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0年代到新世纪初的军旅小说经历了一个解构-重建-发展的过程.解构时期的"农家军歌"和"大院小说"侧重对军人的世俗化写作,重建时期作家再次意识到英雄出现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努力寻找当代英雄.新世纪前后,一系列长篇小说出炉,英雄以群体方式亮相文坛,英雄形象得以重塑,英雄叙事走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萍 《华章》2011,(13)
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以85年为界限分为前后期,他自己将作品分为两类,在创作过程中小说的叙事比例及读者的反应状况在不断下降.两类小说在人物叙述上逐渐减少了"自我"意识,在情节设置上逐渐趋于平淡,在环境叙述上削弱了对历史的控诉.读者对小说的评价随之下降,从中能得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少.张贤亮的小说叙事出现了落潮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叙述了众多人物的死亡。对人物死亡的叙述可分为客观地叙述和抒情的叙述。这些死亡叙事不仅是作者在客观地叙述英雄们的命运,更是作者塑造英雄个性、承载自己伦理价值判断和情感的重要手段,而且这些死亡叙事也增加了小说情节的逻辑连贯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作为英雄传奇,旨在集中反映一般"市井细民"的英雄人格理想,以其多元丰富性构成了小说丰满典型的形象体系;同时,<水浒>作者又把各自独立的多元英雄人格理想裁剪归并到以"忠义"为基调的相对统一的英雄人格理想上,并因而形成了小说叙事上"单线条连环式"的独特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5.
俄国作家莱蒙托夫在其长篇小说《当代英雄》的创作中,其叙事角度有别于传统的全知叙述视角,而是运用了第一人称“我”的有限叙述角度,通过多个第一人称叙述者的视角力量,全方位地塑造了毕巧林这个人物形象。对《当代英雄》的叙事角度进行解读,不仅可以使我们了解《当代英雄》在现代性叙事文本中的地位,而且也可以使我们真切感受到不同的视角地位对塑造人物产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网络文学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当代普通大众的文学审美。匪我思存的小说是网络小说的代表。其作品叙事在多种叙述手法中展开,成就了其独特的小说结构,如"以非顺序为主进行结构叙事"、"蕴含着宿命结局的结构安排"以及"颠覆了传统才子佳人小说的结构"等。  相似文献   

7.
《当代英雄》显示了莱蒙托夫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部作品不仅思想内涵深奥,而且叙事技巧也很独特。本文从叙述者的角度入手,剖析《当代英雄》三重叙事框架下三位叙述者的形象与功能。三位叙述者不仅推动了叙述进程,而且构成故事完美的叙事框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8.
当下的网络玄幻小说写主人公从凡界一个少年达到仙界或神界的一位至尊人物的成长历程,可视为另类的成长小说叙事。与传统成长小说的"献身伦理"和"反成长"主人公不同,网络玄幻小说主人公采用"肉灵共修"式,有着一个不断上升的人生历程。其中,主人公的自身因素、他者因素和机缘巧合成为他们修真路上最重要的成功因素,构成了一个"反讽的英雄"形象。在故事叙事中,作者往往以玄理来构筑时空背景和情节,但又融合了鲜明的时代文化因素,使小说成为融合古今、中外各种文化因素的超现实文本。网络玄幻小说叙事在小说的类型意义上推动了"尚虚"类小说在当代的发展,又在文化意义上有利于当代文化人格的生态性建构,具有重要的文学与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专题解释】本专题从"叙述视角"的角度欣赏本单元课文《大卫·科波菲尔(节选)》和《老人与海(节选)》讲故事的艺术。通过探究两篇小说的叙述视角及其艺术效果,深入理解叙述视角与情节安排、形象塑造、情感表达等之间的关系,体会叙述视角对小说叙事创新的重要性,提升运用视角理论鉴赏小说文本的能力。【预习任务】1.查阅有关叙述视角理论的资料,了解常见的叙述视角类型及其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中国的小说创作中,平民小说形成一条主线,其中一批叙述平民走上革命道路成为革命者、英雄的"革命平民小说"形成了一种叙事传统。"红色"叙事在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当下多元化的小说创作中,"热情"、"歌颂"等叙事基调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家陈玉福的小说创作以"1号"系列作品为代表,属于主流小说创作,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作品多取材于政治领域与经济领域,凸显了以男性为主的英雄群像,这些英雄们正邪对立,关系错综复杂,他们围绕权力展开了惊心动魄的争夺;女人是男性英雄在情感与权力上的补充体现,同时,女性的自我也极为突出地彰显出来;作家对叙事艺术的追求也可圈可点,在时间和地点方面的安排上颇具特点。  相似文献   

