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儿童同伴接纳状况对儿童的心理健康、学校适应及成年后的社会适应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影响儿童同伴接纳状况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提升儿童同伴接纳状况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改善小学生同伴接纳状况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个体之间因共同参与活动或相互协作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则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关系。同伴接纳是各种类型同伴关系中的一种,它反映的是群体对个体的态度:喜欢或不喜欢,接纳或排斥等。我们必须看到,同伴接纳的状况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适应及成年后的社会适应等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分析小学生同伴接纳的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探讨实践中的具体措施,从“分析”和“实践”两大环节入手,为改善部分学生同伴接纳程度低的状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儿童同伴接纳的影响因素及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接纳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不同层面探讨影响儿童同伴接纳的因素,以及儿童同伴接纳的功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儿童同伴接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接纳在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青少年的同伴接纳的研究,综述了青少年儿童的同伴接纳与心理理论、友谊、学校适应及学业成绩等的相关研究成果,望这些研究成果能在儿童、青少年的培养与教育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同伴接纳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学会同伴交往是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对于小学生情感需要的满足和社会归属感的形成十分重要。成人社会人际关系进一步复杂化、微妙化,必然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同伴交往。因而,小学生的同伴交往、同伴接纳情况应当受到关注,以便教育者采取合适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同伴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世纪30年代起,心理学界开始研究儿童社会技能的问题。到80年代,如何培养儿童的社会技能逐渐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国内外有关儿童同伴交往策略的概念、类型、策略运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影响儿童选择策略的因素的研究,以期对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其不能在父母陪伴下成长,成为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二级错误信念发展与同伴接纳的关系的研究。研究发现,8—10岁农村留守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存在着年龄差异,呈增长趋势;不同同伴接纳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的发展水平呈显著差异,受欢迎儿童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二级错误信念理解能力可以显著地预测他们的社会选择力。  相似文献   

8.
同伴接纳、友谊与学业成绩的关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伴关系表现为两种,一种是同伴接纳,一种是友谊.通过分析友谊与同伴接纳的关系及它们在青少年发展和社会适应中的不同功能,揭示这两种同伴关系对学业成绩的不同影响,以期对青少年的教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对幼儿的个性、行为和规则意识、同伴关系等社会性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4~6岁幼儿抑制控制、情绪调节策略及同伴接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同伴接纳,与自我安 慰策略成显著正相关,与发泄成显著负相关.大班幼儿的抑制控制能力与情绪调节策略无显著相关,与同伴接纳能力呈显著正相关.(2)中班幼儿的抑制控制通过发泄策略这条路径间接影响了同伴接纳.  相似文献   

10.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来说,其主要的影响人物就是父母与同伴,而同伴关系对儿童的社交、情绪、人格和认知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同伴接纳和拒绝的影响因素,能帮助我们及时有效地干预儿童的心理健康。本文介绍了个体差异方面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情绪、社交技能和行为特征,探讨了本领域的研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阐述了探索儿童最宜发展区的有效策略,提出要把教育的研究视角从过去的社会需要出发“全面发展个体”转换到个体需要出发“主动适应社会”,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同时整个国家的评价制度应由“全序”到“半序”;教育者要从儿童的整体出发而不是从本学科出发,引导和帮助儿童找到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区域,科学高效地促进儿童向自己的优势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互补互哺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或神话的)、梦想的、艺术的,是好奇的、探索的,是从本能的无意识的逐步迈向意识的,是历史沉积的因而是复苏的,是“转变的生长的”。儿童文化现象最重要的特征是古而常青的特征:它有悠远历史但却是从头开始生长的,是复演的又是创新的,它是新与旧的和谐统一,它是历史与现实、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儿重文化与成人文化可以在互补与互哺中相得益彰:一方面,儿童的成长是依赖于成人的;另一方面,儿童清纯朴素的天性又对成人的心灵和文化具有反哺的功能。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可以而且应当在互补与互哺中共同成长相互拯救,只有如此人类才能拥有更为美好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3.
追逐游戏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儿童的游戏中。本文对国外学者关于追逐游戏的概念、产生以及追逐游戏与认识发展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做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了追逐游戏的研究意义和趋势。  相似文献   

14.
云南儿童文学独树一帜。描写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其作家表现的基本主题。云南儿童文学创作有三大板块:1.继沈石溪优秀动物小说之后,还产生了张祖渠的《白象》、张昆华的《白浪鸽》、杨南鸥的《最后的乐园》、童言的《坏小子集中营》等中长篇以及吴天、沙蠡等人的短篇创作;2.童话有钟宽洪的《风儿特快专递》、康复昆的《智慧果》、普飞的《走在五彩缤纷的地方》、汤萍的《魔法城历险记》等人的中短篇作品以及凝溪的诗化寓言;3.儿童散文创作产生了被海峡两岸广泛关注的乔传藻与吴然。云南儿童文学的创作发展繁荣,有赖于作家型和学者型批评家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家皮亚杰宣称:“儿童是道德哲学家”,他从自己多年的研究中得出结论:儿童的道德发展与认知发展是平行的,相对应的。道德心理学家柯尔伯格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儿童的道德判断经历了三个水平: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两人的研究很有价值,但是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16.
现代儿童服装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儿童服装的重要性,梳理了孩子们独特的审美意识。并介绍了不同年龄的儿童服装的类型,以及现代儿童服饰的流行风格。其目的是通过服饰的选择达到教育的功效。  相似文献   

17.
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认知策略是指向认知目标的一种心理操作,主体通过使用策略,可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关于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研究是探讨个体整个认知策略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特性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和差异性、竞争性和适应性、突变性和渐进性。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发展主要受教育环境、工作记忆、数学焦虑的影响。微观发生学的研究方法为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目前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研究的新趋势主要集中在有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影响儿童数学认知策略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儿童数学认知策略的研究范围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儿童心智发育未曾实现的分化或有效分化构成儿童整体性精神的结构性前提。联结自我与外界的整体感知方式,乃至于客观事物的人格化、主观世界的实在化以及“我的世界”的统一,是儿童整体性精神的表达与实现。理解、尊重并顺应儿童的整体性精神无疑是早期教育的根本职责与人性化体现。  相似文献   

19.
论儿童精神的自我中心主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我中心主义是儿童精神的基本特质。儿童的目的论、人为主义、泛灵论、实在论、原逻辑主义等精神倾向,都堪称是对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直接演示或曲折反映。这种精神特质的发生与发展根源于儿童个体所携带着的种族进化的生物性积淀,并伴随后天社会性文化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断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自我中心主义是保障儿童发展潜能免受理性文化过分透支的一道精神屏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