校园红色文化的内涵与特点,然后针对其思政教育催化作用与教育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生态校园的教育功能与社会效益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生态校园是学校整体形象和社会美誉的"宣讲使";生态校园是学生美学品质和健康人格的"加油站";生态校园是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引燃剂";生态校园是学生环保行为和生态意识的"催化器";生态校园是引领社会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的"示范器".  相似文献   

4.
邓平 《现代职业教育》2022,(16):130-132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国家总体布局,关系社会的长远发展,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搞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保障.我国在长期的社会建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建立了比较系统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体系,成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展现,因此,生态文明理论成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从高职思政课教学的角度,通过对...  相似文献   

5.
基于新时期低碳经济相关概念与理论解析,构建以生态价值观教育为学科发展理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探讨与之相关的教学思想与策略。重点对低碳生态价值观影响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体教学途径与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大部分。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地的文化氛围,如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等。物质文化的建设直接反映出学校的办学水平。建生态校园就是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最基本的工作。在校园建设过程中,我们坚持“建生态校园、用环境育人”这一思想,全力打造生态校园,努力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本文以建设泰达生态校园为实例,对建生态校园和实现生态育人作浅显探讨。  相似文献   

7.
面对当前的生态问题,我国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中流砥柱,其生态观念的培育就显得极其重要。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基础及必要性,并从思政教育的视角探索了生态文明教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作为一把双刃剑,其直线式的发展既影响着大众的生活方式,亦对大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易班作为一个正旺盛发展的线上教育平台,因其适应当代大学生互联网习惯的特点得到各大高校大力推广。本文由易班网络生态入手,介绍了易班网络生态内容和在思政教育中的作用、特点及其创新性格局。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结合理论力学课程历史、课程内容、学生课堂表现、时令气候以及教师自身修养等五个方面,通过引进更多生活和工程中的实际例子,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思考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法。从而将思政教育融入全面的素质教育之中,提高理论力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高校生态校园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如何建设生态校园,是高校一个急需探讨的课题。生态现代化理论在理解和阐释现代化工业社会如何应付环境危机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展,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这一理论对高校生态校园建设具有重要启示。通过对生态现代化理论的研究,提出生态校园建设的几点建议: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实施生态规划,加强生态协调;完善管理制度;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营造氛围,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积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优秀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育人价值,能够广泛地应用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并且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培养思想价值观念正确并且具有较高德行的优秀青年人才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对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所发挥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高质量高效率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思政课教学内容"进学生头脑"既是思政课教学的目的和难解之题,又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和思政课教师努力破解的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要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和铸魂育人之作用,必须深入推进教学内容"进学生头脑"工作。为此,厘清"进学生头脑"的由来是基础,认识"进学生头脑"的战略意义是动力,明确"进学生头脑"的着力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南京市上元小学是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直属的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现有37个教学班,1879名学生,113名教职工(其中,南京市学科带头人1名。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4名,南京市江宁区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46名)。  相似文献   

14.
15.
卢晨昊 《江苏高教》2022,(4):106-110
作为一种新型教育理念,课程思政不能笼统地理解为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它蕴涵着高校各学科在教学对象、教学环境、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学评测等多方面的系统性创新实践。纵观当前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现状,仍旧面临着认识不充分、能力不匹配、融合不紧密、导向不明确等多方面的困境。基于此,高校课程思政体系化建设可以有效融合生态系统理论,更加注重课程思政建设的导向性、系统性及层级性,从需求分析、大纲设计、教材研发、教学实践、教学评测等五个维度构建课程思政的生态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推进学校发展的道路上,一所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以至于成为优质的品牌学校,靠的是什么?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一所优质学校的稳定性在于形成优秀的学校文化,它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是学校特色的体现。这种文化的来源是每个人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教师》2014,(9):F0002-F0002
本书是周培植同志继《走进高品质教育生态》和《十年手笔——下城教育十年散录》研究成果之后的提升和超拔,是一次承前启后的重要思考和凝练,是区域教育理论研究的重要创新。  相似文献   

18.
教育生态学理论为观测我国高校“大思政”教育提供了全局性、整体性视角。同传统“小思政”教育相比,高校“大思政”教育已经形成为一个各要素与其所处环境之间基于相互联系构成的整体关联、协调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动态生态系统,其基本构成为人员要素、路径要素、环境要素。这三大要素相互协调、互相作用,形成了由联结关系、并列关系及反馈关系构成的动态结构模式。若要保持高校“大思政”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就应当基于要素优化原则及动态结构的协调平衡原则,构建一个完善的治理体系。要构建高校“大思政”人员保障体系、环境优化体系和机制协调体系,实现教育生态要素优化和动态结构优化,保障各要素能够健康、持续地进行互动与沟通。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教育正处于战略转型期,为确保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生态理念逐渐被教育人所倡导。教育生态理念引领当代教育教学运行于均衡、协调、有序的发展态势,在这一理念指引下的和谐校园构建倡导自然环境与人文生态的统一;兼顾个性张扬与协作精神的培养;教育管理机制强调人性化、多元化、人文化,为师生成长构建安全健康的教育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理论“进大学生头脑”的教育机制,包括教育体系、考核体系和教育策略三个方面。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进大学生头脑”的教育工作,有两大难点,即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培养大学生的知、情、意、信、行问题。解决难点的途径在于按照思想政治理论“进头脑”的目标要求,构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和考核体系,同时实施“主体积极参与”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