12.
先锋小说文体研究大致归纳为叙事研究,结构形式研究,语言、修辞研究等三个方面.其中,主要从元叙事、叙事时间和叙述视角这三个关键性的文体特征进行叙事研究;在结构形式上,先锋小说的时空结构遵循的不是传统的故事逻辑,而是一种反传统的叙述逻辑,呈现出"迷宫"式结构,其文体特征与模糊性的语言特色和大胆的修辞技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紫色>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艾丽丝·沃克运用书信体叙述策略构建的小说.基于书信体的叙述策略,用第一人称内聚焦以及双重聚焦分析<紫色>,让读者在阅读信件的同时体会人物的思绪,透视女主人公茜丽从麻木、觉醒到独立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4.
<正> 在传统的小说叙事模式中,结构就是情节,二者是同一的。但在现代小说中,情节对于小说审美力的维系逐步减弱了,而结构的作用却越来越超越了情节,因而结构对于叙述的意义即结构的叙述功能愈益为人们所认识,它作为一种叙述方式所具有的独立的美学意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莫言是中国当代文坛极富魅力的作家之一,他的魅力就是他的叙述模式的创新性,尤其是他的"叙事视角"的独特运用。这就使他的小说为当代文坛开创了一种别开生面的景象,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方面来论述莫言小说对传统叙事视角模式的颠覆。  相似文献   

16.
王朔"新京味小说"的叙述方式彻底摆脱了以往"京味"小说的建构程式和审美规范,建构出一种迥异于旧"京味小说"的叙述模式.这一点在其小说文本对叙述者的设置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其小说大量设置的第一人称叙事者"我"是一种"另类"形象,从根本上颠覆和否定了传统的正面价值.同时,其小说叙事具有强烈的"倾诉性"特征,叙述者"我"本身反映出作家强烈的反讽倾向.这些叙事特征都从某些侧面拆解了王朔小说文本的深度.  相似文献   

17.
任何小说(文学)叙事都是民族文化心理和文人心态的反映,李渔小说鲜明的叙事模式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因果叙事"的结构框架,"大团圆"的结构方式,以及强烈的叙事干预和对故事的操纵等叙事策略.李渔的这种叙事模式的成因,大抵有四:首先,是史传文学对李渔小说叙事模式的影响;李渔对历史文化的接受表现在相反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历史文学重大事件真实性的消解,另一方面,是对史传叙事中议论和叙事人称的认同,其小说中大量的议论笔墨显示出史学意识对作家的渗透和影响.其次,李渔的短篇小说多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也和源远流长的史学叙事在总体上所采取的全知全能的叙述视角有着同样的心理认同与主体态势.这种全知的视角,正与以说教为旨归的拟话本小说创作心态相契合,同时也是李渔身上优越的文人地位的潜意识的体现.复次,李渔的小说叙事也深受说话、戏曲、园林等艺术及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直接表现为李渔叙事模式中那种空间化的叙事结构趋向,使小说的形象构成呈现于共时态的不同空间环境之中,从而使小说的空间布局突破了线性的简单发展脉络,而出现了更为多重的网式结构,这在传统小说的发展史上,是极为重要的理论转向.尤其是在叙述体式上,它的多层次叙事拉开了作家与叙事人的距离,造成叙事角色的变化,对于近现代叙事文学体制生成有着重要的引发与启示意义.仅就这一点而言,李渔在小说发展史上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8.
王安忆在复出后的第一部小说<叔叔的故事>中实现了她叙事策略的转型.叙述者以"叙述代言人"的身份讲述了叔叔自设与他设的神话被一一击碎的过程,在讲述"叔叔"故事的过程中也涉及到叙述者本身的故事,同时透漏了叙述者这代人的精神状态,使小说具有思想和叙事上的双重涵义.作者通过"非‘元小说'性"的双层的叙事文本演绎了叔叔的"信仰"和"我"的"游戏"背后共同的精神虚无.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消费文化的兴起,形象、直观的文化形式逐渐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文化需求.作为文学叙事与影像叙事联姻的产物,小说创作中的影像化叙事应时而生.凭此策略,作家们在创作上呈现出了一种融叙事与造型、表现与再现、时间与空间于一体的新型文体特征,有效地开拓了中国小说的传统叙事空间.影像化叙事的如此运用,正合亨利·詹姆斯的主张,即小说家应该最大限度地降低作家的叙述声音,尽量采用小说人物的眼光,客观地展示处于人物观察下的现实.自然,影像化叙事也存在着历史感的缺失、审美空间的束缚等本体意义上的缺陷,值得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20.
清末民初的短篇小说是古代小说向现代小说的过渡形态,但在体式上已经体现出现代小说的特点.清末民初短篇小说在体式上的变革主要有:叙事结构、叙事方法、叙述体制、叙述视角等方面.它在体式变革上最突出的成就是抒情小说的出现.抒情小说改变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构造和艺术功能.清末民初短篇小说还造就了其他一些新型小说体式.在以上诸点上,它完成了古代小说体式向现代小说体式的艺术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