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盛强 《考试周刊》2009,(22):114-114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性与量的认识过程.新课程标准教学教材突出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变成简便的运算。关于“简便运算”,简单地讲,简便运算就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计算方法、定律、性质,把原本较复杂的计算转换成较简单的计算。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  相似文献   

2.
联系生活实际,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对计算方法的选定,更多的是依赖于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真实想法与最自然化的理解。那么,我们在教学简便运算时应源于生活,体现简便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通过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激发学生对简算的自发需求。在简便计算教学中,教学背景要力求生活化。好的情境不仅能提供较好的数学学习内容,还能引起学生相关经验的回忆,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加深学生对算法优化的体验,从而生成更深层次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李红 《山东教育》2010,(12):40-42
“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是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此,实验教科书一改原教材的编排体系。而从数学源于生活的角度。结合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现实素材逐步引入混合运算。这样编排的好处是:①贴近学生,使抽象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②便于学生结合现实问题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意义,体会运算顺序;③混合运算与解决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北师大教材对数的运算重新进行了设计,在数的运算内容中注重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重视估算,能够估计计算结果;鼓励算法多样化;关注解决实际问题,验证结果的合理性。下面,就谈谈上好小学数学计算课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达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什么是数感?数感是人们对数及运算的理解。它是人们对生活实际做出数学判断,有效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它是将数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用数学的方法思考问题,量化生活中看到的世界。它是建立数的概念和有效进行计算的基础,是联系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纽带。  相似文献   

6.
<正>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据很大比例,是提升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混合运算中,学生很容易因混淆整数乘除法运算、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而计算错误。教师应关注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计算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1.纵向解读教材,关联计算知识板块。对于计算教学,教师应以教材为据,综合分析计算教学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表1),充分  相似文献   

7.
"分数乘整数"是苏教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中"数的运算"的内容。教材的编写与整数、小数的计算教学相同,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和理解分数乘整数,教材不再明晰分数乘法的意义,不再呈现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留给学生更多的探索与交流的空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计算教学已不再是单纯的数与数之间的计算,而是要让每一步计算都应该有其生活背景在里面,每一个数字与运算符号都应该从生活中找到其独特的解释。但是,笔者发现在计算教学时很少有教师把生活元素引入到课堂中来,仅仅是告诉学生运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反复进行计算练习,这种教学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形成。我们且看下面一则传统的教学案例。  相似文献   

9.
严建东 《考试周刊》2011,(16):94-94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认为这部分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所采用的方法也较为单一,就是让学生记住运算顺序和方法,然后进行反复练习,导致学生对学习计算内容兴趣不高,影响计算的正确率和合理性。其实计算和生活紧密相连,在教学中将二者结合起来,可以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轻松掌握算理,合理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0.
连减的简便计算的理论依据是减法的运算性质,教师只有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减法的运算性质,在生活实际中构建数学模型,总结出计算规律,学生才能在千变万化的题型中做到怎样简便怎样计算,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叶良铨 《考试周刊》2023,(33):69-74
一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重解题思路分析,轻过程计算,已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运算素养的发展。教师应理解教材,展示过程计算,消除学生的计算惰性,重拾学生的运算自信,在过程计算中感受数学的运算之美,塑造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培养严谨、创新、一丝不苟的数学精神。  相似文献   

12.
吴庆殷 《广西教育》2004,(7A):56-56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注意把教材、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三者联系起来,设计富有生活情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培养用数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教学简便计算时,教师应科学地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简便计算教学有一个具体的生活原型和支点,这有助于学生感知和领悟运算律,使简便计算教学水到渠成。  相似文献   

14.
一、教材《加法结合律和简便算法》是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的内容。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前后联系。加法结合律在学生已经学过加法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小学学习的基本的运算定律,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加法的一般计算方法,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这些知识在以后学习中也经常用到,学生只有掌握好这部分知识,并能灵活运用,才能为以后学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打下良好的基础。2.教学目的。根据大纲的要求和内容特点,联系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结合律,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和口算。(2)…  相似文献   

15.
孙淑兰 《吉林教育》2005,(12):47-47
一、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数学知识 1.从实际中抽象出数学概念、计算法则。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都有可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应的实例。为此,我在教学前,在班里举行了一次缝纽扣比赛。教学新课时,联系缝纽扣的活动,学生就容易理解工作效率,就是指单位时间内所作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6.
数学这门学科与日常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情境教学又在数学教学中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所以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生活情境的运用,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口算速度,培养良好的数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且推动新课程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本文主要针对生活情境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究,以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反思感悟     
新课标认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而教材与学生的生活时代、生活经验、生活环境总有一定的距离,这些距离使学生对教材产生了隔膜,严重阻碍了学生与文本的沟通。为了消除“距离”,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教材,走进生活,教师应尽可能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意义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蒋莉 《湖南教育》2002,(6):43-43
数学与客观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联系,即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把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就需要把教和学放到儿童生活的大环境中,以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生活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一、摄取生活现象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同时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都充满好奇。教师应紧紧抓住这种好奇心,结合教学内容,摄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细节,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抽象的概念…  相似文献   

19.
一、计算教学的现状分析1.计算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问题情境对于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及运算十分重要,情境给学生理解运算概念提供了具体的素材,也为学生的思维提供了具体的背景。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现在某些教师还利用过去计算教学的方法,让学生程式化的叙述算理,不太重视问题情境。2.忽视算法多样化,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在实际教学中,多数教师重在让学生弄清算理、法则,忽略  相似文献   

20.
赵桂芳 《考试周刊》2011,(43):100-101
计算教学比较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抽象,不容易掌握。新教材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相结合,这样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于学生来说虽然计算知识抽象,但熟悉的生活情境会使学生学起来有路子可走。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例3《解决问题》当中就包含了对运算顺序的教学。图中操场上一共有3组跷跷板,每组跷跷板上有4个人,跷跷板边上一共又有7个人在玩耍,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列算式为7+3×4,学生结合这一情境,很自然地就能理解先乘后加的运算顺序了。教材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主题图,以及熟悉的生活情境,是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